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看世界---西班牙
在巴塞罗那重逢
如果能够重逢,就在巴塞罗那吧!
就在巴塞罗那,这加泰罗尼亚的骄傲,西班牙的逆子,地中海的明珠。
你最好从雅典起飞,机翼下是蔚蓝的地中海,悠长的旅程,跨过辽阔的中世纪,从爱琴海到威尼斯共和国,圣托里尼,勒般陀海战,明月弯刀奥斯曼,西西里岛,帆樯如林。把这一切都丢在东地中海,去巴塞罗那,去重逢吧!
在巴塞罗那重逢,可以走过哥伦布纪念塔,伟大的水手,指向西方,也指向东方。走上港口的木桥,面朝大海,静静发呆,也许就有一只小手,轻轻挠挠你的肩胛,你回过头,梦里相见的笑语盈盈。
(哥伦布纪念塔)
在巴塞罗那重逢,可以在蒙锥克山拾级而上,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框架和立柱有阿尔罕布拉宫的影子,穆斯林建筑的气息隐约可见。中央大厅的抛物线拱顶下,你抬头仰望,也许有一幅彩巾,在你面前挥舞,你低下头,是嗔怪的面庞,空旷的大厅,重逢近在身旁,你竟熟视无睹,怎能不怨怒。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
在巴塞罗那重逢,可以在巴特罗之家,有点怪有点萌,曲曲弯弯的走廊楼梯,墙上的鳞片,屋顶的硬甲尖角,天顶像龙骨的肋梁,这是光怪陆离的巨龙公寓。然而建筑主题却是海洋,旋涡般的天顶,水波状的阳台,镶满蓝色马赛克的中庭仿佛海波的荡漾。建筑与装潢,原来还可以这样玩。顶楼有阳台,繁星点点下,迷离的城市,想起什么了吗?也许前面斜倚雕栏的倩影转过身来,顽皮的眨眨眼睛。
(巴特罗之家)
在巴塞罗那重逢,漫步哥特区,走在兰布拉大道,世界上最美的大道,最明媚的步行街,一定要在卡纳雷斯特街痛饮喷泉,只有喝了喷泉的水,才能重返巴塞罗那,才能在巴塞罗那重逢。
(兰布拉大道)
走累了,在加泰罗尼亚广场,路边的酒吧,看成群结队的鸽子。啜一口美酒,在舌间体验地中海的阳光,回味浆果的馥郁芳香,遥想蓝天下的海岸,如远似近,城与城之间的葡萄园。再嚼几个橄榄,微熏之际,一抬眼,也许就看见你的重逢,轻轻的招手,走近来,抢过你的杯子。
(加泰罗尼亚广场)
重逢多欢畅,携手且同游。米罗之家,精巧的美术馆,现代艺术家的归宿,各种看不懂啊看不懂。米罗年轻时,还好好画几笔,老了就胡描乱抹,好像美术史就这样啊!男人是不是也这样呢?当然不是啦,否则又怎么会重逢。看看米罗的人生专题片,小时候充满理想,年轻时去巴黎,度过艰难的战争岁月。五十年代,老啦,回到西班牙,如同暮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再不是叛逆和飞扬,目光沧桑而单纯,伴奏音乐也温暖宏大,舒缓悠扬,好感动啊!肩头被泪水打湿,永远这样依偎,不是更好吗?
(米罗之家)
携手且同游,共赏圣家堂。如果说巴特罗之家是动物的活力,圣家堂就是植物的繁茂,虔诚庄严的热带雨林。这是你的观点,人家的感觉是科幻,对,就是科幻,像跃跃欲试的宇宙飞船,像火星上的住宅,要听话不顶嘴。
巴塞罗那的地标圣家堂,建了一个世纪还没有完工的圣家堂,未完工就列入世界遗产的圣家堂,哥特式繁复外立面的圣家堂,内景绚丽多姿奇异迷离的圣家堂,光线设计如此大手笔如此壮观的圣家堂,目瞪口呆无穷想象力的圣家堂,重逢同游的圣家堂。
(圣加堂)
还有奎尔公园、石头屋,各种之家和公寓,现代主义建筑,都响彻一个名字:高迪!讲解里说,高迪一生未婚,自小痴迷大自然,执着于信仰、艺术、神秘主义,看来弗洛伊德说的对,那啥好像确实能升华!
(米拉之家)
(奎尔公园)
在巴塞罗那重逢,不仅仅是高迪,阿马特耶之家,又一位现代建筑大师卡法达尔克的力作,屋顶用方砖堆砌成阶梯形状,红褐色的装饰与图案像巧克力,对呀对呀,公寓就是为巧克力商建造的。在圣奥古斯丁修道院的老建筑内,还有巧克力博物馆,门票是巧克力制成的。巧克力,甜腻丝滑的巧克力,回味无穷的巧克力。
(阿马特耶之家)
在巴塞罗那重逢,还可以去加泰罗尼亚历史博物馆,看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的繁荣,独特的地方志。加泰罗尼亚语说出的,国家的骄傲也是执拗的叛逆之子。
在巴塞罗那重逢,别忘了诺坎普球场,欧洲最大的足球场,红蓝军团的辉煌,马德里的宿怨,看一场联赛,重温昔日时光。
(诺坎普球场)
在巴塞罗那重逢,美景看不过来就乘观光巴士吧,毕加索博物馆,西班牙广场,奥林匹克。古典与现代,罗马巴洛克哥特,镶嵌主义、抽象精神、曲线与波浪,交相辉映,还有大海、蓝天、白云、阳光、清风、广场。
在巴塞罗那重逢吧,还有哪里更适合重逢呢?在广场、在海港、在蒙锥克山上,静坐片刻,追忆往昔,也别忘了啜一口美酒,回味地中海的阳光。
宿敌马德里
一个杰出的人往往有彼此欣赏的对手,一支伟大的球队会有旗鼓相当的宿敌,一座名城与另一座名城相提并论,就是双城记。
皇马与巴萨,马德里与巴塞罗那,就是一对宿命冤家。
我在西班牙著名的阿尔罕布拉宫,一个以服务为名蒙钱的老男人,主动给我擦鞋,他问我:喜欢皇马还是巴萨?我说巴萨,这家伙马上露出一副大喜过望的夸张样子,欣欣然作知音状,拿出刷子,在鞋上浮皮潦草的蹭了几下,就势厚着脸皮伸出手来,向我要十欧元。跟中国人比狡猾,真是小巫见大巫呀,讨价还价,给了三欧元。不过由此可见,皇马和巴萨的对立之深入人心,居然可以作为跟外国人讨好套话的噱头。
在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之间,对立和对比是很明显的,与北京上海、罗马米兰、莫斯科彼得堡一样。有所不同的是,巴塞罗那还是独立倾向严重的加泰罗尼亚的首府。
如果你是巴塞罗那的铁粉,来到马德里,你会处处不顺眼。马德里王宫怎么如此雄伟,富丽堂皇,西班牙传统和巴洛克风格结合的这么完美,居然还收藏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弦乐制造师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五把小提琴。
(马德里皇宫)
如果你热爱巴塞罗那的艺术风范,来到马德里,你会处处嫉妒恨。在巴塞罗那,好像都是高迪的天下,在马德里,却有艺术金三角。普拉多美术馆,藏有镇馆之宝委拉斯开兹的《宫娥》,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藏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藏有卡拉瓦乔、梵高、莫奈等等大师名作,还有高更的《从前》,有一点迷蒙一点原始,仿佛人类第一次看见世界。
(普拉多美术馆)
(《宫娥》)
(索菲亚王后艺术宫)
如果你欣赏巴塞罗那的海岸、阳光、广场,来到马德里,你会惊讶的发现,马德里不仅自身魅力非凡,周围还居然簇拥了很多风景独特的小镇,托莱多,旧日的古都;塞戈维亚,古老而典雅,拥有古罗马输水渠和烤乳猪;孔苏埃格拉,唐吉诃德的风车;昆卡,号称是中了魔法的城市;还有阿维拉、阿兰胡埃斯。你会心里不服,以众取胜,有什么了不起,可这就是首都的优势啊。
(堂吉诃德)
马德里,没有巴塞罗那的那种让人一眼就爱上的魅力,却是既有活力又慵懒的城市。巴塞罗那,在沿海,更加商业,更现代化,官方语言除了西班牙语还有加泰罗尼亚语,人民群众的英语水平更高,偶尔还有会法语的,气候好得没法比。马德里,在内陆,冷热交替,庄严规整,政治中心,多元文化,更加包容,具有首都应该有的格局与气魄。
马德里相比巴塞罗那,是更为西班牙的城市,巴塞罗那呢,好吧,也是西班牙的,但首先是加泰罗尼亚的。在马德里,可以观看斗牛,参观斗牛博物馆,能想象吗?在巴塞罗那立法禁止斗牛,是的没看错,巴塞罗那认为那是野蛮的活动,应该为现代文明所摒弃。
在马德里的西班牙大厦前有个小广场,插说一句,这个西班牙大厦已经被咱们中国的万达集团买下来,准备整体改造,西班牙人民坚决不答应,也就搁浅啦。
小广场前有高高的塞万提斯雕像,雕像脚下,是西班牙人民的两个活宝,唐吉诃德和桑丘,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骑马一个骑骡子。走在这里,你会清晰的感觉到一丝丝西班牙风情,是什么呢,是骑士精神,是斗牛士,是弗拉明戈,是摩尔人,是沙漠,传统的西班牙就是这样,有点不太像欧洲。
巴塞罗那可不这样,更靠近西欧的加泰罗尼亚是蔚蓝的海洋文明。法国人说,法国西班牙交界的比利牛斯山以南都是非洲,巴塞罗那可不想成为野蛮人。
最为对立的当然是足球啦,皇马和巴萨的双雄对峙,双方足球水平之高,不仅仅是内部的争雄,更是欧洲顶级球队的竞争,也可以说世界级的对抗。不过对于西班牙之外的球迷来说,伯纳乌和诺坎普,都一样值得向往。
(伯纳乌球场)
说起球迷不免会谈到饮酒,啤酒是足球迷最普遍的饮料,皇马和巴萨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啤酒当然不能例外,马德里猫牌Mahou,是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官方指定啤酒,巴塞罗那星牌Estrella,是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官方指定啤酒。
可惜近些年来,啤酒被英国足球流氓败坏了声誉,不过,2016年法国欧洲杯,比西班牙的近邻葡萄牙夺冠更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英国足球流氓败在了俄罗斯球迷手下,在喝伏特加的俄国暴徒面前,依靠啤酒横行于世的英国球迷落荒而逃。
事实上,就西班牙足球的风格和球迷的秉性而言,狂野荒诞的啤酒和暴躁凶猛的伏特加可能都不适合,也许绅士的红酒才能代表西班牙足球,技术至上,刚柔并济,掌控大局,张弛之间杀机浮现。就像醇厚的红酒一样,优雅的挑衅,微笑的对抗,平静的外表下是激昂的意志,越是唇枪舌剑,越是礼数周全。
皇马和巴萨,马德里与巴塞罗那,不就是这样吗?在长久的对抗中,总是感觉到那么一点点相互欣赏,彼此尊重,绅士的举止英雄的内心,惺惺相惜的佳话。所以,当我们去西班牙的时候,还是品尝伊比利亚半岛美丽的葡萄园和灿烂阳光酝酿出的红酒吧!
瓦伦西亚海鲜饭和墨鱼饭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阵流行讲鬼故事,有个幽灵鬼吃人的故事最为惊悚。这个故事高潮在最后,讲者反复渲染恐怖气氛之后,说到吃人幽灵鬼的特征:牙齿是黑色的,这时讲故事的人要阴恻恻地狞笑一声: 你看我的牙是不是黑的!同时出其不意地露出事先伪装好的黑色牙齿。效果最好的是冬日的晚自习教室,灯光晦暗,窗影摇曳,每次都能吓倒一片。
不过这个故事有个关键环节,就是怎样把牙齿装扮成全黑,如果牙齿黑白参差,惊悚效果就打折扣了。
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海鲜饭,闻名遐迩,更有一道墨鱼饭,独具特色。我每次吃过墨鱼饭,照照镜子,满口漆黑一片,牙齿里外全黑,连舌头都是穿青挂皂。这时就会想起高中时代那个遥远的恐怖故事,如果用墨鱼汁做道具,保证效果爆棚。
以墨鱼汁做调料,我们国家也有,青岛的墨鱼饺子,也是一绝。不过饺子皮贴在牙齿上的效果,与墨鱼饭相比就差远啦。
瓦伦西亚Valencia,也译为巴伦西亚,位于西班牙东南部,北邻加泰罗尼亚,东濒地中海,背靠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号称是欧洲的“阳光之城”。瓦伦西亚历史悠久,最早是希腊人创立的小村落,古罗马人带来了语言和文化,在西班牙被穆斯林占领的八百年间,阿拉伯人带来了科学与财富,引进了稻米、柑橘和精巧的灌溉系统,把瓦伦西亚变成一座美丽大花园。西班牙人说:“瓦伦西亚是古罗马人建造的,阿拉伯人发展的。”因此,瓦伦西亚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西班牙的第一大粮仓,其蔬菜水果,特别是柑桔和柠檬久负盛名。
瓦伦西亚濒临地中海,因此海产异常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西班牙当仁不让的“美食天堂”。最为著名便是海鲜饭了,目前已经成为西班牙的标志和象征之一。不过,海鲜饭最初与海鲜并没有多少关系。从16世纪开始,瓦伦西亚当地居民喜欢把米、肉、菜炖在一起吃,专门做这道菜的平底锅叫“Paella”。后来这道大餐逐渐以海鲜原料为主,“Paella”也成了海鲜饭的代名词。
海鲜饭讲究用新鲜食材,包括贻贝、龙虾、新鲜小虾、鸡块、朝鲜蓟、干豌豆、西红柿、南瓜、菠萝、柠檬、洋葱等等。海鲜饭由慢火熬制,一开始大米用橄榄油炒至金黄,再加入干白葡萄酒和藏红花,提升海鲜的鲜嫩,中间的过程不断加入各种配料,最后依照米饭的成熟时间,分次加入鸡汤等高汤,一次次润透米粒,逐渐金黄饱满。现在的海鲜饭,种类繁多,有蔬菜、海鲜等多种多样的口味。有人评价说:在 Paella 里可以找到海洋、农田、牧场、平原的多种味道。
在海鲜饭系列中独树一帜的就是墨鱼汁海鲜饭。西班牙当地人叫海鲜黑饭,也就是通称的墨鱼饭。米饭发黑的原因是使用了黑色的墨鱼汁。据说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征战中南美洲时,有一次厨师用完了调味的黄色粉末,巧妇难为无味之炊,情急之下,干脆把原本准备扔掉的墨鱼汁替代黄色粉末。黑色海鲜饭做好后,厨师忐忑不安地端上来,哪知味道居然如此之鲜美。士兵们将黑饭一扫而光,厨师还受到了嘉奖。自此墨鱼饭写进了西班牙传统菜谱,经过各地厨师反复调试改进,墨鱼饭已经成为一道名餐。
正宗的海鲜饭,精益求精,苛刻程度不亚于中餐。例如,煮好后需要加盖再闷5分钟,以便让米粒更好的吸收汤汁。最传统的做法,这一步不能加锅盖,而是加一块厚棉布。这样能够防止凝聚到锅盖上的水分顺着锅盖流回去破坏掉香脆的锅巴。
很多中国人反映,正宗的海鲜饭,吃起来有点硬,甚至有人认为是夹生饭,其实这是欧洲人的口味与我们不同。西班牙海鲜饭,一般采用的是西班牙梗米,煮熟后米芯有一点硬,所以才有夹生的错觉。好像欧洲人在米饭和面食上都喜欢略微硬一点的感觉,意大利面条,多数也有嚼起来硬硬的面芯。国内餐馆做的海鲜饭,很多采用东北大米,香糯饱满,入乡随俗的改造,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海鲜饭的配餐也很有讲究。海鲜饭尤其是墨鱼饭,讲究的是浓稠入味。经过长时间的烹制,海鲜的汤汁,各种配料混合的油汁,尤其是墨鱼饭鲜美的墨鱼汁,已经全部熬煮入味,因此会有一点腻,往往需要一点清口的配菜,例如蔬菜沙拉,腌制橄榄,新鲜柠檬等等。
美酒配佳肴,品尝海鲜饭,别忘了还要配上醇香温冽的红酒,不仅能清爽地中和一下,前后接续丰满浓郁的味觉享受更是令人陶醉,嚼一口鲜香四溢的海鲜饭,啜一杯回味悠长的红酒,难免让人想起那个流传久远的说法:是红酒和海鲜饭成就了西班牙。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Palace),阿拉伯语意为“红堡”,位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Granada)。
文丨图丨世界旅行家老管
弹吉他的人,大概都知道《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西班牙在中世纪,被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即摩尔人征服八百年,一直到1492年基督徒的光复。摩尔人是伊斯兰大扩张时,在北非由阿拉伯人、皈依的柏柏尔人、黑人混合而成的民族。
中世纪的西班牙虽然是异教徒的统治,却是多元而包容的,创造了一个个繁荣而伟大的时代。穆斯林走后,在西班牙留下了多姿多彩的异教文化基因。格拉纳达是摩尔人的古都,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的著名故宫,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是集伊斯兰文明之大成于一身的经典建筑。
(外景)
阿尔罕布拉宫始建于13世纪纳赛尔王朝时期,西班牙最后一个穆斯林王朝。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子孙三代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风貌。
阿尔罕布拉宫庞大而繁复,由一系列的庭院、天井和宫殿组成,复杂的镶嵌式墙壁和天花板设计使得整个宫殿极其奢华。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中庭或称为内院,构成宫殿的核心,环绕中庭周边的建筑布局精确而对称。
(桃金娘中庭)
“桃金娘中庭”,也叫“爱神木中庭”,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中央有大理石铺砌的长方形大水池以及漂亮的喷泉,在水池旁排列两行桃金娘树篱。两厢走廊柱子上的图案精美无比,手工极为细致。
网上评价说: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这是苏丹的权力中心。列柱支撑起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也就是喷泉。在阿拉伯艺术中,由于教义的约束,用动物雕像很少有的,大概狮子可以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狮子的形态与古代波斯的雕刻也隐隐有一丝联系。
狮庭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柱身较为纤细,因此四根立柱一组,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的层次感,空间更为丰富细腻。回廊按照黄金分割划分和组织,比例及尺度相当经典。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狮庭)
阿尔罕布拉宫建在山上,实际上也是一座城堡,是军事防御和宫廷的结合体。由卡洛斯五世宫穿过葡萄酒之门(Puerta del Vino)就进入建筑群中地势最高的瞭望塔,可以俯瞰格拉纳达街市,还可以眺望著名的阿尔拜辛区,中世纪犹太人的聚居区,穆斯林宽容统治和多元文化的证明。
(葡萄酒之门)
(瞭望塔)
一般来说,穆斯林是禁酒的,为什么会有葡萄酒之门,倒是值得研究。阿尔罕布拉宫并非全是摩尔人的建筑,基督徒光复后也增补了卡洛斯五世宫等部分宫殿,葡萄酒之门大概是随之而建的。想想也正常,西班牙原本就是以灿烂阳光和甜美葡园酿制红酒而闻名,在这著名古迹中出现葡萄酒之门也不足为奇。
网上评价说:从建筑史而言,阿尔汉布拉宫与中国的阿房宫、铜雀台等建筑一样,都是美学艺术的集大成者。可惜中国的建筑皆被毁之一炬,空有遗文。
(内景)
经典建筑往往是多元的,能够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近代古典吉他大师,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塔雷加,世人誉为“吉他的肖邦”,1896年来到这里,在夕阳下眺望美丽非凡的阿尔罕布拉宫,感慨万千,谱成这首《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世人称之为“名曲之名曲”。
全曲皆用轮指,难度很大,配有分解和弦的伴奏。颤音发挥得淋漓尽致,用简洁的技法编织繁茂的旋律,仿佛伊斯兰建筑上细密的花纹,有回环往复的味道。既精妙地描画宫殿的辉煌华丽,又充满回忆梦幻,迷离而朦胧,仔细品味好像还略带憧憬,适合静谧的夜里聆听。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伟大艺术都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流传一百多年来,异教徒绚丽多姿的宫殿和西班牙人柔美缠绵的吉他曲,征服了世界人民的心灵,在东西方唤醒了无数悠长的回忆。
(内景)
在虾米音乐网《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留言中,有这么一段:“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仿佛“芭蕾舞者脚尖站在蛋壳上”的优雅轮指瞬间打动了我的心,就在那一刻爱上了他,喜欢古典吉他的男人,我想永远待在他身边,每次见面,他总会为我弹一支曲子,从《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到《魔笛》,到《阿斯图里亚斯的传奇》,到《回忆组曲》,到《科庸巴巴》,到《樱花》,到《卡伐蒂娜》……好多年过去了,也许他找到了更好的听众。”
伴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传世的,还有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的《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既是游记,又是传奇,不仅介绍了阿尔罕布拉宫,也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摩尔人的神话与传说。如果你去阿尔罕布拉宫,可以带一本欧文的书,他在书中说:“我渐渐想到这些阿拉伯人或者说摩尔族血统的西班牙人的奇特命运。他们整个存在就像一篇讲完了的故事——浩浩荡荡的阿拉伯洪流中的一个遥远的浪头,打上了欧洲海岸……”
*作者简介:世界旅行家老管 70后,国产投行家,以世界旅行为平生之趣。擅长古典的五言七绝,四六骈文,以及现代的十四行诗。当代行吟诗人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