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第一,家长仍不高兴?聪明的父母,用这种方式提升幸福感

“这个学期孩子数学成绩退步了,虽然期末考试总成绩排全班第一,但数学只考了96分,让人很失望”,一位母亲在谈到孩子期末考试成绩时,满面愁容地说,“以前数学基本都是100分,看样子寒假要找个好老师帮孩子好好补补”。
这位母亲的话让我想到曾经遇到的一位家长,他孩子数学考了98分,排班级前三名,但因为没有考到100分,仍不高兴。
无论是期末考试总分第一,还是单科成绩排全班前三,父母总能找出一些不开心的理由。事实上,这完全没有必要。孩子这么优秀,家长的幸福感还这么低,难道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父母,会用“降低期待”这种方式提升幸福感。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都高过了孩子的能力。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有能力比当下更好。如果孩子当下的水平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他们就觉得孩子不够努力。
更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越来越高。在孩子学习成绩排全班二十名左右的时候,他们期待孩子考全班十名左右;孩子好不容易考到了全班十名左右,他们随之把对孩子的期待调整到全班前五;孩子拼尽全力考进了全班前五,他们又觉得孩子有实力拿下全班第一。
期待越调越高,最终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加上孩子不断努力,总是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正面反馈,孩子的学习激情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的厌倦和对家人的不满。
对学习厌倦,对家长不满,一旦孩子身上有这些情绪,学习成绩迟早会一落千丈,成为问题少年也说不定。
家长对孩子能力的高估,或不断调高期待值,就算没有把孩子逼向绝境,也会彻底粉碎自己的幸福感。他们不能从孩子的进步中得到快乐,整天郁郁寡欢,想着怎么让孩子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焦虑、痛苦、失落,长期伴随着他们。
而那些懂得降低期待的家长,不仅能从孩子的每次进步中得到欢乐,也能从孩子的“失败”中找到欢乐的种子。比如孩子语文考试成绩下降,但作文的得分比上一次要高一些,且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家长从孩子作文的优秀表现中找到了快乐;再比如,孩子期末考试的总分比期中考试下降了,排名也有所下滑,但没有低于家长的心理预期,家长丝毫没有感觉到失落。
降低期待有奇特作用,它会产生很多“意外”的惊喜。平时考试,我们把对孩子的期待调低,如果孩子考出的分数高于期待,我们会收获好心情;高考之后,我们不期待孩子能考多高的分数,考上大学就好,但如果孩子实际成绩超过估分,达到了名校分数线,我们一定会幸福感爆棚。
日常生活中,我们亦如此。当参加单位年会,现场抽奖,若我们当好玩,不想着中奖,此时中奖,心里必定大喜;倘若我们的期待就是中奖,那没中奖肯定很失落,中奖了也没什么可高兴的。人生就是这样,期待越高,往往落差越大,越容易失落;而降低期待,又往往能遇到惊喜。
很多孩子在经历一两次学习上的挫折之后,就一蹶不振,正是因为家长对他们期待太高,让他们无法摆脱阴影,内心里拒绝“东山再起”。也有很多孩子,面对无数次挫折都能勇敢地站起来,正是因为父母不给他们施加压力,只是告诉他们:“失败了不要紧,站起来继续战斗”。
父母对孩子期待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有很高期待的家长,下意识地过于严苛,即便孩子偶尔达到了他们的期待,他们也不愿表达出喜悦之情,因为他们担心孩子会变得骄傲。他们很难享受正常的亲子关系,他们的心情和整个家庭氛围被高期待绑架,失去了活性;对孩子期待较低的家长,则会更多地关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他们陪伴孩子左右,共同享受快乐,共同承担未来。
当然,“降低期待”不是降低要求,父母仍要时时刻刻教导孩子努力奋进,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不过我们不再追求“顶级水准”,不再只盯着学习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所有人的成功,都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学习亦容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要幻想有什么捷径能迅速取得极高的学业成就。作为家长,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然后与孩子一起面对就可以了,别再被高期待迷了心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