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大小梁的滑铁卢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影坛有「双梁」。

数十年影路行来,当真是赫赫威名。

不论如何臧否,谈到演技问题,他们必然是首选被谈及的两个演员。

而他们不仅有「不讲武德」和「横压全场」的高光时刻,也有过「滑铁卢」的无力和无奈。

高光的电影比如早期的《黑金》和《无间道》,都是特别突出的作品。

滑铁卢作品则都集中在近些年。

巧合的是,刚好一人两部。

先谈大梁。

他作品很多,包括主演、客串和群戏在内统计的话,超过120部。

而不管作品本身品质如何,他在演技上是绝少有失手情况的。

但有两部电影例外。

一部是《追龙Ⅱ》,另一部是《追虎擒龙》。

导演都是王晶,合作演员都有古天乐和林家栋,也都是四大影帝模式。

在2017年,王晶找来甄子丹和刘德华炮制出《追龙》,有人评价,「《追龙》是王晶几十年导演生涯中,最值得尊重的一次。」

这对王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所以他迅速找来梁家辉和古天乐,加上任达华、林家栋组成四大影帝阵容,开拍《追龙Ⅱ》,而这四位演员,上一次全阵容集结,是在2005年的《黑社会》。

事实证明,哪怕演员阵容不变,在不同的编剧和导演手底,也会衍生出不一样的结局。

《追龙Ⅱ》讲了一个贼王的故事,创作背景这样介绍,「王晶导演和关智耀导演在开拍之前多次打磨剧本,仔细查阅当年案件旧闻,并与“世纪悍匪”张子强的同党进行沟通。」

而澎湃新闻如是评价,「梁家辉在影片里继续保持了“老大哥”的形象,他依靠精湛的演技,让看似普通的情节一步步走向高潮,紧张的气氛、矛盾的复杂感,几乎都能投射到他的表情与动作上。」

电影上映前发布的梁家辉单人版海报,甚至有一种同年度好莱坞电影《小丑》的既视感。

然而这与电影的品质和大梁在电影里面的演技表现并不挂钩。

我们只看到一脸疲惫的大梁,努力掀动着满面皱褶在故作凶狠、豪迈与奸猾,片尾满脸鲜血望向天空的画面,并没有看到所谓枭雄末路的写意,而是仿若变身了火云邪神。而他在片中以张狂大笑塑造人物的方法,在1994年的《新边缘人》和1997年的《黑金》里也早就曾两度使用。

如果要形容这部电影的感觉,觉得“塑料”两个字非常吻合,不论是剧情、特效还是表演,都充斥着一种廉价和低劣的感觉。

甚至让人怀疑,王晶在电影上真付出了如背景资料所言那么大的心血?而上文澎湃新闻的影评是认真的吗?

上映前王晶直接喊出票房过二十亿的豪言,最终票房勉强过了三亿。

而其后王晶并没有汲取教训。

他执拗地认为,只要拿来旧年代枭雄故事,与内陆反腐概念结合,再用上香港影帝集结的强大阵容,票房必将无往不利。

所以今年五月,又是号称“四大影帝”阵容的《追虎擒龙》空降五一档,与《追龙Ⅱ》的区别是任达华换成了吴镇宇,同样是三大演技派加一个商业偶像演员的阵容。

观影感受颇复杂,大梁貌似也和王晶卯上了,感觉他非得要证明自己即便在王晶的手底下,即便电影有可能品质不佳,但演技一定是能震慑群雄的。

但这一次更加糟糕。

如果与香港影史上的另外两个「跛豪」对比的话,梁家辉版无疑最为贴近现实原型。无论是一直保持的“跛足”状态,还是黑框眼镜、鼻型和发际线高度都与原型相当神似,甚至他嘴里含着两块棉花,再穿上特制棉服以求体型的相若,这份努力和敬业实在是分量十足。

但他的努力落在这部电影里,纯属“明珠暗投”。

黑匪和黑警,混乱与暴力,旧年代的变迁洪流,正反价值观的碰撞,就电影剧情素材而言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以及电影影像的表达,这个层面明显不是王晶导演的强项。

而从表演角度来讲,在浅显而流水线般的剧情衍生下,即便梁家辉使出浑身解数,其实也就像硕大臃肿的胖头鱼,一面搁浅,一面挣扎,直至陷入浅滩泥潭,大口喘气而不得挣脱,他表演辛苦,观众看得也难受。

所以那句「只有烂片,没有烂角色」,其实纯属扯淡。

越是好演员,越应该珍惜羽毛,尽量选择在好剧本中去绽放更强的光芒。

而不是试图以烂片去证明自己演技的段位。

小梁作品数量不及大梁那么多。

截至目前,包括拍好未上映一起总计79部作品。

一零年代开始大幅减产。

但很不幸,两次滑铁卢都在这十年间发生。

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和马楚成导演的《欧洲攻略》。

2016年这部《摆渡人》。

就像时装版的《东成西就》,可以有一堆词语去形容。

随便列几个,比如华丽、空洞、喧嚣、浮夸、油腻、反智和恶搞,荒诞歌舞夹杂小品表演模式,人物随时耍帅,随时癫狂,又随时莫名。

这并非看不懂的问题,所谓荒诞与超现实,需要有度,或者彻底,而不是这样变成夹生饭。

而且电影时长居然超过两个小时,可以再加上一个词,可怕。

如果谁能够坚持在电影院看完,真可以封神。

梁朝伟很配合剧情,上面那一堆词随便抽几个给他,绝对不会冤枉。

另外一个,内陆票房4.83亿,豆瓣评分居然能过4,堪称两大奇迹。

总共有220716人打分,居然有4.9%的五星评价,也就是有超过一万人给了满分,这真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敬意。

从表演来说,看得出梁朝伟其实很用心,把职业生涯中那些搞笑的、蛊惑的、瞎搞的包括正经深沉的表演,统统都拿到这部戏里做了一遍。

但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明白究竟演了些什么,而也这并不是「王家卫式」的任意发挥。

简直可以认为是一个演员最大的悲哀。

2018年,马楚成继续找梁朝伟拍了《欧洲攻略》。

攻略系列从2000年开始,一共拍了三部,分别是2000年的《东京攻略》和2005年的《韩城攻略》,而其实上次讲过,马楚成一向是注重影片华丽视觉忽略内在思考的风格,所以这三部攻略内里几乎完全一致,偶像风与帅哥、美女的配搭,再加上区域风情和随意发挥的故事,就已足够。

而作为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娱乐电影,其实对演技的要求并不高,换言之,及格线就可以交货。

当然很不幸,这次的两位搭档实在是极大拉低了电影水准,小梁属于被连累的那位。

毕竟就算闭着眼睛演,这种片子也绝不该是他能够失手的类型。

打个比方,就像精通了奥数的学生去做普通难度的基础题,其实毫无难度可言。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此时的梁朝伟已经56岁,和18年前38岁、13年前43岁的梁朝伟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前的搞怪搞笑尚有青春余韵与男性魅力的加成,放到现在的年纪,只会变成僵硬和勉强,就像美人白头与英雄迟暮,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而他们这个年纪的男演员,阅历已经足够丰富、表演积淀也已足够雄浑,还是多拍一些《风再起时》、《金手指》类型的影片更为合适,或者人到中年的黑色幽默也行,尽量少去做和年轻女演员谈恋爱、配CP之类的戏份,那些只会减分。

所以《欧洲攻略》的滑铁卢,并不是输在演技能力上,而是年龄与题材。

小梁虽然输得起,但接戏应该要慎重了。

以最近十年而论。

大梁接了21部电影,刨除客串配戏,仅有《寒战》两部及《智取威虎山》值得单列。

小梁拍了11部电影,刨除未上映,只有《一代宗师》完全立得住。

这其实说明,作为一个对自己和观众负责的演员,还是需要对主创团队和剧本进行审慎选择的。

随意而不爱惜羽毛的做法,只会损耗历史口碑,兼且交出不合格答卷。

强如双梁,亦不例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