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潮人七驳黄赞发教授之六

黄赞发说:

  关于“潮汕文化”,就时下来说,首先必须搞清楚名称问题。……作为地方文化,只有用“潮汕”这个词,才能涵盖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至汕尾市海陆丰和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一带。

  道潮人六驳黄赞发(兼论潮州文化圈)

  本来已经完成了五驳了,我也不想再驳下去,我知道我的观点是不能影响黄教授的,但会给明白道理的人知道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新角度,让各人自去评判。

  黄教授说,“只有用“潮汕”这个词,才能涵盖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至汕尾市海陆丰和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一带”。真的令人遗憾,在汕头大学教授,著名“潮州学”研究领军人物的眼中,原来偷换概念是这么的易如反掌的,一会潮汕地区,一会地区文化,难怪潮州市很多文史学者很容易受教授的影响也跟着瞎起哄。

  “潮汕地区”特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市,“潮汕地区”的含义绝对涵盖不了“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一带”,特别是涵盖不了大埔,丰顺县还有一部分说潮州方言的,但大埔县全域说客家话,又有什么理由让“潮汕”去涵盖。

  更主要的是,你提的“潮汕”概念用在文化上,就完全不能涵盖福建省漳州五县,这可能是你所未想到的。

  所以,一个概念摆在所有潮州学研究者的面前——潮州文化圈。并由此概念引伸出来的研究课题:1、潮州文化圈的定义。2、潮州文化圈的核心区域。3、潮州文化圈的影响范围。

  黄赞发教授提出的“潮汕文化”涵盖范围,本人觉得很不合逻辑,一切为了汕头的本位而糊弄问题,偷换概念,所以笔者提出“潮州文化圈”的概念,以下粗略论述,期待抛砖引玉。

  1、潮州文化圈的定义

  文化圈(cultural sphere)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分布的概念之一。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文化区和文化区域更为广泛。文化圈概念是由文化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德国)首先提出的。弗里兹·格雷布内尔(??)在1911年出版的《民族学方法论》一书中使用文化圈概念作为研究民族学的方法论。他认为,文化圈是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

  文化区域在时间和空间上过于狭小,文化圈包括较大的空间和经历持久的时间,使用这个概念便于作更深入的研究。从世界尺度上看,全世界的文化圈分为拉丁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东正文化圈等五大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日本学者西嶋定生(1919-1988)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潮州文化,用什么科学的方法研究,包括潮州学的研究,以及其它涉及潮州+的各种研究课题,都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否则将陷入纯粹归纳整理、资料相互引用、结论相互矛盾的研究误区,存在为“潮汕论”立论而研究的误区。

  奥地利学者W.施密特主张,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世界各地可以同属一个文化圈,一个文化圈可以包括许多部族和民族,是一个民族群。在一个文化丛相关的不同地带,只要有一部分文化元素是相符的,它们就同属一个文化圈,如东亚文化圈、北美文化圈等。文化圈是独立持久的,也可以向外迁移。一个文化圈之内的整个文化,包括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个部分,如器物、经济、社会、宗教等。向外迁移的不仅是整体文化的个别部分,也可能是整个文化模式。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为,潮州文化圈是以潮州方言区为主体区域,周边地区的部分文化受潮州方言影响、共同拥有的审美观、价值观接近的地域或相近区域,并随着潮州人向外(海内外)移民且保存了潮州文化中的全部或部分基因的区域。

  2、潮州文化圈的核心区域

  包括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梅州丰顺县南部(除客家人居住的区域,但包括了业已汉化的畲族),汕尾市的潮州方言区域。香港的潮州人区域、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的潮州人区域。除此之外,还有世界其他各地潮州人聚居生活的区域。

  特别是香港,历史上香港六分之一人口是潮州人,约120万人,比大陆一个县的人口还多,并且保留传承了一些大陆难以保存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潮剧的发展方面,拍摄出版了不少于100部的潮剧电影,出版的潮剧磁带更难以统计,比大陆有更大的影响,因些香港应该属于潮州文化圈的核心区域。

  以上核心区几乎拥有共同的全部文化基因,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器物等、有共同的礼乐体系(潮剧、潮州音乐),有共同的价值观(善堂祠堂文化)等。

3、潮州文化圈的影响范围

  如果说潮州文化圈的核心区域是“内涵”,那么潮州文化圈的影响范围就是“外延”。包括汕尾市(除客家人居住的区域)、漳州五县(除客家人居住的区域)。惠东县南部福佬话区域,所有潮客混居区域,深圳、广州等城市讲潮州方言的移民。以上区域,拥有部分相同的文化基因,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器物等、礼乐体系(潮剧、潮州音乐),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等。

  4、漳州五县潮州文化影响初探

  从语言上来说,漳州五县(诏安、云霄、东山、漳浦、平和)特别是靠近饶平县的东山、诏安此二县其语言、工夫茶、风俗习惯更加与潮州文化相接近,有些简直可以说是相同的,历史上该区域也曾属潮州管辖,此外五县的潮剧潮州音乐盛行,漳州市的潮剧学校,各县的潮剧团体等都在潮剧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潮剧也是福建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这就是“潮汕地区”“潮汕文化”绝对涵盖不了漳州五县的,但潮州文化圈,可以!

  漳州五县的文化风俗习惯很多与潮州本土的相同,以下仅以诏安县为例,列出仅与潮州相同相似的风俗习惯:(以下内容参考《诏安县志》)

  正月初一,拜斋、食斋

  正月初七,食“七样羹”

  正月十五,新婚挂灯笼

  春祈、社戏

  七月初七、15岁的儿童出花园

  农历七月整月“施孤”

  中秋拜祖祭品中有芋头

  中秋夜拜月,有小孩的摆上纸笔祈祷孩子读书聪明,还有烧瓦窑

  冬至节搓“冬节丸”,过冬纸

  年底家庭要“筅炱”即大扫除

  腊月24日,送神上天

  从上面各项看,谁人能否认诏安不是潮州文化圈的?不仅仅是诏安,漳州五县中,除客家风俗的区域处,多与潮州文化大同小异。考虑到历史上潮州的管辖区域,而汕头地区没有管辖过,按黄教授的观点,用“潮汕地区”恰恰不能涵盖漳州五县,而使用潮州文化圈,正能涵盖漳州五县。漳州五县中,其文化为闽南文化,本来潮州方言也是属闽南方言的,为什么说漳州五县是潮州文化圈的影响范围呢,是不是有点反客为主,理由就是潮剧和潮州音乐,目前在这五县中流行,这是非常确切的“反哺”现象,大量的共同风俗习惯等文化基因是潮州传去的还是漳州传入的,或是共同传承了前一站的移民出发地,比如出花园,是否从潮州回传给诏安的,还是共同从移民出发地来的,有待潮州学专家学者深入地研究。另外漳州五县中(除客家外)的风俗习惯也有不同,也即与潮州文化圈核心区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所以,五县哪些县能列入核心区,哪些县算是影响范围,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但非常遗憾,饶宗颐先生提倡的潮州学的研究范围,并不包括漳州五县,这也难怪黄赞发教授提的“潮汕论”,一直无视漳州五县的存在。

 

5、惠东县南部潮州文化影响初探

潮州文化圈还包括惠东县的港口镇、巽寮镇、稔山镇、盐洲镇等镇,共20多万人,惠东县,南朝齐时,东官郡治徙梁化屯。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改东官郡为梁化郡,郡治于梁化屯,博罗、欣乐、怀安县同隶梁化郡。南朝陈祯明二年(589年)撤并欣乐、怀安两县,改名为归善县。惠东境内的梁化作为古代县、郡治所,历经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至隋初,成为古代南粤为数不多的“古县名郡”,被誉为“梁化旧邦”、“岭南雄郡”。

民国元年(1912年),改归善县为惠阳县。1949年5月,惠阳县东部析置惠东县,后几经沿变,至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惠阳地区建制,设立惠州市,惠东县隶惠州市。

根据《归善县志》,列出仅与潮州相同相似的语言及风俗习惯:

(1)、语言

惠东县的港口镇、巽寮镇、稔山镇、盐洲镇等镇也是潮州方言区,他们说的话被称为福佬话,这就是以前潮州方言被为福佬话的遗存。《归善县志》载“近潮多潮音,与闽漳泉语相近”《归善县志》。被称为福佬话的分为平山腔(沿江片)、盐洲腔(沿海大部)和瓯船腔(瓯船疍家话,接近陆丰甲子话,沿海疍家渔民使用)3类。分布在南部沿海黄埠、盐洲、港口3镇大部和平山、大岭、多祝、增光、梁化、白花、吉隆、稔山、平海、巽寮10镇街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24~25万,占近40%。现在称为潮州方言的分布在平海镇部分地区。

《归善县志》中列举的个别语言读音与潮州方言相同:

母=哀

粥=糜

屋=厝

媳妇=新婆子(新捕仔)

婴儿=翁哇仔(翁啊仔)

无=模

走=行

立住=企住

(2)、习俗

正月初一不打扫卫生。《归善县志》载“元旦不得灑扫”,即正月初一不扫除。

迎春,各社扮戏剧鼓吹道迎,其中几个镇唱潮剧、白字戏(白字戏潮州以前也是流行的)

元宵:仕女嬉游,即允许女孩子元宵夜出街游玩。

冬至:搓粉丸

盖因惠东县只有南部几镇属“福佬话”范围,只占惠东县旧志《归善县志》中未能详尽记载。且该片区人口不多,风俗习惯受周边的影响较大,与潮州本土的差别比福建的诏安、东山更大,但从民系上,以及他们自身的身份认同来讲,这里就是潮州文化圈的区域。根据奥地利学者W.施密特主张,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在一个文化丛相关的不同地带,只要有一部分文化元素是相符的,它们就同属一个文化圈。所以惠东南部说“福佬话”范围的,就是潮州文化圈。

潮州学专家学者很少关注惠东这几个镇的文化研究,这其实也是潮州学的研究范筹。

6、结论

综上所述,“潮州文化圈”概念的提出是非常必要的,请有志于潮州学研究的人士进一步探索。

潮州文化圈,应该是潮州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将由此产生若干分题。潮州文化圈有太多值得研究的议题,风俗习惯的异同,与其它文化的对比,文化艺术的传播途径,变化发展,文化间相互的影响,与周边民系特别是客家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问题等等。

潮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把潮州文化研究提升到学术的高度,并名之为“潮州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提法,饶老生前更身体力行,有了若干研究的成果问世。然而有些人不把精力财力放在潮州学研究、建设上,却把精力财力放在把潮州改为潮汕的研究上,放在为“潮汕论”存在找理由的研究上,把权力和财力放在把潮州学者研究成果“潮州+”改为“潮汕+”上,这完全不符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时,众多华侨出资的初衷,更严重违背饶公提出潮州学研究的初衷。

黄赞发教授说:“只有用‘潮汕’这个词,才能涵盖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至汕尾市海陆丰和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一带”。但黄教授你为什么偏偏就不说对“潮汕文化”有父辈成份(《潮汕大文化》语)的闽南区域包括诏安、东山等县呢?你忘记了他们有部分人也是说潮州方言的吗?黄教授你是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

  请记住:潮州文化圈!

注:部分插图来自百度,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小编删除:

chaozhouwenhua@163.com

在此鸣谢照片拍摄原创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