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札记:美仑美奂 印象双第
老场长 张德和有厚爱
今天随文联的组织,去双第采风,心里有一种返乡的情愫。因为三十五年前的夏天,龙溪农机化学校联系到双第农场,作为8001班农机维修中专的实习点,我们班的五十个同学一起到双第华侨农场五个社区。
我记得就是和平社区,上面寨仔,还有加洲仔前卫等,当时农场张德和场长非常厚道,特别交代食堂为这班穷酸的实习生加菜,我记得有一道菜至今仍然回味无穷,这就是旺来炒猪肝,现在人好命到不吃猪肝了,昨天在西湖路便民市场一眼扫边去,肉铺垫上的剩货,不是猪肝就是猪肺,听说已经变成宠物狗或狼狗的吃料,哎!要是在1982年夏天,张场长可能要特别交代,为了这道“猪肝炒旺来”,我还特别写了一封家书,美滋滋告诉在老家的母亲。当年,咱这班穷学生,冒着烈日在双第驶手扶拖拉机耕耙农田,一下来又饿又累,这道张场长交代的营养菜,无疑是上帝的恩踢!
所以,在品尝中午立新书记和茂存场长为文联文化人采风的工作午餐时,我禁不住问“老张,老场长还健在吗?”,茂存先生说“德和老场长在呀!八十多岁了,鹭凯生态园张董事长就是他的儿子……”,我不禁惊叹“德之所存,必有余庆。和之所在,必有余兴。”,据接待我们的开电瓶车女番婆介绍,鹭凯张董事长在外面做园林开发,发的财富全部返投双第老家,而黄茂存场长分析,这十多年是净投入,还是没有利润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这无疑又一种功德的积造呀!
谨以此文,怀念双第张德和先贤,并祝鹭凯生态园越来越旺来一一“旺来炒猪肝”,好料!
拷问“双及第”
作为古早漳州人,周匡业、周匡物“双及第”,成了唐朝进士第一人或第二人;有人争议说周匡物的哥哥周匡业应该是漳州进士第一人,否则'双及第'的由来,就本末倒置了……从漳州南郊九龙岭下著名的木棉庵往南望去,有一座势如握拳的山初名天城山,又名乌石山、太湖山、林前岩,犹如龙海的另一座“一山四名”的名山在榜山洋西,叫象山、文山、惠文山或观音山。象山是状形如大象,而文山、惠文山却因为朱熹、黄道周去过而雁过留声;至少“观音山”的称谓可能与佛教禅宗的兴盛有关,唐的颜厝白云岩、宋的角美文圃山及榜山泗洲佛,已经有邑人百姓在传经礼塔;山是自然的产生,而名的由来却不离人文……唐德宗贞元、唐宪元和年间(785-820),周匡业、周匡物三兄弟(其中一人早殒未留名史册),曾经在天城山南的龙海最早佛寺圣地一一清安岩禅寺读书,周匡物退休后则隐居于天城山……周匡物有两首唐诗很出名,因为毕竟收在《全唐诗》集中,写得清新超逸、气度不凡,写于清安岩的《自题读书堂》,诗云:
窗外卷帘侵碧落,槛前敲竹向青冥。
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
时过境迁至今,清安岩山下有一的好去处一一鹭凯生态园,正盼着您去留宿逐野品鲜!那么,写于林前岩的《隐居歌》,读后却让我更加怀念“乡村不远”的老家梧桥了,其诗所描述的天城胜景,美仑美奂、美不胜收:
谁家作桥溪水头,茅堂四月如清秋。
白云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
掀髯背向孤舟立,犹记仙源旧曾人。
雨打疏逢醉不知,桃花一夜新流急。
在此需要说明,漳州平原有“泗水归塘(大海)”大气象,这泗水分别指九龙江的西溪、北溪、南溪……另有一条东溪源自闽西,经平和入程溪,到九湖林前溪,颜厝大小溪……汇入西溪,唐朝时早有蓬船上溯至原属平和程溪墟做买卖,故有周匡物的应景侍句“雨打疏篷醉不知”,嘿嘿!
古代先人,特别唐朝的人,都是因为写诗留名,周匡物的哥哥周匡业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传世……《漳州府志》或《龙溪县志》是这样记载“漳自垂拱二年(686)建制以来一百三十年间,始由匡物得进士。”而嘉靖版《龙溪县志》之《进士名录》载:“匡物以登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建漳1300年来龙溪第一进士,其兄匡业于贞元八年792年),以明经登第。匡物官至高州刺吏,匡业为鄱令,兄弟齐名。”,著名作家郑国贤在《双第华侨农场实录》感叹云:公元792年比816年早了24年,可是做弟弟的凭着两首诗把哥哥的“第一进士”位置霸占了200多年(应该是1300多年),如不纠正,还将错下去。我对“明经登第”不太放心,特地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就是“通晓经典考中进士”之意啊。
可是问题在,周匡业并不是“考中”的,在科举制之前,实行举贤制,各级主官负有在地方向朝庭“举贤选士”的职责,周匡业通晓经典,被层层逐级向上举贤,因为中了明经进士,可以比喻做恢复高考前的工农兵大学“保送”,并没有“科考”的权威与相对公平……所以,后期史志撰写者,都是科举制进士,从内心而言,看不好“举贤制”产生的明经进士周匡业,那张“进士”文凭被当作“工农兵学员”,没有含金量而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对周匡业不公平,毕竟时代不同!所以,胡适先生说过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虽然,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如果,老二自大老子天下第一,就不存在事实的哥哥第一。我想,周匡物先贤肯定没有这样的狭隘心态!否则,“双及第”不符逻辑思维!当年,唐朝尤以中进士为荣,一个丙甲科,全国仅仅取士33人,比考中省级高考状元还难,有诗日:“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假锦,相将白日上青天。”
而当年考中进士的周匡物,亦是悲欢交集,哭笑异常,可怜的丙申登第,亦是十年科场艰苦卓绝打拚出来的,他写的《及第后谢坐主》诗云:
一从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洗灰尘。
悲欢暗负风尘力,感激潜生木植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成语有“卧薪偿胆”的励志故事,闽南有唐朝进士“吞炭植身”的典故传承,从文化意义上而言,周匡物当为“漳州进士第一人”,而其哥哥是“第一人”的先躯,毕竟,科举制比举贤制是历史性的进步,这种考试文化从古至今,代表公平的制度传向全世界!
鹭凯 过故人庄
来到闽南漳州,有些地方,的确值得一游,比如因为出了唐朝漳郡进士第一人和第二人的周匡业、周匡物兄弟双及第而出名的双第华侨农场,这里的青山岩、八卦土楼、仙人掌王国、鹭凯生态山庄,充满神奇的自然与厚重的文化!在哪个'鹭凯生态庄园',似乎可以有一种产生野兽派或印象派画家的临摹向往,或者再造就唐朝天底下古体律诗的空间,还是培养现代第N说田园诗人的氤氲!“鹭凯”,似乎还是一种文化暗示意识,白鹭凯旋归来了,这山那水,本来就是我梦中的故园老巢,回家了,返回甚至穿越去了唐朝的天地,再写写周匡物的《古镜歌》,也可以重温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对孟浩然的诗,与其说是因为有些遭遇或性格的相近,不如说是对田园诗意的感同身受共享。当年,我的中专语文林亚平老师对诗中的“就”艺术效果,比照贾岛的“推”与“敲”写诗典故,讲了整整一节课,诗人就是诗人,那个“就”字用得恰到好处,不可或缺或别字取而代之,这个“推敲”用字非常有艺术意境!
弘一大师的弟子丰子恺对人生分了物质、艺术与灵魂三层楼层次,因为我至今仍然处于底级的物质层次,颂略《过故人庄》诗意内涵,总是忘不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若是鹭凯创始人张松勇有摆土酒相邀,妥妥的我会去的,昨夜表外甥孙《城内人》土菜饭馆开业,几杯狗尿味啤酒下肚,竟然写了一首唐诗曰“池鱼游可钓,鸡犬隐相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后二句仍然是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孰又不知道,孟浩然这两句也是采用唐朝或如周匡物写的,其前两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原创我猜的是出自周匡物,毕竟双第九九坑,鹭凯生态山庄的唐朝天地,犹如历历在目可以应景造句也!
天下文章一大老毛病,从孟浩然的唐代开始,就有抄袭或磋磨的遗风,改了别人一句或两句妥妥的变成自己的,不过用现在的新术词,叫重组,磋磨之前是砌磋其中的经典,放上自己的创意,比如我的那两句“狗尾续貂”,厦大学弟甘燕棠说“喜欢,收藏了”,谢谢了,真是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惬意!
龙海有位叫老皮的作家,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造句铺”,漳州作家方达明贤弟来寒舍泡聊时,说他经常“写字”,他想达明的意思是作文,不是写书法,中国制造的文字词句,是老祖宗五千年留传下来的表达工具,也是文化瑰宝,虽然作家所启动的方向是文字的“用”意艺术,书法家所发挥的则是文字的“体”格艺术,遣词造句,推敲琢磨出一句词句语言,是历代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宿命追求,一句话可能让咱“名垂青史”。因为有群友喜欢收藏,使我一夜反复叨念“池鱼游可钓,鸡犬隐相闻”这两句诗歌,甚至迫不及待上贴标明是我原创的,熟不知“小荷刚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早上微信搜到,有一个名叫曹曦本寂的文化人,已经利用了“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道家老子所向往的小国寡民写照。曹曦本寂的现代诗,写得多么美妙呀!也映出双第鹭凯。
风起云散,骤雨初歇
芳草亮无痕
隙水潺潺,群鹭纷飞
看绿榕褐瓦
草寮竹棚,庭院深深
鸡犬隐相闻
蔓罗藤宴,新菜已葱
怔怔间
一个纯爷们
都有梧桐蔽连天,
落红飘飘若等闲!
雨恨风冷
只因未到冬藏冻结
待到春暖花开
丛中伊人
在水一方款款微笑!
双第,是唐朝生于此地的周匡业、周匡物兄弟以进士双及第的功名,为故乡垂名青史享誉永志。如果想追溯更早一点,当年与陈政陈元光父子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开漳的府兵中,有一名校尉叫周广德先贤,是周匡业、周匡物兄弟三人(长兄佚名)的远祖。周匡物自幼家境贫寒,但却能奋发读书,常能出口成章,他在高中进士之前,诗作已然闻名全国。后来,周匡物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山涉水来到长安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几年前创作的《古镜歌》,己在京城广为流传曰'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明月心中桂不生,轻洋面上菱初吐。蛟龙久无雷雨生,鸾凤空踏莓苔舞。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过来漳州故人庄,又不知谁是孤光主'。是这儿的青山岩、战甲坑、仙人掌,南非叶、八卦土楼、鹭凯生态庄园,还有恢复中的周鄱书院呢?因为,周匡物出仕退隐故乡,曾经在这里,在山涧草堂仕过起悠闲的耕读田园生活,曾经写了二首收入《全唐诗》的传世名作,其一《自题读书堂》诗云“窗外卷帘侵碧落,槛前敲竹向青冥。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另一首名叫《隐居歌》云“谁家作桥溪水头,茅堂四月如清秋。白玉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掀髯向北孤舟立,犹记仙源旧曾人。雨打疏蓬醉不知,桃花一夜新流急。”
过故人庄,来去双第吧!如今鹭凯“黄昏正欲留人宿,只怕游客醉未起。”嘿嘿嘿!
仙人掌的王国
最闲时读一些无用的的书,比如另类作家冯唐的小说和散文,小说《不二》堪称现代版的巜金瓶梅》,但实在没有后者的生活气息和文字功底。只是另类、大胆的白描手法,阅后颇为失望!不如他的散文:现在想来,高仓健这个很可能唯一的高冷形象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是:男人要有些士的精神,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活着不是唯一的追求和最终的底线,特别是在士的精神高度缺乏的地方,仿佛在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需要一些仙人掌类的植物。对于男性形象的现实意义是:男人过了四十,千万少说些话,拉长脸,闭紧嘴,买件立领风衣,浓个眉大个眼,一直走,不要往两边看,还能再混几十年。类似这样的文字还有些个性,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我的恩师林亚平先生前几天发给我的,今天参加单位党员日活动,特地来到了双第华侨农场的“乡下人园艺场”,其实是城里人石码蓝文伟三兄弟的创业园,一个下午一望好像无际,从山头户尾到温室大棚,文伟说'全世界可知的仙人球类上万种,12年了,我们才从国内外采集收购了4000多种,还在努力'。
本来,我很想象林亚平老师的反思一样,学学南美洲土著的石头神像,象高仓健一样闭着嘴,不再问些啥?但是还没没有忍着,继续问“蓝总,这十几年投了几千万,一百多亩仙人掌王国,又不收门票,如何维持下去……”,文伟说“我三兄弟,二个在所做业务,一个在这儿建育苗基地和景点布置,形成一种配套,赚钱的功夫在外面。”,哦噢,我懂了,陆游亦说过,写诗的功夫也在诗外,所以有成语叫“诗外功夫”。说不定做戏的功夫也是在台下,因为有俗语“台上一场腔,台下十年功”,那么,人,现在之所以成功与不成功,都是背后的因果或者积成吧!
其实,对于仙人掌,我老早就深谙其内在的文化,现在许多游客玩它的刺,不小心被扎到手指,鲜血直流,痛疼是入骨的感觉。当年,一望放在梧桥老家古厝外墙上的几盆仙人掌,虽然从来未见为之下肥浇水,总是长得很顽强的样子,旧的叶掌干枯了,而褐色的叶片上的刺,依然非常锋利,虽然已然是死刺,爬墙时还是望而生畏,作适当的距离规避。有一天,我问父亲“墙上,裁丰葱生根,可以炖肉吃清火明目,栽仙人掌有啥用?”,父亲笑了笑说“咱农村都是燕子尾建筑,墙外对家的房角燕子尾尖,对着咱家大门,大门里有祖公神祉和‘总安’神位,在墙上摆了仙人掌,可以化煞对冲外面煞气……”,哦噢,怪不得文伟说“以前,金虎刺球种子一斤五千多,现在一千多。以前金虎好价,没有人说刺硬,现在孬价,许多反而说刺硬了!”,其实,喜欢仙人掌的刺,与文化需要关联很大呀!
双第土楼 五行八卦阵
话说元未福建“土皇帝”陈友定,开始与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部一起义,志在推翻把百姓分成“四等”元朝统治,福建人作为南宋子民,被元军征服下,列入第四等元朝百姓,称“南人”,比“色目人”白种人地位还低二挡次,你说气不气人?所以,祖籍泉州的陈友定揭竿而起,带领十八兄弟拜把一起反元。元至正十四年,在漳州塔口庵,布下天罗地网一一实际上是学习三国中孔明的“八卦阵”,派小股游勇引诱元军漳汀路总兵罗良三千骁勇,孤军深入,一声炮响,八卦阵屡屡转换阵势,罗良猛虎难抵拳头多一一最后不留神,被陈友定五虎将之一王大脚先锋,一把关公偃月刀斩首。
罗良作为元军镇守闽西南漳汀路总兵主将,平常生猛悍勇,视百姓为草介,动不动杀戳取乐-他死后,仍然阴魂不散,时常化为狂风暴雨……塔口庵社区长老听从众议,聘请南山寺高僧释道义前来作法,为之超度亡灵,并在庵口筹建一座宝塔,收聚罗良遗体挫骨扬灰,以石塔镇之祈安!这是野史后话。时下,因为罗良兵败身亡,元军在福建兵锋受挫,大都(今北京)元帝采纳阿不拉谋士建议,对福建陈友定起义军采用招安政策,一文敕封陈友定为封建平章理事(省长),腾出驻守福州剑南元军主力北撤,集中兵力对付朱元璋等起义军。此时的陈友定,目光短浅,已忘初心,接受招安,改旗换帜,安享福建“土皇帝”富贵,也观中原逐鹿,时局变幻!
可惜,陈友定做福建“土皇帝”时间太短,不足三年,朱元璋在刘伯温等人的谋划协助下,采用“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策略,其部义军不仅讨伐兼并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几大山头义军,而且把元军驱逐出大都,赶回蒙古草原。朱元章一边派三子朱棣坐镇大都,作为平北与平西两路大军节度使,另一路派长子太子(建文帝父亲),亲提平南三路大军,荡平福建及两广,时陈友定率十八个拜把兄弟,分兵抵抗,因为举的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元军旗帜,不再受福建百姓拥护支持,说白了陈友定农民起义军已经投降,属于旧朝的伪军,在明军的分兵合围、攻心为上的进攻中,陈友定部节节败退,最后据守闽南魚嘴岩据点。那一天中秋,杀了几只鸡鸭摆宴,请残兵败将吃饭,气氛悲伤,陈友定夹起桌上白切鸡鸡头,想往嘴里送,因为鸡皮并没有切断,连着半只鸡提起来,同桌的拜把兄弟无一个人动动筷子帮一下,哎!身后的妹妹银井公主,见此幕知道众叛亲离,大势已去,遂转身投入鱼嘴岩上的天池一一银井湖。妹妹这一死,彻彻底底唤醒了陈友定,盛葬妹妹七天后,他下今打开山上三窑金库,分响后解散起义军,并在双第九九坑挖了一个巨大土坑,淹埋卸下的战甲刀枪旗帜,故有战甲坑由来。民间一个说法是陈友定在鱼嘴岩落发出家。另一个说法是在双第洲仔,筹建了一个按照'八卦阵'图形设计的土楼,此说比较靠谱!
只记得初见你
--太息平生运多舛,
--拈花微笑几人知?
秋天要离开的信息
故园的上空飞过一群鸽子
秋风一阵凉过一阵
吹过树梢
这个秋天是个叫人欢喜的季节
难得聚在一起的人聚齐在一起
其实我不知道对你该说些什么
就像这样的天气
心情一样的变化无常
每当风儿吹过时
一个人在秋枫树下欢笑
每逢此时
总会想起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茶还在桌子上
还有些温热
可是人们都已经不见了
他们去了哪里?
从此这世界上只剩你一人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缩成一年
此时,正是秋天
那我们从早到晚,不离不弃
伴你这辈子的冬天
你我在这个冬天去远方
这多美好
一路上
白雾苍茫
冰雪洁净
那一天,和陈国耀贤弟一起参观双第土楼,他写了一首凭吊往事的现代诗,志念风烟不在,世事如棋,尽在八卦中!
其实,双第华侨农场还有一处古迹,始建于唐朝的清安岩;另一处新筑,带有生态文明味道的蜗牛村,都在双第的“八阵图”之中,留一些悬念,以便再向双第行的时候有了新的好奇与向往!
2019年10月23日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