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建议高学雷工作室 郝秀秀一、单元整体解读关于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与传统文化有关。对于这个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从二年级的“传统节日”到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五、六年级的“汉字之美”和“民风民俗”,编者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编排了一系列涉及传统节日、建筑、书画、文字、民俗的文本,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传统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它与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建筑的精巧,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关于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样的训练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册序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三上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下第三单元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六上第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六年中,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是螺旋上升的。纵向来看,由段到篇,层层递进;横向来看,由阅读指向习作,也是层层递进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落实了由读到写的目标。小学中段,学生在掌握默读的基础上,要求阅读的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因此,“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至关重要。教师在落实这一阅读要素时,初始可以带领学生以一段落为例,再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以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为例: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教师在落实“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要素时,可将任务分解。第一步,先找到段落的关键句;第二步,通过圈话关键词,了解后面几句话都是为了写出小城树多这一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解任务,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也就是学习具体的方法。其后,在后两个自然段中,放手让学生试着找到关键语句,并自主圈画关键词,理解段落的意思。学生在上学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就要“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三下第三单元)。三年级上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而这个单元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即学生不仅要能找到段落中点明中心意思的句子,借助这句话理解整段的内容,更要学习这段话围绕这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能为学生的习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教材是通过“课后题”和《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来呈现的。以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为例: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拦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课后题中明确要求学生“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基础上,可以很快的找到本段落的关键句“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亦能理解这段话是围绕“这一意思”写的。在此学情基础上,学生需要了解这段话是如何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提炼信息。如文中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其中对各种姿态的龙进行列举,写得活灵活现。在这一课中,学生可以习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就是“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进行说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下第三单元)中的第三段也采取了同样的写法来强化学生对此种方法的认识。除了“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这一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呢?以本单元《纸的发明》第四段为例: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这一段中,作者为了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用连续性动词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具体。此种方法在语文园地中的“语句段运用”中也有体现,旨在通过梳理流程图将某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那学生可以习得的方法即围绕一个意思把“某件事阶段过程”写清楚。综上,相较三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第一步,提炼段落的中心意思;第二步,借助中心意思理解段落大意;第三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通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对于“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已经很清楚了。在此基础上,便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六上第五单元)这一阅读要素直指学生写作,旨在让学生在习作中,懂得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因此,在分析文本时,第一步,提炼全篇的中心意思;第二步,寻找全文中的依据,总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或哪几个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第三步,在具体段落中,重复上面过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六上第五单元)一课中,学生需先找到全文的中心意思,即“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在寻找各个段落中的依据,了解作者是从“生物长大”、“植物长大”“人长大”三个方面来写的。如此一以贯之的阅读要素,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取文本信息;更可以将此要素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促进学生表达更加具有条理性与逻辑性。综上所述,三下第三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阅读学习目标:1. 阅读描写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现代文,能借助关键句了解相关节日、建筑、书画的特点,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愿望和热情;2. 通过阅读思考,能够从段落中找到表达中心意思的语句;3. 在明确中心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4. 能够寻找依据支持自己的中心观点,并能尝试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个节日。关于综合性学习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的教学。《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将打算了解的传统节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详细记录过节的时间和习俗。对于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既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第二课《纸的发明》后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提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可以是图片,可以是传说等等,并对活动成果的展示形式进行讨论。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需要对这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成果展示,要求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合作,可以通过介绍做月饼的过程、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进行展示。本单元的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既进行综合性学习,又落实“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在综合性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写作,就可以降低很大难度。关于写作指导,教师应主要围绕“写什么”、“怎么写”进行指导。针对“写什么”,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过程。学生既可以写过节的整体过程,如中秋节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过节中某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如中秋节做月饼的具体过程。两个角度,学生可以选择进行整体描写,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进行具体描写。针对“怎么写”,学生可以借鉴《纸的发明》中梳理流程图的方法,将过节的过程进行梳理。如果学生选择写过节的整体过程。内容上可以从过节的时间、习俗入手,并能够把过节中深刻的故事穿插到习俗之中。如果学生选择过节中某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内容上可以从这个节日的习俗引入,说一说自己亲手制作或观察的过程,如端午节包粽子的过程。学生不管选择哪种过程进行书写,在结构上都可以借鉴《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综上所述,三下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学习目标:1.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时间、习俗、传说),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3. 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某个具体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能够借鉴《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4. 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分享成果与习作,分享在传统节日中自己的心情;二、教学规划建议结合单元整体解读,梳理出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所指向的具体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板块:板块一:联系以往学习经验,唤醒自主学习的意愿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设有导语页,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通过文字表述,并配有相关插图。通过三年级上学期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已对导语页的作用与意义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导语页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设计如下:1. 自主阅读导语页、插图,发现单元的人文主题;继而阅读单元目录,明确各篇文本是从哪些角度写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2. 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建立学习迁移,了解学习目标的递进性;3. 浏览本单元文本,并结合课后题和活动提示,明确语文要素在各板块中的落实情况,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板块二:通过具体篇目,展开阅读要素学习本单元阅读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根据其所细化的目标,主要从学习方法、强化方法、运用方法的角度落实阅读训练要素,可以设计学习活动如下:1. 阅读《纸的发明》,找到课文中运用这一写法的自然段,继而明确这一自然段是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的。自主圈画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并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语句段运用”,体会作者为了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用连续性动词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具体。因此,可以习得的方法即围绕一个意思,借助流程图,把“某件事阶段过程”写清楚。2. 阅读《赵州桥》,结合课后题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与“语句段运用”,圈画出能够体现赵州桥美观的词语,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想象龙的不同动作姿态,与同学交流作者是怎么把图案写清楚、写活的。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3. 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出能够体现街市热闹的词语或句子,如“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语句段运用”,与《赵州桥》中的第3自然段“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对比学习,强化“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来把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方法。4. 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交流这种写法的好处,认识到这种写法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得更明确、更有逻辑。有意识地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运用这一方法。板块三:收集传统节日资料,展示活动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也渗透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秉持“导语中有明确、活动前有布置、过程中有指导、活动后有交流”的原则下,可以设计学习活动如下:1. 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中的传统节日,同学交流除此之外还知道的传统节日,形成节日时间轴;
2.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找到兴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传统节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并不断补充材料。如研究中秋节,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中秋节”学习计划研究内容节日古诗节日习俗节日故事节日歌曲.......资料获取途径查找书籍询问长辈上网查询上网查询.......记录方式手抄报表格记录手抄报拍摄视频.......3.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形式不定,如文字资料、图片、朗诵、视频、现场表演、实物展示等;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提问和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他人的建议对本组的展示进行完善。4. 汇报自己细致观察到的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了解不同节日的不同氛围,如喜庆吉祥的春节、热闹团圆的元宵节、缅怀激励的清明节、敬老感恩的重阳节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某个具体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能够借鉴《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完成习作后,互相交流点评,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统编备课资源:汪晴l统编四下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读与教学规划统编四下第二课《乡下人家》课文解读与教学规划统编四下第三课《天窗》课文解读与教学规划统编四下第四课《三月桃花水》课文解读和与教学规划阿雷朗读课文:一年级下册:统编课文朗读(一下)识字1春夏秋冬统编一下课文朗读 识字2姓氏歌统编一下识字4猜字谜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三课《一个接一个》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四个太阳》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小公鸡和小鸭子》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六课《树和喜鹊》......二年级下册:统编课文朗读(二下)1.古诗二首(村居)统编二下第二课《找春天》统编二下《开满鲜活的小路》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七课《一匹出色的马》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十课《沙滩上的童话》......三年级下册:统编课文朗读(三下)1.古诗三首(绝句)统编三下第二课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昆虫备忘录》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七课《美丽的鹿角》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池子和河流》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