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簋铭文研究下第七十七期

总第七十七期

陇南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秦公簋铭文研究(下)

陈  泽

三、秦公簋铭文断句、分章、韵读、诗译

一、以韵断句

秦公簋器盖对铭,语相衔接,连续可读。它是一篇绝好的四言记事古诗。其形式、风格、声调、韵律与襄公时代的《诗·秦风·驷殲》相同。整齐是诗的形式美的一种表现,秦公簋铭文基本整齐,且语言凝炼,字字珠玉,逻辑性很强。虽有多处省文,然辞断意连,有弦外之间,言外之意。

以往研究者,只有按韵部的断句,或只分为几个韵段,均未分章。在以韵断句方面也人各不同,现举出两个典型的例子。

郭沫若在《秦公簋韵读》18中,将全铭断为四句。他说:“就簋铭而言,第一句乃以且、寶、坏、夏为韵,命秦为韵,为之鱼合韵(句36字)。第二句以子、德、敕、士、祀为韵,同在之部(句34字)。第三句以且、格为韵,在鱼部(句16字)。第四句以疆、庆、方、宜为韵,在阳部(句19宇)”。

刘文炳在《秦公簋及盄和钟两铭为韵文说》19中,将全铭断为四个韵段。他说:“第一韵段以命、竇社、命、秦、夏为韵。第二韵段以穆、德、敕为韵。第三韵段以士、武、廷、祀、彜为韵。第四韵段以疆、庆、方为韵。

郭、刘两先生的断句韵读各有得失。郭沫若所断第一句(应该说它是一个韵段),以且、賽、坏、夏、命、秦入韵基本是对的。问题是他把憂误释为夏,就不合韵了。他把一、二章合为一句,说是这鱼合韵,也只对了一半。因且与夏在鱼部、奏在职部、命与秦在真部、坏在之部,怎能说它是之鱼合韵呢、如果把此句断为两章,说第一章且与坏为之鱼合韵,寶与坏为之职通韵;第二章命与秦在真部,變在文部,为真文合韵才是对的。第二句他以子、德、敕、士、祀为韵,并说此五字同在之部,也只对了一半。因为德、敕两字在职部不在之部。他把已入韵的穆字不认为入韵,而把不能入韵的子字入韵,也是错的。如将穆字人韵,穆在觉部,德、敕在职部,为职觉合韵才是对的。他在士祀、两韵之间,漏掉了一个铭文已入韵的鱼部武字,使此章出现了章内疏韵(即章内连续两句无韵),这又是错的。第三句他以且、格两字入韵,又漏掉了铭文中已入韵鱼部魯字,并说且、格同在鱼部也只对了半。因且在鱼部,格在铎部。如他把各字不要误释为格,把魯字人韵,说且、各、魯同在鱼部才是对的。第四句他以疆、庆、方入韵是对的,但把本来不入韵的歌部宜字,误认为在阳部而人韵了,就有蛇足之嫌。

刘文炳的第二、第四韵段的断句和韵读完全是对的。这里刘文炳比郭沫若要高明。但他说:“第一韵段社本社字,社与夏同为马韵,資、社、夏三字可韵”。第三韵段他以土、武、廷、祀、彜入韵,并说:“士、廷、彜在支,青二部”却有问题。从这里看出,他是用中古的唐韵去读上古诗的,在韵部分立方面自然就不合辙了。

由上述两先生对铭文中个别疑难字的识读、对上古韵部的分立方面有不够准确之处,所以他们把这篇形式整齐、用韵合谐的诗,断为句式参差、多字不合韵部的散文了。下面是我对铭文的以意分章和标音韵读。

二、以意分章

我将全铭以意分为六章,每章以韵部断为四句,每句基本四言。各章四句中,三句有韵。有四章首句入韵,双句有韵,有两章首句无韵,其馀三句有韵。现分别标出各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章:显扬皇祖中潏定居西垂之事。

第二章:赞颂庄公伐戎保秦创业之功。

第三章:襄公就国时对祖宗的誓词。

第四章:炫耀秦国人才众多、国力强盛。

第五章:叙作宝器虔诚祭祖,请庄公燕享祭礼之情。

第六章:祈祷人民多福,国家万岁,并宣告秦国应统一天下。

这个分章及所标各章的中心思想,只是个人推猜,如有牵强,同志们可提出新的意见。我恳切期望研究过此器的学者,用更严密的考释来证明它;或拿出更可靠的证据和理由来否定它。但无论如何,其目的都是要把秦公簋铭文的研究推进一步。

三、标音韵读

秦公簋铭文,是2767年前两周之际的古诗,它是用上古的字音和当时流行的古韵写成的。它与《易经》、《诗经》、《楚辞》的时代比较相近。而与后来的《切韵》、《广韵》、《唐韵》、《集韵》的时代已相去甚远了。如用今音普通话和《新编诗韵》来读它,是格格不入的。我主要参考王力所著《诗经韵读》和《易经》、《楚辞》中的古韵,将铭文的每个字以国际音标(用拉丁字母书写)注上了古音。各句韵脚处以△为号,()内标明上古韵部。有时用两三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虽比较难读,但它反映了上古音的系统。一般没有研究过上古音的读者,可仍按今音来读,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它的诗意,而不是它的读音。就是用今音来读此诗,其声调和韵律也是很合谐的。如“帅秉明德”和“咸畜胤士”这两句,在各句四字之中,竟做到了平、上、去、入四声俱全。真了不起。现将全铭标音韵读如下:

qien  kong jirat

秦   公   曰:

due siah dang kuang tza

不  显  朕   皇  且 ,       (鱼部)

zjiu thyen myen miei deak ngiua kiek

受   天   命  鼏   宅  禹   賽 (职部)

gjiap hiue hjiei kong

十   有   二   公,

dze tyen tjie  phiue

在  帝  之   坏。(之部。且与坏为鱼合韵,賽与坏为之职通韵)

ngian

嚴,

kiong ien thyen myen

龏  夤  天   命,            (真部)

pu  ngiap khiuat gien

保   塋   氒    秦,            (真部)

xiai dzhie mean kiuen

虩   事   蠻   愛  (文部。为真文合韵)

kiua ziuet sio tzie miuk miuk

余   雖  小  子  穆  穆,         (觉部)

siuet pyang myang tek

帥   秉  明   德               (职部)

liat liat hiuan hiuan

刺   刺  超   超,

iuan mien shia thiek

邁  民  是   敕。         (职部。为职觉合韵)

yzyem xiuk jien dzhie

咸   畜   胤   士,             (之部)

xeak xeka miuan mira

冀   盛  文   武,             (鱼部)

tien esieng due dyeng

?  静  不  廷,

gian kieng deng zie

虔   ?  朕  祀。(之部。为之鱼合韵)

tzak iuen tamem jiei

乍  ?   宗  彜,

jie gjia huang tza

以  邵  皇   且,      (鱼部)

gie ngian ngiak ta

婴  嚴  御   各,      (鱼部)

jie zjiu zjiuen la

以  受   屯  魯。      (鱼部)

gai xiai miei zjiu a kiang

多  釐  眉  壽  無  疆。  (阳部)

kiuen hyuet dze thyen

畯   夷   在  天,

ko hueng hiue khyang

高  弘  有   ? ,            (阳部)

telk hiuek siet piuang

竄   有   四   方。              (阳部)

宜(mgiai),此字在歌部,经与盄和钟铭文校之,是“永宝宜”的省文。非郭说是“书铭者的款识“或”宜,猶今人于祭章之末,缀以“尚富”也。

四、现代白话诗译

秦公簋的铭文为四言诗。字里行间频化典故,隐含着秦开国前的许多重要史实。语言文字中通假、会意,省文之处良多,费解之处不少。 80年来,研究考释此铭年代、字意、韵读的学者很多,而无将此铭译为白话诗的先例。我斗胆试译如下:

秦襄公说:

我的皇袒光明而又伟大。

接受了上帝的命令,

筑犬丘于禹迹西汉水上游的草坝。

我们定居在这里已十二代了,

把都邑建立在西垂黄土高坡之下。

我的父亲庄公,

恭敬地执行了周宣王的命令。

击败了西戎,保住了秦人的业基,

悍卫了周王室的安宁。

嬴秦的威名大振,

西戎蛮憂。悚惧惶恐,胆战心惊。

我虽开国为侯,

带头高举着祖宗传统的美政美德。

勇猛强悍,

刚正显赫。

把满足万民的需求,

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

我们的国家多么强盛,

聚集了各方超群的人才。

朝廷里文臣济济,

边疆上武将赫赫。

镇守着国家的安宁,

虔敬地弘扬祖宗的懿德。

铸造了吻宗的宝器,

刻铭颂扬我的列祖列宗。

其,我的父亲,

请您的神魂、驾驭车马,昂昂回宫。

来品尝纯洁精美的鲁鱼祭品,

共享我秦人开国的光荣。

保佑秦国千秋万岁,

德润人民福寿康宁。

明星朗朗出现在天空,

西垂宫举行着隆重的开国大庆。

我们应奄有东西南北四方疆土,

我们的国家号称嬴秦。

对秦公簋的研究,“五四”以来曾掀起了一个高潮。近半个世纪,自郭沫若的景公说被学术界采纳后,似乎降了温。由于近年礼县东北大堡子山秦公墓之被发掘,出土了两周之际的大批珍贵文物,国内外学者,特别是礼县搞文史工作的同志,对以往这一地区出土的文物,特别是对秦公簋的年代,曾提出了新的看法。

写这篇文章,我是从1994年开始构思的。1996年5至8月,在北京图书馆查看了一些资料,初稿写成后,请李学勤先生看过两次。修改后的稿子又经西北师大赵逵夫先生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永山先生看过。他们对这篇文章给予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在此文发表之时,我对李学勤先生赵逵夫先生和张永山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注释:①秦公簋的出土时间,有1917年、1919年、1923年三种说法。其中1917年为出土时间,1919年为甘肃督军张广建在兰州所得时间,1923年为王国维在北京见到后作跋时间。经考查询问,与秦公簋出土于同一青铜器窑藏的珍贵文物很多,除秦公簋的器盖有长篇铭文、被陕西一位张姓古董商,从天水人杨衣官在横河镇所营《聚源当》买去,带到兰州免遭毁坏外,其余均作废铜运往天水,卖给陇南督办孔繁锦建造的铸币厂,铸造了砂圆。

②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1931年影印手写本,1961年再版。

③见中国历史研究所1958年12月26日编号为17812号藏书《天水出土秦器汇考》中所收刘文炳《与冯仲翔论秦公簋书》。

4见《观堂集林》卷十。

⑤见中国文物报1994年10月30日三版。

⑥见注②⑦见冯国瑞《秦公簋铭文考释》。文收《天水出土秦器汇考》。

⑧见⑦注。

⑨见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第272 -274、285 -286页。

⑩见《秦器汇考》所收刘文炳《秦公簋及镈和钟两铭为韵文说》。

11见注⑦

12见罗君易《秦刻十碣考释》,1983年12月山东齐鲁书社影印手写本。

13见《辞源》西字解。

14见④注。

15见④。

16见《秦器汇考》所收商承祚《秦公簋跋》。

17见朱德熙《战国纪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

18见郭沫若《两周全文辞大系》1961年8月版,所收《秦公簋韵读》。

19见《秦器汇考》所收刘文炳《秦公簋蛊和钟两铭为韵文说》。

20见王力著《诗经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陈泽,秦早期文化研究学者,2005年出版《西垂文化研究》,五洲文明出版社。

【陇南文史·文以化人·存史资政·构建和谐·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通联:甘肃省陇南市政协文史委   焦红原

(0)

相关推荐

  • 近人郭沫若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介绍

    2019-03-21 09:17 本文作者不详.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八册.近人郭沫若撰.本书初版只有考释,没有图録,一九三二年在日本印行.一九三四年作者汇集铭器及器形照片,编写& ...

  • 秦公簋铭文研究上第七十六期

    总第七十六期 陇南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秦公簋铭文研究(上) 陈  泽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陈列厅的秦公簋,1917年出土于甘肃礼县红河镇王家东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 ...

  • 书法知识丨秦公簋铭文

    秦公簋 秦公簋 春秋中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秦公簋,春秋秦景公时祭器,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1923年出土于甘肃天水西南乡,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 ...

  • 那么多学者专家研究《秦公簋》,热点是什么?铭文艺术价值如何?

    穿过历史的风云,来到了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青铜器<秦公簋>,自1917年出土后,百余年来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何呢? 循着前行者的足迹,我认真学习研究秦公簋的有关资料,索隐求真,去理解 ...

  • 秦公簋(一):器身铭文

    秦公簋,1919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秦岭.红河交界处,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共有铭文123字,蕴藏着极其重要的秦早期历史文化信息密码,是一把开启秦早期历史文化信息库的钥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向来为 ...

  • 春秋《秦公簋》铭文欣赏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春秋时秦青铜器,出土地不详,传为甘肃天水.作于秦景公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秦公之祭器,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 有铭文一百零四字,分铸于器及盖上.器和盖上又各有秦汉间刻款九字. 铭文均由印模打 ...

  • 秦公簋

    秦公簋 秦公簋拓片一 秦公簋拓片二 秦公簋实物

  • 《 史墙盘》与《秦公簋》

    西周时著名青铜器.1976年12月陕西扶风出土.为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的礼器.器形宏大,制造精良.盘高16.2厘米 ,口径47.3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器腹饰鸟纹,圈足饰云纹,以雷纹为地.造型 ...

  • 名家临古系列:徐无闻 临《秦公簋》

    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 徐无闻 XU WUWEN 徐无闻(1931-1993),四川成都人.字嘉龄,号无闻.原名永年,三十耳聋后更名"无闻",室号守墨居.烛名室.歌商颂室等.当代著名 ...

  • 挺秀绝伦,浩气英风——警政先驱秦公友庸(下)

    他  是  / 秦友庸 编者按 民国警界的宁海人中,李公士珍职位为最高,被称为"中国现代警察之父".李公之后,为秦公友庸.秦公紧随李公,长期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现代化警政建设,于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