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丨早期中国的文明创造与超越性思维:普鸣《作与不作》《成神》讨论会

“三联学术论坛”由三联书店学术分社发起,以三联的系列出版物和长期关注的问题为缘起和触点,旨在推动当代学术思想跨学科、跨论域的对话和研讨,尝试构建非学院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并根据论题的性质,有选择地开放给线上线下的读者朋友。

“论坛”将设置多个子系列,如“重读经典”,“古典与文明”工作坊,“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开放的艺术史五人谈”, “青年学人沙龙”,等等。

10月24日,“三联学术论坛”第一期将讨论美国学者普鸣的两本著作:《作与不作》和《成神》,邀请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古典学、历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来共同探讨早期中国的文明创造和超越性思维。

早期中国的文明创造与超越性思维

普鸣《作与不作》《成神》讨论会

作为美国新一代汉学家中最具思想活力的代表,普鸣先生综合人类学、历史学与哲学等各学科之长,一直关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其论著及在美国大学的通识性讲授吸引了中美学术界乃至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其博士论文写成的《作与不作》是其学术代表作,深入讨论了早期中国思想中的“述作”问题,其后的《成神》一书则全面检讨早期中国的宗教问题与超越性思维,均视野开阔,观点独到。两部著作的中译本出版之后引发广泛讨论,也刺激了中国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两部论著的编者、译者,来共同讨论和回应普鸣提出的问题,重新思考中国的早期文明。

时间

2021年10月24日(周日)

14:30-17:50

主持人

吴飞

(北京大学哲学系)

嘉宾

甘   阳(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

赵丙祥(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陈壁生(清华大学哲学系)

孟   琢(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   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李   震(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杨起予(译者,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李健芸(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

何青翰(清华大学哲学系)

参与方式

bilibili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直播间(UID:22439280)

主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

[美] 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唐鹤语 校

精装,382页,49元

ISBN:978710806592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相关专题】

普鸣:圣人从不创作,仅仅效法自然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