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爵士乐,就没有村上春树

今年新鲜出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位叫作Abdulrazak Gurnah的坦桑尼亚小说家,评委会评语上写的是:“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这意味着村上春树再一次保住他“陪跑王”的江湖名号。
他陪跑的次数多到让嗅觉灵敏的商家嗅到了商机,网上博彩公司公布的赔率里,村上春树总是名列赔率最低的前茅,今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倍率榜上他也稳坐榜首桂冠,成为了赔率最低、呼声最高的作家。
村上春树本人好像没那么地在意,反倒是在开发第二职业——“DJ”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他曾说过:“如果没有沉迷于音乐,我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
从第一本中篇小说《且听风吟》开始,村上春树就在每一个精心铺陈的文字场景中,用音乐的质感来体现主人翁的复杂性格及心情起落;古典、爵士、摇滚、流行乐等各种曲风都曾在他的笔下延展出独有的风味。
哪怕仅仅是读过他一两本作的读者,都知道他有多喜欢在作品里“夹带音乐私货”。
爵士乐推广大使
村上春树是一个出了名的爵士乐爱好者,光是黑胶唱片就收藏了6000多张,甚至有人送了他一个 “最会推荐爵士乐的畅销作家”的称号,他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自己的小说受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很大影响。
在他正式成为一名作家之前,自己还曾开过一家爵士乐酒馆,主要就是为了可以整天名正言顺地听歌:
“爵士酒馆是提供爵士乐的场所。所谓爵士,我觉得就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基准。在广漠的时光之流中,我们的人生是如何在风中闪光的、是如何在风中燃尽的?沉浸在爵士乐中的时候,感觉我们能够找到些什么。爵士酒馆的老板如果忘了这样的使命感的话就完了”。
村上春树的爵士酒馆杯垫
他几乎每部作品中都会提到音乐,据各路读者的不完全统计,他书中出现的乐曲及音乐家的名字达到800次以上,其中爵士乐就占了一半。
在村上春树公开的书房全貌图中,那面密密麻麻的唱片墙的墙上挂的画作也多跟爵士乐手有关。
法国爵士乐评论家吕西安·马尔松在《爵士乐十三大师》中详细介绍了20世纪13位伟大的爵士乐手的生平与音乐,其中至少有9位是村上春树曾专门写文评论过的音乐家,包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莱斯特·杨,比莉·霍莉黛,塞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等。
“查特·贝克的音乐,洋溢着纯粹的青春气息。在爵士乐全盛时代留下名字的音乐家固然为数不少,但让人如此活生生感受到'青春’气息的人,除了他还有谁呢?”
“从比莉·霍莉黛晚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崩毁了的歌声中,我所能听取的究竟是什么呢?说不定是类似「宽恕」的情怀———最近我开始这样感觉。每次听Billie Holiday晚年的歌声,我都觉得她静静地包揽了我在生存或写作过程中迄今所犯的许多错误、所伤害的许多人的心,并统统予以宽恕,告诉我可以了,忘掉好了。”
可能在每一次村上春树加冕“陪跑王”的时候,他的读者在替他惋惜,押他的人无比伤心难过,他却转身抽出一张爵士乐黑胶,继续沉浸于自己热爱的这些爵士乐BGM里。
除了爵士乐,村上春树作品里另一个出镜率极高的就是古典乐。
仔细翻看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对于古典乐的了解超乎想象,贝多芬、李斯特、勃拉姆斯,再到舒伯特,几乎就没有他不听,听完不写进作品里的。
但在2009年发行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里,他又说,在自己跑步的时候,爵士只是配菜,摇滚才是正餐。
“考虑到同跑步的节奏匹配,我觉得作为伴跑音乐,摇滚最让人满意,像红辣椒乐队、Feist、街头霸王,或者是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披头士之类的老音乐,节奏越简单越好。”
他也曾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写道:“鲍勃·迪伦开始唱《Like a Rolling Stone》,于是我不再考虑革命,随着鲍勃·迪伦哼唱起来”这样的句子。

Like a Rolling Stone 音乐: Bob Dylan - Self Portrait [Remastered]

在自己的电台节目里,村上春树还会推荐类似于The Boss演唱的《Waiting On A Sunny Day》这样的经典摇滚歌曲。

Waiting on a Sunny Day 音乐: The Boss - Rising

村上春树的综合输出中,音乐含量到底高到什么程度了呢?
有书迷曾经做过详细的统计,收录村上春树曾经在采访、在书里提到的音乐,一共有3343首,如果一直听下去,需要242小时又21分钟。
高到足以让5位日本知名乐评人从村上春树迄今为止(2019年)的作品里提到的音乐中,选出了100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按照不同风格分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音乐”“摇滚”“流行乐”“古典”和“爵士”5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收录了20首的形式出了一本叫做《村上春树·音乐》的书。
国内也有人以村上春树推荐的歌单为主线,写过一本叫作《村上春树音乐之旅》的书,作者叫王昕,也是一个实打实的音乐狂热爱好者。
哪怕没有看过一本村上春树的作品,在看过他推荐的歌单后,恐怕也难逃被安利的命运。
用音乐搭建写作的结构
村上春树小说世界里出现的人物大都很喜欢音乐,他们在路上总是吹着口哨哼着歌,街边的咖啡店等地方总是放着歌,甚至他们居所里的音响设备大多都没有闲着。
《挪威的森林》中让旧日恋人直子百听不厌,同时也可以唤醒“我”的伤感往事的甲壳虫乐队;玲子仿佛确认乐器音质似的缓缓弹起巴赫的赋格曲;《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我”和岛本在她家一起倾听的纳特·金·科尔的唱片,这些都成为作品中的“我”永远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
这些音符跃动的美妙瞬间为平淡的叙事配上了BGM,使读者置身于此情此景的同时,也仿佛聆听到主人公当下心灵的弦音。
但他对音乐的狂热并不局限于给人物、场景加BGM的层面上,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他开始用类似于谱曲的形式来创作。
在《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里,他就聊过这个点:
“我从没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就没有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比方说,机械操作手册那种东西读起来很痛苦,那就是缺乏节奏的文章的典型。”
村上春树曾将小说家保罗·奥斯特的作品与巴赫在乐章上的创意相提并论。他认为一些细节上的不协调并不影响整体的和谐性,就像一首曲子里有一个主要音段能将所有音节衔接上就足够了,最长最粗的那条线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方向性。
这也是他很多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无论是夹叙夹忆或者分线叙述,但其中始终是有一条线串起来的。
《海边的卡夫卡》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离家少年与一个名叫中田聪的人的经历,两个角色作两条线索来写,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
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其中,佐伯又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
在翻译作品时,村上春树往往也主要挑选“具有音乐性”的译本进行翻译。对此,村上春树说:“我意识到,翻译就是将原文的节奏巧妙地转换成日语。
他觉得翻译作品里所谓的“文体”转换,应该有如白水穿过口腔喉咙般的自然平淡,甚至是让人意识不到有文体存在的“文体”。
正如村上所推崇的演奏家查理·帕克一样,往往轻而易举地将极富难度的旋律吹奏出来,一般人注意不到,只有凝神细听时, 才会惊异于他精湛的技巧,
虽然不能断言,喜欢村上春树作品的人就一定会喜欢那些他为人物场景安插的BGM,或者说迷恋上他在字里行间埋下的音符波动,但如果尝试过以“看”一首歌的形式去阅读他的作品,绝对就能感知到其中律动的奇妙与和谐之美。
与音乐的邂逅
60年代,村上春树正值青春年少,当时的欧美乐坛大放光芒的人们基本上都成为了现在经典中的经典,比如甲壳虫、大门、鲍勃·迪伦、约翰·考垂恩、格伦·古尔德、海滩男孩、爱尔伯特·艾勒等,而这些人的作品也多次出现在村上春树的各种输出中。
“冲浪音乐真的很酷。让人有一种麻醉的感觉。到现在听还是浑身麻醉的状态。但是威尔森三兄弟中,现在只有布莱恩一个人健在,他能这么有激情地进行演奏,让我真的有点难以相信。他有才能,也非常敏感,因为和现实世界无法很好的契合,他能到今天,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
“这首歌是1968年非常流行的歌《Sky Pilot》。当时正是越战,从广播中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都凝结到一起,皮肤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触。歌里面有一句'不要杀他’的讯息,是一首反战歌。因为政治原因,在当时美国电台节目中这首歌并没有被多次播放过。播放时间有7分23秒,当时单曲盘面分AB面,所以DJ只能手动翻转,所以中间会出现一些空白。”

Sky Pilot 音乐: Eric Burdon - 20 Mejores Canciones De British Beat Vol. 3 (The Best 20 British Beat Songs)

十几岁的时候,村上春树很喜欢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一只1946年在纽约茱莉亚学院创建的古典音乐弦乐四重奏乐队)演绎的莫扎特《海顿弦乐四重奏》中的《D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
他有段时间反复听这首曲子,因此每次想到这曲子,他的脑海里便自动浮现菜莉亚弦乐四重奏那利落的演奏,还有那张唱片的封套设计。
村上春树觉得,从前唱片价格偏贵,所以他对每张唱片都极为珍视,反复聆听,就会常下意识地将音乐与“物”视为一体:
“或许这有点不自然,但我不会演奏音乐,只想与音乐合而为一,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有能力赚点钱后,我便开始搜罗购买形形色色的唱片,热心地欣赏音乐会,比较不同的演奏家如何诠释同一首曲子,也就是将音乐相对化,从中获得无上的愉悦。我心目中的音乐形象,就是以这种形式一点一滴架构而成的。”
在他主持的电台节目里,每每说起这些经典曲目的时候,他总能用自身的回忆和感受来为歌曲的时代背景意义做一个非常好的引介。用可能歌曲前奏一响就能回忆起来的真实人生经历代替直白的资料念读,这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种“时代交接”方式。
那个音乐还只是音乐的时代,电台里溢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放飞想象力和情感的源动力;在那个情感或者精神寄托相对于现在来说,可以用“匮乏”来形容的年代,音乐是最好的宣泄。
像村上春树这样,在文字与音乐之间找到融合点的作家、诗人其实还有很多,每当在看这些人的作品时,我都会觉得很有趣,因为感受到了文字和音符之间奇妙的连结。
而创造出这份连结的村上春树,想必也早已得到了超乎诺奖之外的满足和快乐。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音乐与舞蹈精粹]第370期:戴夫.布鲁贝克四重奏音乐会

    戴夫.布鲁贝克四重奏(Dave Brubeck Quartet)成立于1951年,是由美国爵士乐钢琴家和作曲家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1920年- 2012年)发起组建的,后期的另外 ...

  • 爵士乐发源地

    爵士乐发源地在美国.爵士乐是一种音乐流派,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新奥尔良.它植根于蓝调.拉格泰姆以及欧洲的军乐,并由其发展演变而来.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 ...

  • 不爵愚耳 |爵士风骨Charles Lloyd

          "Mr. Lloyd has come up with a strange and beautiful distillation of the American experien ...

  • 村上春树最扎心25句话

    其实,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1.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挪威的森林> 2.鱼说,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l ...

  • 点滴|村上春树揭自己的短

    2019年5月,村上春树在<文艺春秋>杂志上发表文章<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第一次对外公布了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并曾经杀害中国俘虏的残忍往事,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 ...

  • 村上春树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家 | 诺奖委员霍拉斯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文中,霍拉斯提到,村上春树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家,正好迎合了这种市场,他们的写作刚好实用:读者可以把书带在身边,读一段也觉得很有代入感:读完了就可以扔掉,甚至不需要记住作者的名字.当然, ...

  • 张爱玲偶像,村上春树一生反复读:看懂毛姆,才看懂人生

    很少有人读毛姆,不深受触动的. 这爱讲故事的毒舌老头,靠一根笔,戳中无数人内心. 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奥威尔说,现代作家里毛姆对他影响很大. 犀利如张爱玲曾坦诚:"我是毛姆 ...

  • 村上春树: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

    和过去相比,去书店的次数好像明显减少了. 为什么不去书店了呢?理由是自己开始写东西了.看见书店里摆着自己的书总有些难为情,而不摆也不好办.这么着,脚步就彻底远离了书店. 另外也有家里书实在太多的原因. ...

  • 村上春树:真正厉害的女人,是不动声色的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晴风每天和你一起剖析情感知识. 文:晴风 图:<包法利夫人> 村上春树说: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 ...

  • 匠心荐读 | 带你走出那片浓雾森林——品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三十七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雨云,俯身向汉堡机场降落.十一月砭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天花板扬声器中低声流出背景音乐,那是一个管弦乐队自鸣得意的演奏的 ...

  • 村上春树:晚年最大的依靠,不是存款和子女,而是这两样东西

    图/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过一部名叫<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电影,本以为很丧,但是看完却被治愈了.如果你也曾感到迷茫,感到人生找不到方向,可以去看一看,你会对于人生有新的理解. ...

  • 村上春树的经典句子,每一句都能触动你的心扉

    在爱情里,他是情话绵绵的伴侣.在世界的舞台上,他是小说家.这个人,就是村上春树.时至今日,那个文采斐然,特立独行的青年作家,已然进入古稀之年.但他笔下的故事,依然新鲜浓烈,充满了少年心性和哲思.走了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