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印艺至宝 古有胡氏画笺二谱
前文述及,胡正言用饾版印刷术刻印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虽略晚于吴发祥刻印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因吴氏的《萝轩变古笺谱》发现较晚,且少有流传,在社会上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而胡氏二谱,不仅刻印精良、流通广泛,被学界视为“文房至宝”,而且后人多有翻刻、复制,影响深远。加之,胡正言又是一位精于绘画、制墨、造笺、镌刻,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致使学术界的不少学者认为是胡正言发明了饾版印刷。
胡正言,字曰从,号默庵道人,原籍安徽休宁,寄居金陵鸡笼山侧。因于居所庭院中植竹十余杆,故定其室名为“十竹斋”。胡正言曾官至武英殿中书舍人,明亡后他隐居达30年之久,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于绘画、制墨、造笺、镌刻之外,犹喜藏书、刻书,著有《印存玄览》、《胡氏篆草》、《词林纪事》、《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刻书《六书证伪》、《千文六书统要》、《牌统孚玉》、《古今诗余醉》等20余种。其中成就卓著、最负盛名者,当属他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
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分书画谱、墨华谱、果谱、翎毛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共八种。每种装成二册,每册20幅,成蝴蝶装式。《十竹斋笺谱》,共 四卷。其中,卷一分7类,收图62幅;卷二分9类,收图77幅;卷三分9类,收图72幅;卷四分8类,收图68幅。全书收图298幅。从刻印技艺上看,胡氏的《十竹斋笺谱》要比早出18年的《十竹斋画谱》成熟、精湛得多,且均以饾版拱花为之。正如李克恭在为其所作的《序言》中所说的:“十竹诸笺,会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化旧翻新,穷工极变,毋乃太盛乎?”
包括饾版印刷在内的中国版画艺术,在清代前期续有发展。此后,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印刷逐渐衰落,濒临被淘汰的境地。为保护我中华民族这一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鲁迅先生于1932年向郑振铎先生提出了用中国传统的饾版拱花术印制笺谱的建议。二人情趣相投,一说即合。遂于1934年初刻印完成了由鲁迅先生亲自选稿、定名、撰序和收图340幅的《北平笺谱》(图31-4)。此后,鲁迅和郑振铎二位先生抱着“无论如何,总可复活一部旧书”的意愿,开始筹划翻刻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遗憾的是,鲁迅先生未能等到他呕心沥血筹划的《十竹斋笺谱》出齐,就与世长辞了(按: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筹划、翻刻的《十竹斋笺谱》于1941年出齐)。
解放后,被称作“木版水印”的这一精粹技艺,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起死回生,并在复制大幅国画等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让世人振奋的新成果。以荣宝斋为例:地处北京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始建于17世纪,前身是驰名京华的南纸店“松石斋”,清光绪二十年改名荣宝斋。荣宝斋先以广收金石书画、文房四宝、古玩玉器著称,后因从业饾版印刷而享誉中外。1932年,曾受鲁迅、郑振铎先生之托,成功地印制了收图340幅、装成四册的《北(京)平笺谱》,为饾版印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即饾版印刷)画,与原作相比,酷似惊人,即是画家本人,也难辨真伪。据说,荣宝斋曾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了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名画“虾”,并把复制品与原作挂在一起,请齐白石本人鉴别。白石老人左看右看,良久,摇摇头说:“看不出来,实在看不出来”。还有一次,一位外国专家,出于专业本能,用放大镜仔细察看荣宝斋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的《秋林晚鸭》,发现画面既无近现代印刷中的网点,又没有胶版印刷的痕迹,因此断定此画是原作而非复制品。当他参观了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之后,才表示信服。其一,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使用的纸、绢、墨、颜料,与原作使用的材料一般无二;其二,木版水印虽属工艺技术,但实系艺术创作,它吸取、采用绘画技法,与原绘画有着殊途同归之妙;其三,荣宝斋用木版水印复制画稿时,要求严格、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画工、刻工、印工,均技艺精湛,一些画稿的复制时间要远远多于原作的创作时间。譬如,荣宝斋于1979年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刻版多达1667块,印刷六千多次,历时八年之久。真可谓呕心沥血、鬼斧神工,使国内外文化界为之震惊。
通常人们提到饾版印刷,往往均以饾版、拱花并称。解放后荣宝斋赋予饾版印刷以新称“木版水印”,也涵盖拱花。可见,饾版印刷与拱花桴鼓相应,密不可分。
拱花术,是把图画的轮廓线雕刻在木板之上,制成拱花版,在不使用印墨的情况下,通过砑印,使图文凸起的工艺技术。用饾版印刷的图画,尤其是国画中鸟类的羽毛和山水画中的行云流水,加用拱花术,可产生三维效果,使画面更加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现存最早的饾版印刷品《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都加用了拱花术。拱花术最早用来制造砑花水纹纸。即用刻有图案纹理、凹凸不平的印模版(拱花版),通过模压,在纸面上砑出与印模图案相同、纹理凸起的工艺技术。这一技法在中国的出现和应用,最晚不迟于九世纪初期的唐代中期。唐宪宗元和年间翰林学士李肇著《国史补》载:“纸之妙者,则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骨、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这里说的“鱼子笺”,指得就是采用拱花术制作的“砑花水纹纸”。这种用雕刻印模印制水纹纸的技术,于唐代之后续有发展,史书上也多有记载,历经五代、宋、元,到了明朝,逐渐演变成用于与饾版印刷协同运用的“拱花术”。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中的饾版拱花术,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近现代印刷的百花园中,不仅没有因时代的发展被淘汰,相反却益发精湛、独树一帜。其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复制效果,已远非其它印刷方法可比,被外国朋友誉作“真正的印刷艺术”。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