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关于空调制冷剂的那些事

说到这个“拯救我们生命”的空调,人类伟大发明之一,让无数人拜倒在它的风叶下。无论寒冬炎夏,要冷要热都可以,室温完全由它掌控。在我们享受空调带来夏日凉风的时候,关于空调的一些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涨姿势吧!

1902年,美国威利斯·开利博士发明了第一套科学的空调系统,这项发明也让他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夏日男神,真正地拯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威利斯·开利也因此被称为“空调之父”。

1928年开利公司退出了第一代家用空调,但因为经济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空调一直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50年代后经济开始起飞,家用空调才开始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而制冷剂是空调实现热量吸收和释放的关键所在。制冷剂是空调制冷设备中的工作流体,它在空调制冷设备系统中循环流动,通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循环变化不断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达到制冷的目的,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代空调制冷剂

早期的制冷剂是自然界中容易获得或制取的物质,如乙醚、氨、CO2等。但是这些早期的制冷剂最后都因为制冷设备庞大效率较低,所以在后来出现热力性能较好的氟利昂制冷剂后,最后在20世纪50年代退出常规制冷系统。

第二代空调制冷剂

1931-1990年为第2代空调制冷剂的发展时期,由于人们对人工制冷需求的急剧增长,迫切需要既安全又有耐久性的空调制冷剂。在2次石油危机发生后,高效成为制冷空调工业对空调制冷剂的新要求。这时就出现了以卤代烃(CFCs,HCFCs)为主的空调制冷剂。从1931年开始,R12,R11和R22等具有优良热力性能的空调制冷剂以全新的面貌统治了制冷工业约60年。然而到1970年代的中期, 臭氧层变薄的问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而CFCs物质则可能就是元凶之一。这导致了在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写下了将CFCs和HCFCs族淘汰的条款。
HCFCs禁用日程表

第三代空调制冷剂

第三代制冷剂是HFCs(氢氟烃),凭借着优秀的能效和环保特性,自推出后在空调、制冷、发泡等行业得到了迅速且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危害成为焦点,人们同时注重臭氧保护和减小温室效应,要求制冷剂不但要OPD值(消耗臭氧潜能值)较小,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也要较小。被《京都议定书》列为六种温室气体来源之一的HFCs也逐渐成为众矢之的。2016年10月15日《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削减氢氟碳化物的修正案,提出了全球削减HFCs的方案。

全球第三代HFCs制冷剂削减行动日程表

第四代空调制冷剂

第四代制冷剂HFOs拥有零ODP(臭氧层消耗潜值)和极低的GWP值(全球变暖潜值),被认为是未来可替代HFCs的新一代制冷剂之一。第四代HFO-1234yf制冷剂是美国霍尼韦尔与杜邦公司共同开发的环保型制冷剂,目前受到欧美市场大力推广使用。
当前国际化工巨头科慕、霍尼韦尔、阿科玛已经加速了在国内建厂的步伐,国内企业中巨化和三爱富拥有第四代制冷剂产能;其中,巨化为霍尼韦尔代工,三爱富为科慕代工。
制冷剂的发展是与环境保护和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冷剂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以“无氟”为噱头,其实氯元素才是破坏臭氧层的真凶。氟利昂中含有氯,当它们上升到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分解,产生出氯原子。而氯原子就会和臭氧发生反应,将其分解成普通的氧气,而且这种反应是循环进行的,一个氯原子就能够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别看氟利昂的量小,但是其破坏性极大。

所以冷媒无氟没什么用,无氯才是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