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勇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

何庆勇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

【摘要】吴茱萸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是专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逆三证而设。何庆勇临床运用吴茱萸汤取得了较好疗效,其经验主要包括:一是注重方证辨证,认为吴茱萸汤的主要方证是头痛,局部怕风畏寒,干呕,舌淡暗,脉沉迟。二是遵循经方相对剂量,认为吴茱萸汤中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的比例最好为2:1~2:2:1~2。还擅长经方叠用,可根据临床情况酌情叠用茯苓戎盐汤、大青龙汤等。此外,因吴茱萸汤属辛燥之剂,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关键词】吴茱萸汤;方证;相对剂量;头痛;经验

吴茱萸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是专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逆三证而设,经中证详而备,法简而详。《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其文辞微,而理无穷。何师潜心于仲景之论多年,笃遵古训,临床上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其奉经方为圭臬,执简驭繁,临床活用吴茱萸汤治疗西医之头痛、呕吐、胃炎、幽门狭窄等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1.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共有3处,一是“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二是“少阴病,吐逆,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可见仲景运用吴茱萸汤于胃气虚寒或肝寒犯胃之证。清·柯琴在《伤寒来苏集·吴茱萸汤证》中说:“呕而无物,胃虚可知矣;吐惟涎沫,胃寒可知矣……吴茱萸温中散寒,则吐逆可除;人参安神定志,则烦躁可止;姜枣调和营卫,则手足自温,头痛自瘳矣”,中焦胃气虚弱,虽勉力作呕驱邪,但正气不足以鼓邪外出,故见干呕无物。气本属阳,气虚日久,阴寒内生,浊阴上泛,呕吐为清水涎沫。方中以吴茱萸、生姜暖胃止呕,以人参、大枣甘缓补虚,顾护中气。姜枣相合,调和营卫,营卫和者病自愈,手足复温,头痛可去。金·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头痛第十一》说:“头痛谓邪气外在经络,上攻于头所致。难经曰:三阳经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则名厥头痛……经曰:干呕吐涎沫者,吴茱萸汤主之是矣。夫头者精明之腑,神明居之,小小邪气作为头痛者,必曰发散而可也”,伤寒头痛为邪气客居经络,循经上攻头目。经络上于头目者惟有手足三阳经与足厥阴肝经,而厥阴头痛部位多以巅顶为主,若是肝经风寒之邪犯胃,可出现干呕,吐涎沫之症。头脑为诸阳之会,精明之腑,风寒邪气作祟而致头痛,当发散风寒,驱邪外出,则头痛可愈。何师认为,食谷欲呕,属胃中虚寒,胃气失于和降,浊阴上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属阳气虚弱,阴寒内生,又感外邪,内外相合,故干呕、吐涎沫,足厥阴肝经上入巅顶,寒凝经脉,经言“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经气不利,故发为头痛。方中吴茱萸为苦辛大热之品,其性苦多于辛,故降多于升,能平肝下气。是以吴茱萸入肝胃,以消肝胃之寒,降逆止呕为君药;生姜为呕家圣药,主入胃经,助吴茱萸散寒暖胃,为臣药;人参健脾补虚,扶助正气;大枣甘缓和中,调和诸药,配吴茱萸以防其过于辛燥,伍生姜以调和营卫,协人参以扶中气之虚。诸药合用,温中补虚,暖肝和胃,温经散寒。

2.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

2.1 方证辨证

方证辨证是《伤寒杂病论》的一种特色的辨证方法,指在临床上“有是证,用是方”,即临床证候只要与仲景原文描述的相契合,便可直接运用经方进行治疗,至精至简,至平至易。关于吴茱萸汤的方证,古今圣贤多有论述。已故一代经方大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叶桔泉认为其主要方证是:发作性激烈呕吐,头痛,烦躁,手足逆冷,呈重症状,脉多沉细沉迟,胃部痞满、痞硬,属虚证、冷证者。一代经方泰斗刘渡舟认为吴茱萸汤治疗寒邪侵犯厥阴经脉,引起巅顶疼痛, 甚则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弦之证。何师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古圣贤的论述认为吴茱萸汤的方证是:头痛,以巅顶头痛或偏头痛为主,局部怕风畏寒,躁扰不安,干呕,吐涎沫,手足发凉,舌淡暗,脉沉迟。其主要方证是:头痛,局部怕风畏寒,干呕,舌淡暗,脉沉迟。凡是符合此方证者,无论西医诊断是头痛、呕吐,还是胃炎、幽门狭窄等疾病,均可用之。

2.2 遵循经方剂量

剂量是经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甘草泻心汤仅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将甘草剂量增加一两,方证主治随之改变,前者用于狐惑,后者用于少阳误下成痞之证,由此,经方剂量之重要性,可见一斑。《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治第八》篇中载“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根据学者考证,吴茱萸一升约83.128g,人参三两约41.4g,生姜六两约82.8g,大枣十二枚约36.85g。何师临床运用中常以经方的相对剂量为标准,即遵循其药物比例,此方中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的比例最好为2:1~2:2:1~2,何师在临床上运用吴茱萸汤一般用吴茱萸10~18g,党参5~18g,生姜10~18g,大枣5~18g,若是以呕为主症,加大生姜用量或直接用生姜汁;寒冷较甚,酌情加大吴茱萸用量。

2.3 经方叠用

经方叠用是方剂应用的特殊形式,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经方相合为用,经方叠用可以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在疾病复杂多变的情况中,力求达到全面、准确、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若患者并见小便艰涩不利,尿等待,舌淡,苔厚浊,脉沉滑的症状,可合用茯苓戎盐汤以清热利湿;若患者并见发热,恶寒,无汗,心中烦躁,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紧,可合用大青龙汤以发汗解表,清热除烦;若患者症见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舌淡苔白,脉微细,可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兴阳温经解表;若患者症见咽喉生疮作痛,不能发声,或有心烦,舌淡苔白,脉滑者,可合用苦酒汤以润喉化痰,敛疮发声。

此外,何师十分注重吴茱萸汤的煎服法,主张遵循《伤寒论》原文,嘱患者汤药每日服用三次,而不是日两次,临床实践也证明每日服用三次汤药在临床上疗效更好,取效更捷。还有,因吴茱萸汤是辛燥之剂,不可久服,须中病即止。

3.典型医案

李某,男,46岁,初诊日期:2016年9月21日。主诉:反复头痛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受空调冷气而导致头痛,呈阵发性,每日均发作,严重时持续一整天,头怕风。刻下症:头痛,每日均发作,头怕风,纳可,眠一般,多梦,大便1日1次,便干,夜尿0-1次,汗少。查体:舌淡,边有齿痕,脉沉。诊断:头痛 厥阴头痛证。治疗:方用吴茱萸汤:吴茱萸15g,党参15g,大枣15g,生姜15g ,4剂,日1剂,水煎服,分3次早、中、晚温服。患者诉服汤药1剂半,头痛已愈,随后1周未发作,头怕风症状亦明显转好。

按语:本例患者为46岁男性,因受空调冷气导致头痛,患者症见头痛,每日均发作,严重时持续一整天,头怕风,汗少,舌淡,边有齿痕,脉沉,是风寒之邪客于经络,上攻头目,寒凝血泣,经气不利,不通不荣,发为头痛。寒性凝滞,密闭腠理,故患者症见汗出减少。从方证上看符合吴茱萸汤的“头痛,局部怕风畏寒,干呕”方证,故诊为厥阴头痛证,是以投吴茱萸汤以暖肝和胃,温经散寒。患者服汤药1剂半头痛痊愈,随后1周未有发作,头怕风症状好转,可见只要方证辨证准确,方证相应,取效甚捷。

4.结语

本文介绍了何庆勇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何师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在于主张方证辨证,凡是符合吴茱萸汤的方证:头痛,以巅顶头痛或偏头痛为主,局部怕风畏寒,躁扰不安,干呕,吐涎沫,手足发凉,舌淡暗,脉沉迟,均可用之。第二,遵循经方的相对剂量,即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的比例为2:1~2:2:1~2,若是以呕为主症,加大生姜用量或直接使用生姜汁,寒冷较甚,加大吴茱萸用量。何师还擅长经方叠用,以提高临床疗效或扩大适应症范围。此外,吴茱萸汤的煎服法亦非常重要,临床实践中日服汤药三次的疗效更好。但吴茱萸汤属辛燥之剂,不可久服,应当中病即止。

(0)

相关推荐

  • 医案 | 厥阴肝寒三部曲,经方辨证治头痛

    接诊医生:尹周安 医案整理:胡俊芳 图文编辑:李金儒 < 首诊 > 李  女  21岁   2020-10-11   主   诉:头痛反复发作4年余,再发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 ...

  • 吴茱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养生之家导读:经方方证纵横实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研究方剂必备参考书.那么吴茱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吴茱洗,一升(9克)     人参三两(9 ...

  • (四)吴茱萸汤——头痛,呕吐,剧烈头痛

    21厥阴头痛--聂惠民医案 倪某某,女,50岁,1985年6月初诊.患头痛五六年,每日头痛,伴阵发性加剧,当头痛剧作时,则双手抱头,身蜷不动,闭目忍耐,每日服用大量镇痛药维持,并经多方求医诊治,未能控 ...

  • 住院11天没有治愈的病三剂中药就好了-吴茱萸汤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来看今天的医案:2016年春节,女,73岁,干呕,吐涎沫,吐得厉害,喜欢喝烫的开 ...

  • 吴茱萸汤的方证表达

    吴茱萸汤加减法: (1)眩晕 吐水: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头痛.头晕.胃胀.胃中振水音 水舌: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原文: 第三百七十八条<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说: ...

  • 何庆勇运用吴茱萸汤治头痛、呕的经验

    [摘要]吴茱萸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是专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逆三证而设.何庆勇临床运用吴茱萸汤取得了较好疗效,其经验主要包括:一是注重方证辨证,认为吴茱萸汤的主要方证是头痛, ...

  • 何庆勇运用大柴胡汤的经验

    [摘要]经方素有药专力宏,效如桴鼓的特点.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能和解少阳,通泻阳明.何庆勇副教授擅长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每每获佳效.何师认为临床运用大柴胡汤的关键点有四点 ...

  • 经方医生经验分享:何庆勇运用大柴胡汤的经验

    何庆勇运用大柴胡汤的经验 何庆勇经方 何庆勇经方 何庆勇运用大柴胡汤的经验 [摘要]经方素有药专力宏,效如桴鼓的特点.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能和解少阳,通泻阳明.何庆勇副教授擅长运用 ...

  • 何庆勇运用黄土汤的经验

    黄土汤出自东汉时期的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此方温脾摄血,止血坚阴,主要用于治疗由脾气虚寒,摂纳无权所致的便血.尿血.吐血.呕血.崩漏等病证.何庆勇为中国中 ...

  • 何庆勇运用甘姜苓术汤经验介绍

    郭建波1,2,钟小雪1,2,何庆勇1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甘姜苓术汤:经方:方证辨证:相对剂量:经验介绍:何庆勇 甘姜苓 ...

  • 何庆勇教授:吴茱萸汤治头痛的不传之秘(最新教学视频出炉~)

    华医世界学堂 我们都知道,吴茱萸汤可以治疗厥阴头痛,但是在真正的临床运用中我们需要抓住主症,并且在治疗用药上也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我们掌握. 5月3日何庆勇教授在华医世界线上直播平台讲授了<< ...

  • 何庆勇教授教授白虎加人参汤经验

    ●原文:<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大渴-白虎加人参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

  • 何庆勇副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经验

    周光春1,2指导 何庆勇1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通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1100)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证辨证 重剂起沉疴 仲景相对剂量 临床心 ...

  • 何庆勇运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经验

    崔永丽1,何庆勇2 (1.北京市羊坊店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38;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0053) 摘 要:经方多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剂,经方立法严明,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