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座寺庙 有国内最大纯铜地宫 罕见露齿观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山西大同,自古就是晋北地区的首府和通都大邑,还曾担任过北魏首都和辽、金两代的陪都,素有“北方锁钥”、“凤凰城”之称。作为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大同境内遗存了大量文物古迹,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于大同古城西南隅的华严寺。
据记载,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因为战争,寺院的局部建筑被毁,后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现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由于大同在辽、金两代都担任过陪都,华严寺也兼具皇室宗庙的性质,受到历代皇室的重视,有着极高的等级和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辽国的契丹族对太阳极为崇拜,每月农历初一、十五都要面向东方“拜日”,因此华严寺的布局也是坐西向东,其规制与常见寺庙有很大的不同。
明朝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等建筑群布局严整,高低错落。相距不远的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风格活泼、古朴,下寺内现存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古迹,均为当之无愧的文物珍品。
矗立在4米多高月台上的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现存建筑为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面积达到1559平方米,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游览时不要错过大雄宝殿屋顶上一对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的鸱吻,它们分别为金代和明代烧制,高达4.5米,是我国古代建筑物中最大的琉璃鸱吻。
下华严寺的主体建筑,是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的薄伽教藏殿,它也是华严寺年代最为久远的整体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着辽代彩塑佛像29尊,四周还有辽代藏经柜38间,以及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的中国唯一辽代木构建筑模型——木制天宫楼阁5间。
在薄伽教藏殿的29尊佛像中,一尊高约两米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最为生动,她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双目半睁、两手合十、露齿微笑,无论正面和侧面都体现着曲线的优美和鲜明的辽代民族特色,堪称我国辽代彩塑的“神品”,并被郑振铎先生赞誉为“东方维纳斯”。
下华严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高43.5米的华严宝塔。据介绍,该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按照辽金时期纯木榫卯建筑结构手法,于2010年恢复建造的。它也是仅次于应县木塔的全国第二大纯木宝塔,现已成为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华严宝塔的地下,还建有一座全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地宫顶部、地板、墙体和楼梯全部用130吨纯铜铸造,面积500平方米。在地宫的四面墙壁上供奉着1000尊铜佛,中间的水晶宝塔里供奉着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真身舍利,因此又被称为“千佛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