沉痛悼念刘恩伯先生!
刘恩伯先生生平
刘恩伯(1931年1月6日-2021年8月7日),河北唐山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51-1954年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运班”和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下同)舞蹈教员训练班;1954年随戴爱莲先生参与创办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前身),并任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员;1950年代后期,跟随吴晓邦、盛婕老师,参与由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组织的大规模全国民族民间舞蹈调研活动,开始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系统性保护、收集、整理工作;1956年,与盛婕老师在江西、广西等地开展傩舞图片、影像、音乐的收集整理,协助盛婕老师完成了论文《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1957年,与孙景琛合作在《舞蹈丛刊》公开发表广西傩舞调查报告《桂北跳神》,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几十年来一直影响了中国傩戏和中国面具文化的研究发展;同时期,参与吴晓邦老师主持的孔庙祭祀乐舞的收集整理,对后世研究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刘恩伯先生与敦煌研究院长常书鸿先生的合影
1970年,赴文化部静海“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回京进入国务院文化组的艺术研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工作,主要从事民间舞蹈和古代舞蹈文物的研究,是建院的第一批研究人员;自1976年始,十几次赴敦煌收集整理壁画乐舞资料,与董锡玖、李才秀、吴曼英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致力于敦煌乐舞研究的开创者,他们的研究成果被甘肃省歌舞团学习借鉴并搬上舞台,1979年《丝路花雨》首演成功,成为一代经典,随着彭松、王克芬、高金荣、孙颖等专家学者的进一步关注,中国舞蹈界对敦煌乐舞及舞谱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个高潮。1980年,主持筹备中国舞蹈图片展赴瑞典展出,与摄影家沈今声合作,期间开始在全国各地收集中国舞蹈图像影像资料和实物,从远古时期舞蹈文物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舞蹈发展,在舞蹈界率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中国舞蹈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整理研究,为中国舞蹈史论的基础性研究做出了贡献;1987年加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同年,担任资料室主任,并负责舞蹈研究所陈列室的筹备工作;1987年入选世界著名的美国马奎斯公司出版的《世界名人录》第九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8月7日上午,刘恩伯研究员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刘恩伯先生90岁生日照
刘恩伯研究员的主要科研成果有:曾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舞蹈词典》第二主编;发表过《中国舞蹈艺术》《汉族民间舞蹈》《敦煌壁画与舞蹈》等论文百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辞海》《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辞书撰写了六百多条中国民间舞蹈条目。个人独立撰写和编写的书籍有《中国舞蹈艺术》(1981)、《中国舞蹈文物图典》(2002)、《中国舞蹈通史·古代文物图录卷》(2010);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有《汉族民间舞蹈介绍》(1981)、《敦煌舞姿》(1981)、《北京传统节令风俗和歌舞》(1986)、《中国汉代画像舞姿》(1994)等;参与工具书《中国民间文艺辞典》(1989)的编写工作,并担任《中国舞蹈词典》(1994)、《中国舞蹈大辞典》(2010)的第二主编。其中,《中国舞蹈词典》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辞书奖三等奖;《中国舞蹈文物图典》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二等奖、上海图书奖(2001-2003)一等奖、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3年度十大优秀图书奖。
刘恩伯研究员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后,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古代舞蹈文物、民间舞蹈的研究,多次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广泛搜集相关材料并进行汇总、梳理和总结,为民间舞蹈、舞蹈史学、图像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基础资料,是中国舞蹈文物图像资料学术研究的重要奠基人。
《中国舞蹈文物图典》书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