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寒食
六十年前的那些事儿:(21)过寒食
小时候特别期待过寒食,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一是因为过寒食能吃煮鸡蛋,尽管是前一天煮好的,第二天吃冰凉,因为是“寒食节”嘛,就要吃“寒食”。那不动烟火吃寒食的介之推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
还因为过寒食要放三天“春假”,老师带领小学生们去踏青。还能放鹞子,就是风筝。
最令人向往和期待的,是打秋千。每年寒食前一两天,在一个大场院里,男人们用粗粗的木梁架秋千,很郑重其事,很卖力。平时都是女人伺候男人,一年就这时男人伺候女人一次。将两边的四根柱子埋得深深的,上面的横梁更是缠得牢了又牢。系上去的秋千绳是用辘轳在井里摇水的井绳,没有再比它结实的绳子了,要做到万无一失。绳子下面坐的位置是一平木板。好多人家合伙儿在一起扎一架秋千。
这三天,是女人的节日。确切的说,是大闺女小媳妇的节日。平时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三天破禁,谁家的闺女媳妇都可以去荡秋千。是闺女媳妇一年中唯一的娱乐活动。正逢天气转暖,都换上春装(也就是棉裤棉袄变成了夹裤夹袄)。兴高采烈的聚到秋千场去。有打的有看的,热闹非凡。
打秋千的花样可多了。最初级的是一个人坐在上面,由别人从背后用力推送一下,秋千就荡起来,荡几次后慢慢低了,就再推一下。玩这低级的都是小闺女。进一步的是站在秋千板上,自己抓住两边的绳,双腿用力将板往前蹬,这样就将自己的身体带动荡起来。双腿不断用力蹬,秋千不断升高,有的人荡到几乎与秋千架平高,人们喝采,荡者开心,我看了很害怕——快飞到天上去了,掉下来可怎么办?第三等是像刚才那样站在秋千上,两脚中间的板上坐个小孩儿,站着的那个大姐姐或嫂嫂用腿使劲蹬,带着小孩儿荡起来,小孩儿在上面很开心,但有的小孩儿因恐高害怕吓哭了。我坐过,荡高了也害怕,是否哭过忘记了,好像没有。最高级的是两个人面对面站在秋千板上,四只脚交叉站着,这样两个人轮流往两个对面方向用力蹬,那力量就增加了一倍,当然容易荡得很高。常常赢得人们一阵阵喝彩声。
这些荡秋千的都是大闺女小媳妇,还带领着一些小闺女。她们尽情的玩耍,尽情的欢笑,好像一年的笑声都在这时放飞了,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发自肺腑。平时要是谁家的大闺女小媳妇肆无忌惮的大笑,那是被看做没规矩的,因此是忌讳的。
男人们不参加这项活动,不知为什么。他们只管三天后再将那秋千拆掉。
我听四姨讲给我听,这荡秋千也与介之推有关:不是晋文公烧山也请不出介之推吗?后来烟也灭了,晋文公想看看介之推到底在哪里,就让人给他扎了个秋千架,将他荡得高高的往山上看。结果看到介之推与他母亲烧死在一棵树边。秋千就是从晋文公这里开始的。然后开始成为宫里嫔妃的一种娱乐(可能晋文公荡在秋千上感到很好玩儿就在宫中推而广之吧?)后来又传到了民间。
郑板桥任过七年潍县县令,我县与潍县是临县,他在其诗《怀潍县》中
有过寒食的描写:
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像蝴蝶斗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