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吐纳』三调和谐 有益身心
一,三调合一,重在调节
气功锻炼注重“三调合一”,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三者之间关键要理解“调”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说调什么、用什么调的问题。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如果仅仅是活动活动肢体,就谈不上“调”了。对于注重身体姿势、形体动作锻炼的动功,如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那种认为只要做做动作就行了的认识是不恰当的。调身的意义在于通过形体运动与神、意、气活动的适当配合使之彼此促进,将形体动作、身体姿势调整到更加协调一致的状态。这里的核心是把思想意识集中到形体动作的锻炼中,运用心理调节来引动形体,使意与形相结合。调息就是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息”是正常的吸气和呼气运动,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是非意识控制的。但是,气功状态下的呼吸要求在频率、幅度、深度上,要比正常生活状态中的呼吸更加缓、慢、细、匀、长,在呼吸锻炼的过程中,必须用意识加以调控,就是把意念集中到呼吸出入的气流上,意念随呼吸的出入而上下移动。调心是指练功者在健身气功锻炼中,对自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运用,以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调心的基本内容是“意守”二字,即意念归一,基本要求是“入静”,即思想上进入一种安静的状态。通过减少意识活动的频数,使精神状态保持相对的单一化和有序化,做到恬淡以养神,虚无以养志,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
可见,就三调的每一个环节而言,都离不开“调”字,必须在精神集中、注意力不分散的情况下,完成或是动作,或是呼吸,或是思想意识的协调统一。“三调合一”的“合一”也正因为“调”,才能够有机地结合,而不是独立地分割。贯穿其中的“调”,有调节、调整、控制的意思,其功能完成的主题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人体内在的“心理意识”。所以说,心理调节是三调有机结合的主导因素。确切地讲,心理调节贯穿于健身气功锻炼的始终,蕴涵于不同内容、阶
段和层次的健身气功锻炼中。
二,精气神互化,调之在心
健身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三调,其锻炼的内涵则是精、气、神。用现代的语言讲,“精”相当于人体的物质结构,“气”相当于人体的能量和能量转化运动, “神”则相当于人体内部信息的流通和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三者构成了生命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评价气功锻炼的阶段和质量,应当是从精气神的互化开始的。古代养生家注重“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既把它们作为不同的功法锻炼,又把它们作为健身养生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健身气功锻炼对精气神三者的相互滋生和转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理解和认识精气神的转化规律,对掌握气功锻炼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但是,精气神的互化过程是由什么支配的呢? 《内经·刺法论(遗篇)》: “道贵长存,补神归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指出,神是人体保命全形的核心。传统气功学认为,精气神的互化过程是通过调控心理活动以主宰精气神的生生化化,由于物质代谢的良性循环,才能“积精全神”,使“形”与“神”长期稳定地处于对立统一体中,于是就能健康长寿。所以,调心用意的强弱是决定精气神互化的内在主导因素。
三,内外环境恒定,心神为用
祖国医学认为,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维系着人体的健康,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内、外环境的恒定就是阴阳动态平衡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这种恒定当然也是动态的。从内环境的角度看,五脏对应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是保持内环境稳定的关键。五脏是如何保持这种平衡的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制衡、相互为用的结果。但是,又是何种力量推动了这种运动,保证了这种平衡的稳定呢?“心主神明”,“心者,五脏十二官之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等说明,五脏功能的正常是由心神的主导作用完成的。也只有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五脏分属五志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正常的五行制化才可能表现出来。可见,保持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稳定,心神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人除了是自然的人外,还是社会的人。外环境的稳定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就人类而言,后者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响要明显得多。这是由于人类有超乎寻常的思维活动,促使人类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不停地探索,与此同时又受到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如果这种相互作用不超越双方任何一方的界限,人体出现疾病状态的社会影响因素就不会被诱发出来。然而,一旦两者之间的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影响到人体的内环境。所以,无论对内环境,或是外环境,心神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调解好心神状态对整个机体的健康,以达到合理养生的目的至关重要。
四,养生之要,贵在养神
调心的中心作用就是要存性养生。自古养生之道,有饮食养生,有药物养生,有房室养生,有锻炼养生等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提示我们,养生的关键要使机体“形与神俱”。无论用何种养生之术,达不到“形神合一”的状态,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养生。民间有句话概括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这里对“神补”的理解,应该是不过多地耗损神志,使神光内敛,顾护正气,存内而不外泄,正常地发挥其生理作用。
调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三调的核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即调神和养神。在练功之初或练功之中,不能有效入静,尤其杂念纷纭时,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练功的目的不仅仅为了锻炼而锻炼,而是锻炼之后,要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也就是说“调神”的落脚点是“养神”。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调心入静养神的概括应该是最准确的。就是说,将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调节、整合到能够维系、顾护生命的境界,才能体验到真气充足的高质量生命境界。所以,养生之要,贵在调心养神。
综上所述,人体要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生命体,不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物质结构——形体,同时应该密切注意到加强调整自身的精神结构——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气功锻炼恰恰是联系两者之间的纽带,而调心起着加强这种关系的桥梁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