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琴教授等应用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虚证和血瘀证的全国标准,对100例高血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高血压的1期、2期还是3期患

郭维琴教授等应用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虚证和血瘀证的全国标准,对100例高血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高血压的1期、2期还是3期患者,心虚证者都多于肝虚证、肾虚证,血瘀证也多于同期的气虚、阴虚、阳虚证者,且与“心主神志”、“心主血脉”相关的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健忘、肢体麻木等症状也都相当普遍。黄力等认为在高血压各类证型中伴有血瘀证者约占高血压总数的一半,并且血瘀的程度3期>2期>1期的趋势,说明血瘀证贯穿高血压病变全过程,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日趋严重。此外,高血压中老年多发,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等特点。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入血”。可见,“从心论治”、“活血化瘀”是高血压现代中医治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活血化瘀的应用与《黄帝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心主血脉,以气为用,心气的盛衰与血液循环有直接关系。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心气虚衰为其主要病机。高血压亦有实的一面“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结构及功能、血液流变学等的改变,都反映了心虚证、血瘀证在高血压发病及病理上的重要性。因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以合理的活血化瘀法已逐渐成为针对高血压发病病因、病理机制、提高疗效的更有效治法,也正被更多的中西医学者们所认同。郭维琴教授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灵活、有效应用活血化瘀法是其治疗高血压的突出特色。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血压患者早期因情志因素而致气滞血瘀;后期因热邪伤阴,致阴虚血阻,气血瘀痹;晚期因气阴两虚,气不帅血,致气虚血瘀,阳虚血凝。因疾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导致血瘀的因素,而瘀血产生又成为进一步致病的病理因素,使病情不断进展加重。气虚则血瘀,特别是老年患者,心气虚衰为其主要病机。正如清代叶天士所说:“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医宗金鉴》也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故而从“心主血脉”的认识出发,在治疗中体现出“从心论治”的原则,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对高血压治疗有益。

四、病案举例

案例1:苏某,男,36岁。就诊日期:2010年3月9日。头痛3年余,发现血压升高3月。偏头痛,每因情绪波动而反复发作。3个月前因头痛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纳食可,二便正常,夜寐欠安,易醒,醒后不易复眠。血压130/96mmHg(未服药),心率76次/分钟,律齐。苔薄白,舌胖,有齿痕,脉沉无力,尺不足。高血压家族史。生化全项:甘油三酯、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中医诊断:头痛;西医诊断:高血压。处方:钩藤15g,菊花10g,夏枯草12g,蔓荆子10g,蜈蚣2条(打),川芎10g,丹参20g,红花10g,赤白芍15g(各),夜交藤30g,合欢皮20g,远志6g,炒枣仁15g,山萸肉12g,生山药15g,7剂。1周后复诊,药后头痛、精神好转,可正常入睡,仍有早醒,食欲好。小便正常,大便溏薄,苔薄白腻,舌黯胖,有齿痕,脉沉无力。血压130/80mmHg,心率68次/分,律齐。自测血压波动于130~140/70~90mmHg之间。以上方去丹参、红花,加珍珠粉0.6g(分冲)以增加宁心安神之功,14剂。三诊时诉药后头痛、精神明显好转,睡眠正常,食欲好,小便正常,大便溏薄,苔薄白腻,舌黯胖,有齿痕,脉沉无力。血压130/80mmHg,心率68次/分,律齐。以上方去生山药,加炒白术30g、苍术10g,14剂,健脾和胃,调理善后。

按:本案患者头痛3年余,属中医“头痛”范畴,辨证属早期因情志因素而致气滞血瘀,诊断高血压。患者偏头痛,每因情绪波动而反复发作。纳食可,二便正常,夜寐欠安,易醒,醒后不易复眠。苔薄白,舌胖,有齿痕,脉沉无力,尺不足。平素易情绪激动,烦躁易怒。综合四诊为肝阳头痛,兼有气滞血瘀。治以平抑肝阳,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应用钩藤、菊花、夏枯草、蔓荆子、川芎平抑肝阳,丹参、红花、赤白芍活血化瘀,蜈蚣通络搜风。夜交藤、远志、合欢皮、炒枣仁宁心安神。郭老师认为肝在头痛病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痛的发生与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有关,然责之于肝,亦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怒动于心则肝应。”心之功能失调,影响肝之疏泄调达,情志抑郁,脾运失常,化生痰浊,流于血脉,痰瘀互阻则见头痛。郭老师临证从心、肝两脏论治头痛,平抑肝阳,兼以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治其兼症,常取得满意疗效。

五、结  语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与“心主血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目前在对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活血化瘀治则、方药均不处于主流地位,但我们相信,“从心论治”、“活血化瘀”对高血压医学实践的指导和应用,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拓展新的思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刘玉霞 李靖靖 闫文婷 王亚红)

参考文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