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不为人知的第二身份
一提起夏衍,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包身工》、《上海屋檐下》和《法西斯细菌》这些著名作品,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不过,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地下工作者,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
夏衍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出生于杭州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20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次年考入日本北九州明治专门电机科(现北九州工业大学)深造。在大学期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进步学生组织。
1924年11月,谒见了孙中山先生,并被当场吸收为国民党员。担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直属驻日总支部常委、组织部长,负责学生和华侨的组织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东京的国民党右派袭击破坏了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夏衍于5月被迫返回上海。
他原本打算到武汉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取得联系,但是被国民党左派的经亨颐先生劝阻,留了下来,进一步观察形势的发展变化。
随后,因为经济紧张,他住进了甲种工业学校的前期同学蔡叔厚开办的绍敦电机公司里,并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
蔡叔厚
5月底或6月初,在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时期,经明专同学郑汉先、庞大恩介绍,毅然加入了共产党。之后,参加工人运动,并翻译了外国文学理论和作品《新兴文学论》,《妇女和社会主义》等,开始了自己的地下生涯。
蔡叔厚进入特科后,他们一直保持联系。
1929年秋天,根据党的指示,参与筹建左翼作家联盟。潘汉年此时担任中央文委书记。1924年,在创造社时他们就认识了,这时他们又在上海重逢。
1930年8月,他与田汉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加强和巩固党对戏剧事业的领导。
1931年夏天的一天,潘汉年秘密通知夏衍和他会面,去见一个神秘人物。因为潘就要离开上海了,让夏衍和这个神秘人物单线联系。时间长了,夏衍才知道这个神秘人物,居然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杨度,这时已成为地下党员。这样,夏衍就成为了地下党组织和杨度之间的秘密交通员,一次次把杨度收集的情报交给党组织。
1932年,受党派遣,他化名黄子布,与洪深、阿英一起进入电影界,担任明星电影公司顾问。
袁殊
一天,特科的情报员袁殊找到他,托他联系特科领导或者江苏省委领导转交一封信。夏衍知道特科组织系统严密而高效,本想拒绝,但袁殊说情况紧急,他一时联系不到上级,一定请他帮忙,这才答应下来。他通过蔡叔厚帮助袁殊和上级取得了联系。
1935年,在上海发生的“怪西人案”中,因为特科人员陆海防的叛变,导致袁殊、王莹被捕。夏衍因为替袁殊转交过信件,也成为军统特务抓捕的对象。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躲过一劫,并和蔡叔厚商量营救袁殊的办法。
第二天,蔡叔厚找到了一个办法。原来袁殊也在日本留过学,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岩井英一是好朋友。在日本人眼中,袁殊就是“亲日派”。借着这种关系,由蔡策划,日本在上海的两份日文报纸,公布了袁殊被军统逮捕的消息,并向国民党施压。国民党政府闻讯后感到害怕,军统就没有再深究下去。袁殊也被保释出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参与筹办《救亡日报》。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和香港,一面以新闻为武器,参与抗战工作;另一面,受周恩来指示,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
潘汉年
1942年1月,香港沦陷后,他回到重庆,主编《新华日报》副刊,并做文化界统战工作。
抗战胜利后,先后在上海和香港创办《建国日报》和《消息》半周刊,《华商报》和《群众》杂志。曾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继续和潘汉年一起从事秘密工作。1949年4月,中央电召他和潘汉年、许涤新一道赶赴北京,接受新的任务。至此,他结束了了长达22年地下生活。
夏衍为人谦虚低调,直到晚年写回忆录时,才披露了一些自己从事地下工作的情况。这时候,人们才对他的第二种身份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懒寻旧梦录》,《潘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