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记 | 很多时候,沉默是金(20171002)
以前随手拍过一些照片,记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头翻翻,记起了很多旧事,边看边顺,修改了一些错字别字。
本文记于17年10月2日,飞机上的遭遇。
有人介绍西方文明,说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是一条人人遵守的基本原则。
原先对于这点,一直没有特别感觉,甚至觉得似乎有些小题大做,言过其实。
西方情况没有体验,国内很多公共场所,一直嘈杂,长期如此,也就一直没觉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人有多可恶,只是自己努力不喧哗而已。比如,集市、农贸市场,甚至某些小饭店,大排档,大吆小喝,天经地义。
有些场所,虽然感觉还是安静好,比如会场,课堂,影剧院,对一些窃窃私语的人,多少有些反感。但课堂、影剧院去的少,交头接耳也不多见;会议多点,摄于主持者的威势,开小会也只是个别同志偶尔为之,瞬间结束,一般不会造成长时间不适。
前几天,坐了趟飞机,坐在一位大嫂前排,很是难受了一路,感觉这条西方文明规则,还是很值得推广的。
那天起得早,本想在机上迷糊迷糊,补补觉,结果只能清醒无比的接受噪音的摧残;从关闭舱门到离开飞机分道扬镳,后面一个很浑厚的女音,一直呜哩哇啦讲个不停。
“三锅(哥),飞了,飞了,飞起来了”。
“三锅(哥),看外面的云彩”。
“三锅(哥),看下面那条河,是黄河吧。”
“三锅(哥),你说家里的棒子该掰了吧。”
……
天上地下,无尽的话题。
站起身,回头望望,一位很朴实的中年大嫂,只能恨恨地瞪她一眼。
没有任何效果,各种话题继续源源不断。
事后反思,多方面的问题。
于大嫂,这事儿不是事儿,可能没人告诉过她,公共场所应该轻声细语,不要妨碍别人;甚至有些大嫂,觉得说话是她的自由,她的权利;思维模式如同公共场所吸烟的男同志。你偷听别人谈话,才是有毛病的人。
于自己,只能适应国情,最好参与交流,谈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估计就不觉得痛苦了;至于会不会引起其他同行者的痛苦,不好说,你也可以毫无顾忌。
主要毛病,在我。
只是,推己及人,决心以后一定注意,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沉默是金。
你说的,未必是别人想听的。
向别人灌输不想听的东西,对别人就是折磨。
2017年10月
公众号ID:kbwdwy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