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走下神坛的光纤预制棒产业

4月29日,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对201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年产600吨光棒、1300万芯公里光纤项目”进行延期。延期原因是受到气候、安全和环保、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光纤价格等因素影响。

早前在4月20日,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募集资金15.02亿元用于棒、纤、缆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引发业界热议。相距不到十天的时间跨度里,两家企业一家延期建设、一家拟强势入局,一进一退呈现鲜明的对照。相较于前几年光纤预制棒产业风起云涌迅速扩张的发展局面,今天的光纤预制棒产业已然走下神坛,再不似当年那般风光无限!

国内光棒产业市场经过前几年高歌猛进的长足发展,目前,有光棒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长飞、亨通、富通、烽火、中天、通鼎、海南康宁、青海中利等,另外准备上棒或项目正在推进的企业也有十数家。国内涉足光棒产业的企业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复杂的市场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则是严重的产能过剩,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主要光纤光缆企业光棒产能预计1万9千吨,2020年光棒产能预计会达到2万吨,略有增长。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国内光棒产能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二则是产量和产能的不平衡,近几年很多企业的实际产量远不能达到设计的产能标准,且生产出来的光棒成品率低,甚至是生产多少就亏多少。光棒生产技术虽然日益成熟,但对于新上棒的企业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才能够真正完全掌握。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自己制棒还不如买棒划算,光棒产业一时间成了烫手的山芋。饶是如此,却还是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布局光棒项目的好处和风险

市场现状令人担忧,为何各家企业依旧争相“上棒”?一方面是因为光棒相较于光纤、光缆生产技术来说虽然难度最大,但利润占比最高,“上棒”成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光纤光缆厂商如果拥有“棒纤缆”全产业链,并且棒纤缆的产量达到规定量级,在运营商招投标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评估加分。换言之,在运营商招标过程中有棒企业投标更具优势。在高利润比和市场份额的双重刺激下,各家企业争相“上棒”实属情理之中。

然而上马“光棒”项目就是拯救市场、拉动数据增长的灵丹妙药吗?随着前几年扩充的大量产能得到释放,以及我国4G网络建设及FTTH基本完成,光纤光缆市场需求收缩,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变化成供大于求,运营商在进行光纤光缆产品集采时,价格被重压甚至腰斩。除此之外,光棒项目投入资金大,动辄数亿元起步,特殊产业特点即便是在市场环境向好发展,利润率高的时候,也有一定风险。在市场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时候,风险更会有增无减。因而上马光棒项目不得不将现实的市场风险、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回报周期长等都需考虑在内,谨慎布局。

盲目“上棒”扩能,市场将雪上加霜

根据CRU的预测数据,到2021年,全球光缆需求量将达到5.58亿芯公里,中国光缆需求量将达到2.90亿芯公里。可以看出我国依然是光纤光缆消耗的主要市场主体之一。但是在庞大的产能面前,如此规模的需求量却难以有效纾解行业发展困境。很多人把光纤光缆市场复苏的希望寄托在5G网络建设上,由第十二届通信光电缆材料设备(TOEM)市场及技术论坛发布的《5G与F5G时代光纤光缆需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5G前传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50000~87000万芯公里。然而5G网络建设周期大概10年左右,对光纤光缆的需求是一个长期逐步释放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如果对未来市场过于乐观,盲目布局光棒项目,结果必然是引发光棒产能的继续扩张,在产品价格已近乎成本价的情况下,产能进一步扩张对于本就低迷不振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特种光纤预制棒或成破解困局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突破,常规预制棒技术发展成熟起来,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加之套管进口数量的增加,使得我国光棒产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利润随之下滑。要想改变现状,就有必要进行制棒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在保证甚至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关键的是要增强特种光纤预制棒生产能力,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目前,国内光棒产业产能扩张都体现在普通光棒产能方面,只有对制棒技术革新,掌握特种光纤预制棒的高端核心技术,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特种光纤可以划分为五大领域:通信/器件应用领域、军工应用领域、电力应用领域、医疗应用领域、能源/轨道交通应用领域。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以及国家层面“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未来在这五大领域,特别是在医疗、电力、轨道交通、5G通信等领域可以用到的特种光纤市场前景广阔。保偏光纤、色散补偿光纤、用于特高压电流监测的光纤电流互感器保圆光纤、特殊医疗大芯径光纤、用于轨道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光缆等等都将有用武之地。这些特种光纤的预制棒技术相对于普通光棒有更高的要求,光棒产业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谋求在特种光纤预制棒技术上的突破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这种技术优势在未来光棒产业竞争中或将是关键所在。

时至今日,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双重冲击下,光棒项目对于准备上棒或光棒项目正在推进的企业而言已是骑虎难下。若不上棒,在结构逐渐稳定的行业市场中无法获得足够的有效的市场份额。若继续上棒,就要面临高成本的投资风险,随着有棒企业数量的增加,光棒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又会进一步凸显,届时行业竞争关系必然进一步恶化。走下神坛的光棒产业再也不是光纤光缆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自身发展的护身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