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孤独

窦唯在他25岁时,推出过一张叫作《黑梦》的个人专辑,专辑里有一首《明天更漫长》里这个唱到“避开大家无聊之中勉勉强强的热闹,开发自己能够得到孤独中的欢笑”。这么多年过去了,窦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两句话的真谛!他向世人诠释了他的歌词既是他对于人生的感悟及其追求。或许从上面这张照片我们或能感知稍许他的人生态度......

“孤独”一词应该来自于外界,它是外人对于一个人独处状态时的一种带有主观情绪判断的评价,在他们看来这种孤独大约等同于“寂寞”。而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百无聊赖的空洞及焦灼,无所适从亦无法自处。

是否是真正的孤独,应该取决于当事人自身。有的人乐意享受独处的时光,享受一个人时思想的信马由韁。而这些思想恰是外人所不能见的,因此,就形成了错误的判断。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矫揉造作,它是一种境界,是心灵的一份不受约束或是羁绊的自由驰骋与栖居。因此,独处无需刻意寻找什么特定的安静角落,更无需学古人那样处江湖之远,独处或身处热闹全凭自己的心境。

人在独处时,精神的自由会给你一个正真的自我,在往常你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器官已不属于你,它被其他外在的世界所占用着。独处时多数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沉默,但孤独与沉默没有必然关系,更不可划等号连接。

孤独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抽烟或是饮酒,只是用一种麻痹或是摆酷的手段,来营造一种孤独的虚假的表象。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人是孤独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寂寞者的借酒消愁愁更愁罢了。

孤独者不喜欢用无意义的闲聊打发时光,也不太喜欢刻意地去迎合、恭维、取悦谁,他只追求独立的思考及独立的人格。孤独者拒绝过多的社交及应酬,他们通常喜欢一种特殊的社交活动--读书。读书是阅读者与文字社交、与作者社交,与古今中外的圣贤及思想的“富翁”社交。因此,这种社交能碰撞和激发出新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源于孤独。

我们常常处于拥挤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干扰,缺失了敬意,不断的需要与别人讲话,所以很少跟自己讲话。有时候远离喧嚣后才会以闲情去欣赏生活之美、他人之美。只有当自己不需迫于无奈与别人对话时,才会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是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时产生智慧。这也正是王阳明所创立“阳明心学”的思想由来。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愿意自寻适合自己的消遣方式。

社会有一套规则,它喜欢用一个人是否合群来进行某种能力的判断,在我看来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有时才是内心的孤独。孤独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人类在离开母体之后,便再也没有与任何人在物理上同在过。

一个人如果没有驾驭与自己独处的能力,也就很难驾驭与他人共处的时光。我们用独处的时光来完成自我的迭代与生长,再将这些自我迭代的能力利用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产生价值以及价值观的交换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