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王座,为何雄主的太子往往死于非命?人性的阴暗超乎想象

喜欢历史的朋友,往往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代明君的太子,往往不得好死。从古至今,很少例外,从汉武帝逼死太子刘据,隋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唐太宗废掉太子李承乾,再到康熙帝圈禁太子胤礽。历史上太多这种事情了,全是太子自身的问题吗?

废太子胤礽

这么多废太子,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德行敦厚,当年都是被明君捧到天上去的,同样一个人,过了十几年就变得各种不堪?难道都是他们犯了大错逼得皇帝不得不废了他?深入研究,你会发现废太子的背后,隐藏着一代雄主或明君们不可告人的阴暗的心理。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一、雄主与其他皇帝有什么不同

1、雄主更加自信

雄主和其他皇帝比,无疑更加自信,否则也称不上雄主,例如李世民,18岁开始征战,一生战果累累。扫平天下豪杰,天才一般人物。

李世民

康熙,幼年除鳌拜,少年平三藩,收台湾。也是功勋过人。汉武帝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能和秦始皇并称的也就他。

这些人都是一路走来无数成功奠定了他们的自信。所以你也可以说他们刚愎自用或怎样,但就是对自己保持着蜜汁自信。也由于这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值得模仿的。而太子,必须像自己。我们曾经在史书上无数次看过这种评价“不类己”

汉武帝对太子刘据说过。刘邦对汉惠帝说过。李世民对李治也说过。这其实就是皇帝对太子和自己性格不像的最大不满意。虽然上述三个例子,有些都靠着老妈或舅舅的支持成功登上帝位,但无疑,他们的雄主老爹,内心是不满意的。

2、雄主更加迷恋权力

从雄主登上皇位或者扫平四方的经历可以看出,每个雄主都是历经艰难才获取权力的。在获取权力的道路上,甚至流淌着他们亲人的鲜血。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汉武帝也是和恋权的老妈、奶奶争斗良久才能获得权力。这些经历,给雄主们留下的阴影是终生的:1、权力是鲜血换来的,谁也不能抢走。2、亲人在权力面前,也不值一提。

汉武帝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皇帝更是不折不扣的权力动物。而雄主,则是权力动物里的顶峰。他们不能容忍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或分享自己的权力,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

而平凡的皇帝,按部就班接班,平平无奇的施政,对太子也没有必须像自己那么偏执的要求,对权力欲望有但到不了雄主那么畸形的地步。当平凡皇帝的太子,日子还是很快乐的。

二、曾经每个太子都是雄主的心头挚爱

每个太子都是雄主心头最爱。太子之所以是太子,多数是母亲为皇后或将要成为皇后。例如刘据生下来后汉武帝龙颜大悦,第二年就立卫子夫为皇后。杨勇、李承乾、胤礽都是皇后嫡长子。根正苗红。太子的诞生或加冠礼都被父亲用奢侈无比的庆典永留青史。

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二十九岁得到的皇长子,这在古代可是非常晚了。终于证明自己有生育能力的汉武帝,开心的破例让枚皋和东方朔做赋庆祝,后面还修建了婚育之神的庙祭拜。可见开心到了什么程度。

“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受诏所为,皆不从故事,重皇子也。”(《汉书·枚皋传》

李承乾更不用说,他的名字就说明了一切,虽然他老爹李世民当时还不是皇帝,但这个名字已经证明了他老爹对他的承诺。“承继皇业,总领乾坤”。妥妥的赢在起点啊。

李承乾 剧照

胤礽是皇后老妈难产所生,生完他后皇后赫舍里氏就去世了,康熙更是把对皇后的思念之情全部倾注在他身上,第二年就立他为皇太子,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正式的皇太子。

那么,这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们为何最后都没能善始善终,顺利接班呢?随着他们长大以及他们皇帝父亲的老去,一切都开始变了。。。

三、纠结的期望——太子能力高了低了都不行

1、太子要有才——能力太低的学渣不配当朕的太子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皇帝也不例外。网上常常有人吐槽,我们夫妻双清华毕业,为啥会生了个学渣,天天被老师批?这就是学霸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最好也是学霸。相反学渣父母也会希望孩子这一代打个翻身仗,抓得更紧。而身为名留青史的一代雄主,无不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自身能力超群,妥妥的学霸,自然对延续自己血脉和优质基因的太子期望更大。

他们和普通家长一样,给太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康熙甚至亲自教太子读书、打猎。李世民也是给太子配了当时最牛的学者。汉武帝给刘据指定了教材和老师。太子们甚至还被要求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做赋,有自己政治见解。武能策马扬鞭,杀熊斗虎轻松自如。

康熙射猎图

史书记载:年仅五岁的皇太子胤礽随父皇于景山骑射时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康熙帝非常高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因为平定“三藩之乱”,率皇太子前往辽东关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月二十三日行围时,途中遇到三虎,康熙帝射死了两只虎,胤礽射死了一只虎。

五岁射鹿,九岁杀虎。皇家教育真的让人羡慕。这就跟现代我们小中产教教孩子弹钢琴已经竭尽全力,却不知人家顶级贵族小孩每天必练马术、经常开飞机。

如果太子朽木不可雕也,怎么教都教不出来,那无疑会令皇帝失望,乃至失掉继承人的身份。例如李世民废了李承乾后立了李治,过一阵子又开始后悔,说李治性格软弱。要不是李治舅舅长孙无忌帮了忙,估计李治就会因能力不足下岗。

所以,从小太子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聪明的太子其实不用熬到成年就会被雄主干掉。能熬下来的,都是聪明人。

2、太子要有德——德艺双馨才是真爱

经过一通忙活,如果太子教的很有才,皇帝会开心吗?NO,朕的太子只有才怎么行?还要有德,要德被天下才行。于是太子还要修德行。所以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有腿脚不利索的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所以,杨勇给一件心爱的铠甲加上纹饰,他老爸隋文帝都担心他染上奢侈的恶习,特地告诫一番。

太子杨勇

所以,太子们活在高度的心理压力下,一举一动都被有心人放大无数倍解读。

3、太子德才兼备皇帝老爹也不开心

如果太子又有德又有才,皇帝这下开心了吧?如果是我们普通人,自己考上985,孩子考上清北,我们会开心一辈子。但皇帝不一样。他只会开心一阵子,然后陷入更深的焦虑中。看过我其他文章的读者都知道,皇帝和女人一样,都没有安全感。他既希望有一个能力出色的继承人,继承和发扬他的事业,也不希望这孩子太出色。

君主如女人,都缺安全感

为什么?太子既有本事又有威望,他取代我怎么办?当然,孩子还小,这种话不能说。只能摸摸头,说孩子你真棒。但是,内心已经留下不安的种子:这小子现在就这么牛,有我当年的风采,不过我当年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是不是也一样?随着雄主的老去,当年的孩子已经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而当年打遍天下登上的皇位的雄主却已垂垂老矣,当年内心不安的种子也开始发芽长大,成为一个内心不安的刺,稍有刺激,就会爆发。

四、阴暗的人性——皇后或臣民到底更爱朕还是太子?

1、太子和普通孩子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大多都有一个爱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千古难题,皇帝内心往往想问:对皇后来说,朕和太子你更爱谁呢?

这道难题其实直到今天仍然困扰很多家庭。哪怕是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很多妻子会选儿子。但其实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最重要的关系。而对古代女子,特别是皇后,因为皇帝还有很多个妃子,而皇后往往只有太子一个儿子,涉及到权力、血缘、家族等等因素,最终,选择支持儿子的占大多数。

幸运的是死了的皇后赫舍里氏和早逝的长孙皇后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悲剧的是,吕雉和卫子夫要面对皇帝太子二选一的难题。

手腕过人的吕雉

面临这种占队问题。两人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自己儿子。但两人具体的应对截然不同,吕雉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早早给太子找好了各种支持,例如商山四皓等等。而吕家自己的家族势力也很强大。刘邦在外征战平定异姓诸侯王,长安都是吕后在发号施令。所以晚年的刘邦看到太子“不类己”,想换赵王如意时,却发现太子大势已成,无法动摇了。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好老妈,汉惠帝也会加入悲剧太子的一员。

而悲剧的卫子夫则完全没有吕后的手腕。她的影响力只在宫中,自从大将军卫青死后,太子在外的支撑大为减弱。而随着支持太子的丞相公孙贺被汉武帝拿下,太子的丧钟已经敲响了。整个过程,卫子夫束手无策。

卫子夫

随后太子刘据被江充逼迫造反,因太子能指挥到的车马有限,刘据在决定起兵后派舍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报卫皇后。卫子夫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

太子掌握了军队,武器是她妈给的。皇帝老了,受使者构陷,派丞相讨伐太子,太子和丞相大战失败。

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

卫子夫借出皇后玺绶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被抛弃的丈夫,汉武帝也只能做出自己的选择:收缴皇后印绶。而太子失败后卫子夫无颜面对丈夫,自杀身亡。

每个丈夫都希望妻子无论何时都站在自己一边,无条件支持自己。即使这个丈夫是皇帝,也有着所有丈夫的情感需求。作为分走自己妻子感情的儿子,无疑是让丈夫潜意识感受到威胁。

2、太子和普通孩子不同的地方在于,皇帝不在京城时,他要监国。他还有东宫,有自己的属官,自己的势力。

皇帝还要面对另一个难题,对官员来说,你们是忠于朕还是忠于太子?

百官之心向着谁?

表面上,官员们估计都是忠于皇帝的,但实际上,皇帝可能都不信,随着皇帝年纪逐渐增大,对朝堂控制力的减弱,满朝官员心思也就越发活泛。积极向太子靠拢。更别说东宫官员绝大多数必然是忠于太子的,因为只要太子上台后,他们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通过这两道选择题,大家基本可以理解一个雄主的内心。

从皇后到群臣,都会随着雄主的老去而逐渐倾向于太子。而这,是渴望权力和感情的雄主完全不能忍受的。

五、最终的考验——朕真的老了吗?

大家发现一点没有,皇帝和太子在开始的时候相处都是融洽的,但是皇帝统治后期,和太子关系就会急转直下。为什么?除了上面说的之外,很重要一点就是:皇帝的嫉妒心在作怪。

1、雄主嫉妒太子的风华正茂

自己一天天老去而孩子却风华正茂。对常人来说,这是很欣慰的事情,但对皇帝来说,内心是复杂的。每个雄主都有一个长生不老的梦想。从秦始皇派徐福求取长生不老药,到汉武帝晚年身体变差后开始求神问药。再到李世民晚年服用丹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才是皇帝的真实想法。只要能一直活下去,谁还需要太子?

皇帝炼丹

而现实是冷酷无情的,没有人能长生不老,年老体衰,被病痛折磨的皇帝们,心理难免会变得无比扭曲——凭啥朕努力的一切都被这小子轻轻松松全部继承?

汉武帝之前几十年和太子关系都不错。但年纪大了后,当时流行巫蛊诅咒。汉武帝杀了几百人,但做梦梦见数千小人拿着木杖要打他。这就是汉武帝也对巫蛊相信,潜意识认为自己杀了这些人他们会报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武帝还年轻,哪会怕这些?但是老年人睡眠差,从此记忆力也大减。也埋下了后面因为诬告太子巫蛊的阴影。

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变幻无所不为。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

小人江充

随后被小人江充抓住机会,劝说汉武帝查皇宫的巫蛊诅咒,才能恢复健康。成功把火烧向了太子。其实就是利用了汉武帝潜意识中的不想老去的想法。

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上乃使充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

老去的雄主,充满着对年轻的渴望,对年轻的太子有着天然的嫉妒和厌恶。

2、雄主只能败给时光,逐步与太子交接权利

对普通人来说,自己孩子比自己受欢迎,心里很欣慰。但对皇权来说不是。这是人心最幽暗的地方:皇帝眼睁睁看着自己衰老,本来牢牢属于自己的权力,因年纪渐长,精力不济,不得不让太子监国,辅助自己处理政务。还有什么比自己主动交出权力更让人难受呢?更可怕的是,随着才德俱全的太子监国,显露出自己的才华。众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太子。自动站在太子一边说话。而皇帝只能拖着病重的身子看着这一切发生。

所以,康熙让太子监国后却又封了一大堆弟弟封王并参与国家政务,就是要让太子有竞争对手,别把心思用在自己身上。

不省心的弟弟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

所以,汉武帝太子都几十年了,生了小儿子刘弗陵,还特意建了尧母门。把刘弗陵的妈比喻成古代尧的母亲,那刘弗陵是谁?那监国多年的太子算什么?这既是敲打太子,也是公开表示自己对太子的不满意。汉武帝不开这个口子,哪有那么多小人敢构陷太子?嫌自己太命长吗?

是岁,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间赵婕妤,居钩弋宫,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雄主做这些其实都是潜意识里的想法的反映:太子威胁到他的地位,分享了他的权力。作为为我独尊的雄主,没法忍!而康熙一句话更是道破天机: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饰演的皇帝说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3、雄主担心自己的治国思路太子不能继承

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

汉武帝喜欢用法家酷吏,而太子宽厚,和当年秦始皇与扶苏是不是如出一辙?这样的太子,难免让父亲怀疑:我百年后,我那些政策,你能否贯彻下去?

刘据

要知道,每个雄主都是文治武功,千古留名,他们的名声和他们的功业息息相关。也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如果第二代就人亡政息,一辈子心血白费,哪怕是常人也无法接受。哪怕现在的家族企业,创始人让位,二代接管家族后大刀阔斧,裁剪旧人,实行新政,你敢说老爷子心里没想法?

4、争太子的典范——四阿哥胤禛

说回争太子,这点四阿哥胤禛就特别聪明:他认真干事,积极帮助老爹修补江山漏洞,给老爷子收拾烂摊子。这让精力不济的老爷子如何不欣慰?给自己争太子投下了重重的一颗砝码。

而胤禛第二招就是孝,所谓不争就是争。我不要当太子,给老爹充分的安全感。但我是您的儿子,您生病了我难受啊,我要进宫看您,然后给您献上我手写的佛经,祝您长命百岁。不抢权,肯干事,孝顺老爹。胤禛招招都击中康熙的痛点,怎么可能不脱颖而出呢?

孝顺的胤禛

六、太子到底能忍多久?

面对父皇的强势,积压已久的太子到底能忍多久呢?从小的高要求,强训练;长大后的猜忌,周围无处不在的监视,群臣若有若无的目光,以及自己心腹不断的怂恿。这种日子,几天可以忍,几十年呢?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而哪个愿意无声无息死亡呢?只要稍有刺激,马上爆发。

太子要造反

太子李承乾,本来前途大好,自己腿生病了。皇帝怎么能是个瘸子呢?他变得不自信,开始有意识打压其他皇子,最终丧心病狂谋反,被李世民含泪舍弃。

太子刘据,被小人江充欺上门来,忍无可忍,起兵杀了江充,受小人挑唆,不肯收手,和丞相大战,最终被逼自缢。

太子杨勇,这位段位差了点,连弟弟都没玩过,直接被赶下台。

太子胤礽,兢兢业业几十年,还是被老爹猜忌,说他窥视皇帝,一废了之。

七、无解的轮回

上面的经过看完,想必也已经知道了:太子和雄主,只要把权力摆在亲情上面,就不可共存。而亲情中也纠葛着夫妻之情和父子之情。所以,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悲剧轮回发生。历史上只有朱元璋和朱标亲情为重,且政见相同,结果朱标早逝终究没有成功登上皇位。

晚年汉武帝

可能只有汉武帝晚年追思自己的太子时,说的那句话才能解释这一切吧: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

而雄主在废黜自己的太子后,要么无尽后悔,要么被其他早有预谋的儿子捡了便宜。只是可怜了几十年的太子,白白为人做嫁衣裳。

还好现在没有了封建帝制,结束了这无休止的轮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