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玉荣兰|| 书非借不能读也(散文)
书非借不能读也
作者:玉荣兰
主编:非 鱼
我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爱上了阅读。那时跟妈妈上街买菜,意外拾到了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当时除了教科书,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我还没有接触过,也一本没有看过,这拾到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就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对课外书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爸爸见我这么喜欢看书,竟然从拮据的生活费里挤出一些钱先后帮我征订了《故事会》《故事大王》《作文成功之路》《童话大王》等。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就成了小书虫,整天沉迷在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中。90年代的课外书种类还是比较少的,那时除了《故事会》外最吸引我的就是《作文选》之类的课外书了。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已经不满足于读小学生作文选之类的课外书了,我从一位退休老师的家里看到了一书柜大部头的书,当时看得我眼睛发亮。正好这位退休老师就跟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是邻居,也正好当时我的语文成绩还算可以,作文也常被当作范文在同年级传阅,所以这种种的机缘使得这位退休老师对我赞赏有加。我对书的渴望怎能逃得过他的慧眼呢,于是,周末时,他总是很乐意把名著借给我看。当时我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描述,因为这些书按照当时的物价是我家根本买不起的。
借到书之后,我就飞一般地冲回家,早早做完作业就挑灯夜读了,往往是书看得太入迷而忘记了家务活儿,为这还常常被父母唠叨个不停呢。我用了两个寒假加暑假的时间就看完了老师家的几百本书,当然,按照当时的认知水平,看书是囫囵吞枣式地,书中大意也是不去参悟的,只是看其中的故事,看故事的情节,看故事的结局,看优美的语言,什么写作手法写作特色之类的,从来也没有去研究。因为书必须要看完,才能去换回另一本,我最怕一本书看到一半老师不想借给我看了,于是每到还书的时候,我就非常忐忑,异常恐慌,那时我常常有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
从老师的书柜里,一个个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走进了我的生活:施耐庵、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李宝嘉、冯梦龙、巴金、茅盾、古龙、金庸、卧龙生、罗兰及一大堆外国大作家等等。老师对金庸的小说颇有研究,所以当时我记得除了《书剑恩仇录》这套书缺少之外,金庸的著作老师的家里几乎都齐全了,所以说我当时是沾了老师的光了,能够把金庸先生的小说看了个饱(当时年纪还小,老师把武侠小说借给我看也不知道合不合适,呵呵,后来听小学语文老师说,当时他们见我对书如此热爱,经过讨论研究了很久才同意借给我看的)
上了中学之后,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过很多书。假期时,把我们街上两家租书屋的书几乎租个遍,当时妈妈做点小生意,经常问妈妈要个一两块钱的,一本书租一天是五角钱,如果看两天不还就得交一块钱,所以不管多厚的书我都尽量赶在两天之内看完。所以我一目十行看书的速度就是这样养成的。现在想想,我当时花费了妈妈的多少个五角钱呀,看的那些书还尽是闲书:琼瑶、米雪莉、席娟、于晴,还有一大堆武侠小说和侦破小说......我看的书很杂,没有哪一种风格是特别喜欢的,凡是有文字的书刊报纸都看得津津有味。
参加工作以后,经济上能独立了,自己买的书也多了起来,每到一处地方游玩,如果有条件,总是习惯性地进新华书店,买个一两本书。网购的书也不少,总是成套成套地买。只是,只是一言难尽,当我有了些闲钱,却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看书的闲情。唉,有句话说得好呀: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些书买了很久,还原装不动地密封得好好的,总想着自己的书嘛,有时间才慢慢地看、慢慢地品。但是为何借了同学的十册《藏地密码》,是厚厚的十册呀,两个月就看完了?看来还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玉荣兰,广西人。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喜欢码字。墨香淡淡,纸上花开,淡淡墨香,浓浓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