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糖尿病和并发症都是从餐后高血糖开始?
因此,糖友们不仅要使空腹血糖控制满意,也要使餐后血糖保持在良好水平。
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餐后高血糖[1],餐后高血糖不要轻视!
餐后血糖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是因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这时如果只测空腹血糖,很容易被漏诊。
很多糖友一查出来就已经有了并发症,这与没查餐后血糖、确诊时间太晚很有关系。
在诊断糖尿病或治疗后复查时只化验空腹血糖,而不注重对餐后血糖的检测。
如此做法,既不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不能全面反映患者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更不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检查餐后血糖有助于及早发现“糖耐量减低”人群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血糖逐渐升高,“正常人群”首先进展为“糖耐量异常”患者,而后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在上述演变进程中,患者往往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是空腹血糖升高。
这是因为,在整个病程的早期,糖友基础胰岛素分泌尚能满足机体所需,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
一般认为,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要提早3~5年。
因此,通过检查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减低”患者,通过对其实施早期干预,能够大大减少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可以使糖尿病的诊断提前3~5年,这样可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都说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比空腹血糖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风险。
因此,通过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血糖控制的好与坏,不能光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
我们知道,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患者都处在餐后(指进餐后4~6小时内)状态,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对全天的总体血糖贡献更大。
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血糖总体控制达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控制进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两)。
②稀饭、粘粥的“升糖指数”较高,可显著升高餐后血糖,所以糖尿病人尽量不喝或少喝稀饭。
③为减轻餐间饥饿感,主食尽量选择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粗粮或全麦食品,采取“少吃多餐”。
注意:不要做激烈的无氧运动,后者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升高血糖。
合理选用药物对控制餐后血糖非常关键。
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有:
①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②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该类药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③速效或短效胰岛素制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有诺和锐、优泌乐等,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等。
尤其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快速吸收、快速达峰、快速恢复基础状态的特点,能较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呀)
如α-糖苷酶抑制剂要求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同服,诺和龙要求餐前即服,诺和灵R要求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锐要求餐前即刻皮下注射。
如果用法不正确,疗效将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王云. 餐后血糖测试的意义及餐后高血糖治疗进展[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6.
[2]李占胜.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 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