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探源访淮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加关注,赵刚问好!


寻踪探源访淮镇

赵刚

历史上的淮镇水网纵横,交通便利和商业发达,自明代大慈桥建成后,淮镇得以富庶并名传一方。淮镇文化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片,淮镇文化是由农商文化、仕宦文化、侠义文化、河路文化、回汉民俗文化等五部分共十个方面构成的,淮镇先民创造了淮镇独有的文化,经过了千年的时间,淮镇的历史和文化风采依旧,至今仍惠及淮镇人。

淮镇的文化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蕴育出独具一格的文化特征。有从汉末至今的民俗、传说、历史遗存、风物及特产等时代脉络,逐渐形成今天淮镇所特有的文化烙印,是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

淮镇自明代始就是以经济繁华而著称,借滹沱河、古御路而成为当时河间府著名的十大镇店之一,并繁华至今。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如两条巨龙般一北一南穿镇而过。

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金丝小枣国家地理标志镇、千年文化古镇,其历史文化的区位特点、人文风貌,都将会成为腾飞的翅膀,同时又给创业之人带来了发展空间。

  挖掘淮镇的传承文脉,就是从梳理淮镇文脉开始,以历史遗址、文物、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神话故事为主,以史料、经典、县志、文人笔记、碑文、童谣、家谱、地契为辅,把淮镇先民创造的文化梳理出来,向世人充分展示淮镇人文的历史魅力,其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纪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

在梳理淮镇文脉时,是以时间为序,以文物、历史古村落遗址、风物传说为轴,多层面、多角度,阅典寻源,走访和座谈相结合,力争用全方位的翔实挖掘。以诗文为史,记录淮镇、阐释淮镇,并在诗文中充分展示淮镇独特的人文魅力及文化意蕴。

  展现淮镇文脉并普及其知识,把魅力淮镇用文化进行阐释,在古河间国文化与燕赵文化中给淮镇文化找寻出一个定位来。同时,在淮镇文化中,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义商文化进一步传承下去。

追源淮镇的建镇起始,追找淮镇先民最初的居住点、寻访古村落遗址、梳理各朝代在淮镇发展的大事、实事,淮镇全镇境内的大姓家族的传承以及献县、河间、泊头、沧县、交合、献交县、建国县等其他县志和其他文字资料关于淮镇的记载,从历史中、文化里找到淮镇文化的根。

  在淮镇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奇闻轶事、乡谣、童谣等,这些原生态中都蕴藏看淮镇先民原汁原味的文化烙印。有石马的故事,陈瓒的传说,双桥蜜井单碑卧龙树的皇家故事,还有五教并存、回汉和谐的民俗文化交流等,这些都反应了淮镇文化的特色。比如淮镇石马、及陈瓒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淮镇文化中神秘性的一面。

淮镇古迹遗存有石马、淮镇古城、大慈桥、七十二连窑、清真寺、大寺、军粮城、瑞杏轩、尚书故里、义学、义仓、军屯惨案遗址等,古树有北洋村、百兴庄、后厂村古槐,河渠有滹沱河故道、白龙江、沧石路北沟、朱家运粮河、建国沟、民兵干渠、马兰减河等,寺庙有刘爷庙、土地庙、关帝庙、关帝阁、三教堂、三官庙、大觉寺、石佛寺、碧霞元君祠(奶奶庙)、火神庙、天主教堂、清真寺等,碧波亭为旧日献县八景之一等。

挖掘淮镇的文化,梳理淮镇文脉的同时就是为了传承下去,虽然大部分建筑有些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史书、县志中都可以查阅到,因为昨天的历史遗存,就是今天的佐证。

淮镇的烧饼、油香、牛羊肉、羊肠汤、麻花、炸糕、酱牛肉、烧鸡等,它们已经成为淮镇农商文化和回汉民俗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在淮镇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其文化的传承者往往都是从土生土长的淮镇手艺人,就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给淮镇的民间风物获得涅槃重生。淮镇的乡土是有灵性的,可以从中找到古河间国的书生文雅和燕赵侠义的豪迈。不管是明代陈瓒的为官之道,还是清代至民国期间关东拳群侠的侠义之举,淮镇名绅商贾建义学义仓的为富施仁之事,都是淮镇先民留给我们今天淮镇的宝贵财富。

  淮镇的澄浆砖、砖厂、把式行、舞狮、庙会、回汉风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千年古镇。明代建北京城的砖来自古镇,水、陆运砖的船与车,排列在滹沱河北岸的砖窑,忙碌的砖厂工人,装卸货物、砖瓦的杂工与监管的官者,画面重显,这些幻影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已留下淮镇先民的烙印,却成就了淮镇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一张历史的文化名片。

  在梳理淮镇文脉时,自然就在史书、县志、家谱、地契、碑文中搜集到古今淮镇人物或与淮镇相关的重要人物,有历史影响的三国魏国名将曹洪,金代刘完素,清代乾隆皇帝,纪晓岚父子,民族英雄马本斋,回民支队第一位随军阿訇曹奎,津南支队的张仲翰,李先念、蔡畅等,淮镇本地人有明代户部尚书陈瓒、民国期间的常启民,赴缅甸的远征军常文庚、钟琪等还有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的淮镇籍的英烈及默默无闻的老兵。

创造淮镇文化的有农民、军人、官员、文人、诗人、侠客、墨客、商人、民间艺人等。淮镇五教并存,五教为佛、道、儒、伊斯兰、天主教。 其庙会,一年之中有三次,第一次时间为三月二十一日起,二十四日止;第二次时间为五月十八日起,二十一日止;第三次时间为九月十八日起,二十一日止。寻找历史文献、搜集口头文学,以点带面,通过口口相传的人物、事件、风物、风俗两两接合,为历史寻找根据,为现在寻找源头,古与今相应呼应。

淮镇的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有入史的,有没有入史的,名人与百姓的,捕捉最原始的故事,就能寻找许多不被人知的故事。淮镇多为明代移民而来,其背后定有一系列的故事,这侧面反应战争的残酷与亲情的分离,一个个普通人所经历的不寻常的故事。

梳理淮镇文脉就是总结淮镇的过去,结合历史传说、文物、风俗,使淮镇人对自己的家乡重新认知,产生自豪感。也是为自己寻根。梳理淮镇文脉,漫步在石马大街上,寻访当年乾隆皇帝南巡归来时的盛况,大慈桥、碧波亭、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大车站、清真寺、戏楼、红灯笼都能佐证,于是在白龙江边上的一个村庄沾了乾隆皇帝的皇气,有了御封,从此就给淮镇留下了“双桥蜜井单碑卧龙树”的传说。历史流传物就是历史见证物,物质的与非物质的都是佐证。虽然今天的淮镇没有了明清时代的房舍、水陆码头,但是文化底蕴仍在,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其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依稀可寻觅当时淮镇的繁荣景象与迎驾的盛况。

展现淮镇文化魅力,提升淮镇文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底蕴,诗武共存、回汉共居的淮镇。淮镇拥有燕赵之义,古河间之雅,可助献县、沧州未来之发展,并延续千年古镇魅力,提升文化品味,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气息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毕业于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曾进修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北京诗苑》、《诗刊·子曰增刊》、《文化月刊·诗词版》、《诗词世界》、《诗词月刊》、《人生》、《燕赵诗词》、《承德诗词》、《中国诗词》、《新国风》、《柏风》、《香港诗词》、《中国文学》、《华夏翰林·诗词丛刊》、《诗词百家》、《京华诗页》、《天马诗刊》、《九州诗词》、《诗词世界》、《献王诗苑》、《毛公诗苑》、《大柘树》、《长白山诗词》、《沧州诗词》、《沧州人口》、《沧州晚报》、《沧州日报》、《沧州广播电视报》等。曾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学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金牌作家、中国辞赋网特邀评论员、现代诗歌首版、中华诗词论坛沧海流韵版主、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