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明天就要讲《乌鸦喝水》,怎么讲呢?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激趣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课堂教学的终级目标。我的教学任务是既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又要围绕故事加强学生能力训练,怎样才能做到二者兼备?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我懒懒地坐在沙发上,打开书,反复读,我应该抓住哪个点不放?一遍一遍地读,一次一次地思考。当我读到“但是”一词时,我的眼前一亮,对,应该抓住这个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紧扣“但是”说话,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最后读懂整个故事。
第二天,上课的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然后在黑板上写下课题——乌鸦喝水,同学们自发齐读课题。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打开书,看到课后的生字。同学们又开始自由拼读音节。课堂上,有了学生的读书声,这是语文课堂中最美的声音。
课堂简(案)述: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放”字,并提醒同学们看黑板,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盯着黑板,又大声地读起来。)
师:你们最聪明!请同学们在文中把这个字圈出来。谁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呢?
生1:方字旁。
生2:反文旁。
同学们争论起来,随即,我把“方字旁,反文旁”写在黑板上,并标注1和2。问:“同意第一种说法的举手。同意第二种说法的举手。”最后,老师强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偏旁,它叫反文旁。”并一笔一画写在黑板上。
师:好,同学们记一记带拼音的生字(五分钟),并按笔顺在书本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五分钟)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顺势,我在“喝”下面画上着重符号。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屏显:乌鸦为什么喝水?
学生开始大声地读书。(小学生读书总喜欢带拖音)师:同学们,读书要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下面,你们认真听,张老师读,好不好?
生:好(并用手指着书)
(师朗读课文)
师:谁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它口渴了。
生2:乌鸦口渴了。
生3:一只乌鸦口渴了。
……
不错,我们在说话时,要把话说完整,说通顺。
生4:一只乌鸦口渴了,所以,它想找水喝。
师:真聪明。(全班鼓掌)顺势,板书:喝——渴。齐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是?
生1:形近字。
师:很棒,还有谁有话说?
生2:它们偏旁不同,一个是口字旁,一个是三点水。
师:很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谁还有话说呢?
(全班学会沉默)
师:我提示一下,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意思不同,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它们呢?
生3:我知道。喝是用口喝,所以有口字旁,渴了时就需要水,所以有三点水。
师:同学们,善于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生答:喝是用口喝,渴了就需要水。好,请用笔把这两个字圈出来。
师:同学们,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怎么找到的?在哪找到的?带着这个问题,再大声地读课文。
(学生读书,教师纠正读音)
师:谁有话想说?
生1:这只乌鸦找到了一个瓶子,里面有水。
师:乌鸦喝到水了吗?
生1:没有。因为瓶里水太少,瓶口又小,它喝不到。
师:哦,几个原因导致乌鸦喝不到瓶里的水?书上怎么写的?再读第一自然段。顺势板书:水不多,瓶口又小
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把乌鸦喝不到瓶里的水的原因找一找,并划出来。
师:同学们,这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当它看到瓶里有水,它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高兴。
师:当它发现找到的水无法喝进嘴里时,心情又怎样?
生:着急。
师:是的,如果我就是这只乌鸦,我找到水,该是多么高兴啊。课文中哪个词语把这种高兴的心情扭转了或者说抹掉了?
学生思考。其中一位学生说:“但是”。
师:聪明!对,就是这个词语把乌鸦高兴的心情一下子抹掉了。请同学们在“但是”下面加两条横线。接下来,我们用“但是”说话。
生1:我想学弹钢琴,但是,妈妈不同意。
生2:我喜欢画画,但是,一直画不好。
生3:我喜欢唱歌,但是,喝得不好听。
……
师:不错,我们理解“但是”的意思,也会用这个词说话。请问:乌鸦口渴了,肯定想一下子就喝到瓶里的水,但是,瓶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它选择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乌鸦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请大声读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读书,师再正音)
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
生1:乌鸦看到旁边有石子,它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就喝到水了。
师:不错,请同学们把“一颗一颗”圈起来。一颗一颗说明乌鸦来回飞的次数?
生2:说明乌鸦来回飞的次数多。
师:那说明乌鸦在困难面前表现怎么样?
生3:它不怕困难。
生4:它很聪明。
师:哈哈,看来你们也很聪明,知道“一颗一颗”说明乌鸦飞来飞去,不停地搬运石子,这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什么精神?
生齐答:“不怕困难。”
师:是的,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像乌鸦学习,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同学们,这只乌鸦太可爱了,它口渴得很,但它不紧张,最后想出了办法。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后,为什么就能喝到水了呢?
生1:石子放进瓶里,占了位置。
师:占了谁的位置?
生1:占了水的空间。
师:啊?占了水的空间?
同学们看到老师怀疑的神情,问道:占了水的位置还是占了水的空间?其中一位学生大声地说:“点了瓶子的空间。”
师:我为你点赞。顺势,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瓶子(同学们不停说:画得好像啊。)指着瓶子,边讲边示意:同学们,瓶子的空间是不变的,开始瓶子的底部装的是水,当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后,石子就把水挤上来了。也就是说开始时,瓶子里的水位很低,当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后,瓶子里的水位就“渐渐升高”了,所以,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同学们,这只聪明的乌鸦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你们是不是喜欢它啊?
学生齐答:喜欢。
师:喜欢它就带着喜欢的情感去读《乌鸦喝水》吧。
教师里再次响起读书声。生读完毕。
师:同学们,今天回家后,你们当一只小乌鸦,在家里做一个同样的实验。
下课。
教学反思:
1、《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内容简单,但是,一旦深入文本,其教学任务并不简单。小故事暗含大道理。这便是文本存在的价值,亦是教学目标。
2、我在设计教学时,着力从字、词、句抓起,培养学生对语言能力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比如,喝与渴,这两个字学生容易写错,所以,我要求学生从偏旁去识记,从意义去掌握。同时,“但是”一词在文本中并不属于教学重点,我将这个词在文本语境中的意义告知学生,让学生感知当时那种场景下,乌鸦是多么无奈啊。学生感知了、理解了,接着利用“但是”说话,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
3、以趣味为主,紧扣“原因与结果”来解读全文。乌鸦为什么喝水?因为它口渴了(这是原因),最后它想出了办法,喝到水了(这是结果)。正是学生多次朗读中,他们对故事中的因果关系更加明白,进而加深学生对趣味故事的理解。
4、培养学生动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之要点。整堂课,我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同时进行,着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整堂课,学生在圈画中找出关键词语、在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意义、在说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在教师的讲解(朗读)中养成用心听讲的习惯。
5、语文不仅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课后作业(做实验),要求学生做同样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6、三维目标达成是课堂教学之重心,从整个故事中,我始终紧扣三维目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乌鸦喝不到水时,主动想办法解决,这正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照。最后,一颗一颗,我要求学生反复体会,旨在培养学生学会不放弃、不怕困难的情怀。将学生一步一步带进文字,感受文字的温度,最后,又将学生从文字里走出来,走出生活,这便是生活是语文,语文是生活的教学理念。或者说,这是活的语文教学观。
后记:课后反思,是执教者对课堂的点滴总结,是执教者无形的修炼过程。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反思,只要是用心的梳理,或者或少会发现课中问题,只有发现问题,也才可能去思考教学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效果会好起来,课一定会越来越合理化。
2017年12月11日晚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