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六十七首《题红叶》(宣宗宫人)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题红叶

     【中唐·宣宗宫人·五言绝句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拼音版:

liú shuǐ hé tài jí,shēn gōng jǐn rì xián。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yīn qín xiè hóng yè,hǎo qù dào rén jiān。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作品介绍]

《题红叶》是相传为唐宣宗时宫女韩氏所作的一首诗。首句写时光的流逝,次句写青春的消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的摧残;三、四句寄托宫女的心愿,包含着美好的希望和无尽的哀思。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失去自由的宫女,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此诗之可贵,就在于让人能够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宫人的心声。

[注释]

⑴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尽日:整天,天天如此。
⑵谢:告,嘱咐。一说意为辞别。
⑶好去:送别之词。犹言好走。

  [译文]

流水为什么去得这样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地清闲。
我殷勤地辞别这一片红叶,离开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作者介绍]

宣宗宫人(生卒年不详),相传为唐宣宗时宫女,姓韩氏,生平事迹不详。

赏析

壹/

这首诗是一个被选入宫的宫女所作,目的在于表现失去自由与幸福的时候,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与向往。

文学赏析

红叶所题的这首小诗,含蓄婉转,先以水流急促衬托出闭锁深宫的抑郁。然后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以漂放红叶这一天真行为表现了宫女对世俗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这是首宫怨诗,首句写时光的流逝,次句写青春的消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的摧残;三、四句寄托宫女的心愿,包含着美好的希望和无尽的哀思。全诗自然贴切,情感动人。

诗的前两句,以赋法自描诗人眼前的景色:御沟里的河水急匆匆地向宫外流去,而深居宫内的宫女却是终日消闲,无所事事。酋句也可以说是以眼前景物起兴,一个“急”字愈加反衬出次句中深宫生活那死一般的”闲”来。这两句诗从表面看,仿佛只是信手写来,冷静描绘外部世界,丽诗人的内在情愫则不露一字;但在实际上,首句的“河太急”和次句的“尽丑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句责问流水太急,一句诉说深宫太闲,两相对照,虽然并未明叙怨情,但却怨情自见。在封建时代,一个妙龄少女被长期幽所鑫与落隔绝的深宫之中,虽然衣食不缺,却像被供养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生活的乐趣,自然会从心底里萌发出流年似水、青春虚度、深锁宫闱、闲愁难遣的昔恨来。

诗的后两句,紧接上联,仍就眼前的景物着墨,托物寄情,委曲传意:红叶啊红叶,你从树上落下来,能够自由自在地随着流水飘出深宫,远远流到他乡广阔的世界一所以,我羡慕你,寄希望于你,向你致以殷切的祝告。第四句“好去到人间”却透露了诗人心中的隐衷。这句话一语双关,也是《题红叶》整首诗的主旨之所在。从表面上看,“好去到人间”的是红叶,而不是诗人,实际上它所负载的却是诗人那回到人世间俗民生活中去的强烈愿望,和对自由幸福的炽热懂憬。

这首诗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 此诗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现,一个“闲”字极见暗含之妙。不说自己与世隔绝,却取宫中内的一片红叶置于御沟,教它好去到人间,其实却带上她美好的向往和憧憬,真是曲折传意、托物见情。此诗言浅情深,委婉含蓄,真挚动人。

名家点评

明钟惺《名媛诗归》:“只此四句,波波折折,深情委屈,微而淡,宕而远,非细心女子写不出如此幽怀,做不出如此幽事。”

明唐汝询《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情态不露,与缝衣结缘者自别。斩断六朝浮靡妖艳蹊径,是真性情之诗。“谢”字,“好去”字,涵无限情绪、无限风趣。

清黄生《唐诗摘钞》:“好去”二字略断,盖嘱咐之词。绝不言情,无限幽忧之意,自在言外。文人作宫词,便有多少无聊怨望之语;岂知身历其地者,转觉难言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僖宗时,于祐步禁衢,得红叶诗。亦题一叶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后娶宫人韩氏,见叶惊曰:“此妾所作。妾于水中亦得一叶。”验之相合。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此五绝之正格也。正格最难,唐人亦不多得。

佚名

赏析

贰/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候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题红叶》诗中的“到人间”三字,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融合在一起的。总的看来,《题红叶》诗之空灵酝藉,言简意长,给人以玩索余地。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李白的《玉阶怨》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这话也可以移作对这首《题红叶》诗的赞语。

这一故事在辗转流传中,当然不免有被人添枝加叶之处,但也不会完全出于杜撰。从诗的内容看,很象宫人口吻。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李白的《玉阶怨》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这话也可以移作对这首《题红叶》诗的赞语。

除这首《题红叶》外,在唐代还流传有一个梧叶题诗的故事。据《云溪友议》、《本事诗》等书记述,天宝年间,一位洛阳宫苑中的宫女在梧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诗在民间遂得传播。诗人顾况得诗后曾和诗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这后一首诗在《全唐诗》中题作《又题洛苑梧叶上》,也不失为一首好诗。从诗的首句“一叶题诗出禁城”,可以想见题诗人目送叶去、心与俱远的情景。这片小小的梧叶,成了她的化身,既负荷着她的巨大的苦痛,又浮载着她的缥缈的希冀。句中的“出禁城”三字,与《题红叶》诗中的“到人间”三字一样,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溶合在一起的。下句“谁人酬和独含情”,是进而游翔她的诗思。这位得不到爱情的少女,把她对爱情的想象随着梧叶也送出了禁城。她题诗的一片心意原是“寄与有情人”,但“寄与谁”,“谁人酬和”,这片梧叶出禁城后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这些,纵然渺茫难知,也足以令她浮想翩翩,含情脉脉;可是,句中一个“独”字却又透露了她的现实处境之可哀。下面两句“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正是回到现实后的绝望和嗟叹。这时,随波荡漾的梧叶已经乘春而逝,而回顾自身,仍然在“年年不见春”的禁城之内。如果说诗的前半首是身在痛苦环境中产生的美好幻想;那么,这后半首就是走出幻想世界后感到的加倍痛苦了。总的看来,这首《又题》写得较实,较直,以真挚动人。但不如《题红叶》诗之空灵酝藉,言简意长,给人以更多的玩索余地。

唐代出现了大量宫怨诗,但几乎全都出自宫外人手笔,至多只能做到设身处地,代抒怨情,有的还是借题发挥,另有寄托。这首《题红叶》诗以及另两首题梧叶诗之可贵,就在于让我们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了宫人的心声。

佚名

赏析

叁/

据唐人范摅在 《云溪友议》卷十中的记载,唐代常有宫女题写怨词于叶片之上,随御沟水流出宫外。消息传入皇帝耳朵后,因此而简放出不少宫女。至今还有不少题叶诗保存于 《全唐诗》里。其中本篇流传最广,“红叶诗”也作为典故常为后人运用。据载,这首诗是舍人卢渥应举之时从御沟偶然得到,置于巾箱。后来唐宣宗省简宫女,卢渥所得的宫女惊讶地发现其所藏的红叶竟是自己在宫中所题。
        诗的全篇充满怨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第一句是反问,表现出内心的怨恨。因为 “逝者如斯”、“似水流年”,流水最容易勾起人们对时光消逝的感伤,所以宫女对此不由得要发出 “何太急”的责问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感到流水太急,正是由于自己无所事事的缘故,所以第二句突出一个“闲”,来和前句的 “急”互为对比,用流水的日夜急流反衬出自己的 “终日”无聊。这毫无生气的生活是多么难以忍受,其怨恨是何等之深啊! 这两句诗把宫女度日如年的处境和无限感伤形象地表达出来。
        闲,带来愁苦。闲,引人去思索。随着思绪的变化,宫女又由怨流水转而羡慕流水。因为高高宫墙能锁住自己却锁不住流水,而流水所去的地方正是自己所向往的人间,所以她说: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红叶随水自由自在地漂行,那末就把自己的一片怨思托给它送出宫墙之外吧。这是无可如何环境下的奇想。作者所要殷勤告语给红叶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样,从流水想到自身,又由自身想到红叶,从怨流水到托水寄情,短短四句却写得起伏跌宕。
        全诗重在写 “怨”。怨流水太急,怨深宫无聊,怨己不及水中红叶能流向人间。和唐代宫人的另一首题叶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以平铺直叙见长相比,显得委婉曲折、富有波澜。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和唐代文人的宫怨诗大不相同。唐时文人的创作是以自己的观念去理解宫女,大多是描写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白居易 《后宫词》、《上阳白发人》 )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杜荀鹤 《春宫怨》 ) 一类不能承君“恩泽”的主题。而本诗的主人公所希冀的是摆脱宫廷牢笼,去“人间”过普通人有生气、有感情的生活。可以说这才是广大宫女的真实感情。这首诗的可贵之处也在这里。

佚名
赏析

肆/

韩氏,为唐宣宗时(847—859)宫女,一说嫁卢渥(见范摅《云溪友议》十);一说嫁于祐(见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五《流红记》)。存诗一首(见《全唐诗》797卷)。

宫女,有的是没收入宫的妇女,有个别的是官宦家阿谀皇帝主动奉献的,而大多是从民间征选的良家女子。宫女一入宫,除宫官“岁一见其亲”外,一般宫女就是永绝人寰,再也不能出宫了,“宫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就是她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她们不甘寂寞,向往自由和爱情,题诗红叶,就是典型的一例。

诗以感叹眼前流水起兴:“流水何太急”。此似是写水流太急,实是叹光阴易逝,因流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逝,这是一种曲折跳跃式的写法,与苏轼“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手法类似。此句有岁月不待人,青春年华瞬息即逝之喟叹。流水之“急”,正是衬托下句深宫之“闲”。“深宫”二字,是极写宫女被关锁宫中,得不到自由的情状,有如笼中之鸟,网中之鱼。“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天宝宫人《题洛宛梧叶上》)。况唐代明文规定,宫女擅出宫者,处以死刑:“其不承敕而擅开闭者,绞。”(《唐律疏议》)可知宫女实与奴隶无异。而“闲”字写出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情态。妙龄少女本应享受爱情的温暖幸福,而皇帝却把她们闲置宫中,糟蹋她们的青春,直至老死,“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就反映了她们一生悲苦凄凉的生活。这个“闲”字,表面看来很轻松闲散,其实包含了宫女多少痛苦与怨恨、多少理想与期求!

她愤懑,没有反抗力量;她追求,得不到实现。秋天来临,见御沟中美丽的红叶,从而产生审美联想,题诗于上,随红叶流出御沟,到人间呼吸一点新鲜空气,或许还会遇上知音吧!于是她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想“到人间”去,就意味着宫中是地狱,它没有光明、自由和幸福。而至诚地“谢红叶”,既是恳切语,亦是悲苦语,是窒息至极中的一线生机。此处用浪漫奇想写凄楚之情,新颖而又别致。

诗一、二句相对相反,从促转缓;三、四句一气直下,如行云流水。全诗幽微婉转,楚楚动人。钟惺赞曰:“只此四句,波波折折,深情委曲,微而淡,宕而远,非细心女子写不出如此幽怀,做不出如此幽事。”(《名媛诗归》)。

此诗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宋代广为流传,还虚构了许多情节,演变为唐德宗贞元中贾全虚的逸事(贾与假谐音,全虚,子虚乌有之意),为德宗所闻,遂以题诗之人——王才人养女凤儿赐全虚。元人杂剧白朴《韩翠苹御水流红叶》,李文尉《金水题红怨》,皆取材于此。此题材影响如此深远,如此触发作家的创作激情,反映了作家和广大读者对她们的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们追求自由、爱情、幸福——崇高理想的赞美。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