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纪录片:离世28年联合国为她塑像,她说什么都没有孩子重要
赫本纪录片:离世28年联合国为她塑像,她说什么都没有孩子重要
大家好,我是看电影爱较真儿的廖宇。
1993年的1月20日,英国女演员奥黛丽·赫本因病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逝世,享年63岁。
奥黛丽·赫本
她的大儿子西恩·赫本·费勒回忆道:当天原本只有600来人的小村庄一下子涌进了超过数万人,我和卢卡(赫本的二儿子,西恩同母异父的弟弟)收到满满好几大包全世界各地粉丝寄来的信件和卡片,那一刻,我们才知道原来她是如此的受人爱戴。
赫本与大儿子西恩
赫本与小儿子卢卡
今年,是奥黛丽·赫本逝世28周年,我想为朋友们推荐一部关于她的最新纪录片《奥黛丽》(《Audrey》2020年,8.1分)
纪录片《奥黛丽》
该片由英国电影制作人海伦娜·科恩执导,时长100分钟,片中用大量未曾曝光的画面讲述了这位24岁便成为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为何追随自己的内心离开好莱坞名利场,以及用后半生的时间从事人道主义事业的故事。解释了到底是什么让一位生于1929年,已经离世28年的女演员到如今还能经常被人提及,甚至广为流传?
奥黛丽·赫本
想必不少年轻朋友知道赫本这个名字,都是被她的颜值,气质和时尚地位所吸引的。
奥黛丽·赫本
是的,即使28年过去了,她的美丽和优雅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似乎从未褪去。
奥黛丽·赫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而年龄稍长一些的朋友可能是因为看过她的电影《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而被她清新脱俗的演技所吸引。是的,她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一次获奖,也是拿到全美四大艺术奖项(电影奥斯卡奖,戏剧托尼奖,音乐格莱美奖和电视艾美奖)的女演员。
奥黛丽·赫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1993年第65届奥斯卡还将人道主义奖颁发给这位已故的人间天使(由其大儿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不得不说她是一名十分成功的女演员。
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则于2002年5月,在其纽约总部竖起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
“奥黛丽精神”雕像
但我想,大家跟我一样会有个疑问,奥斯卡为何颁给她“人道主义奖”?这是个什么奖?联合国也不会仅仅是因为一位女演员颜值高,演戏好而在她去世9年后为其塑雕像吧?
首先,奥斯卡人道主义奖全称为“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是为了纪念电影救济基金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演员吉恩·赫肖尔特,于1956设立的。
1937年电影《海蒂》
虽然作为演员,吉恩·赫肖尔特最著名的角色就是在1973年电影《海蒂》中扮演秀兰·邓波儿的祖父,但他的功绩却在于创办了电影救济基金,为那些不能照顾自己的演员,导演以及电影工作者提供医疗保健和可供居住的收入。因而这是授予给那些“为给电影事业带来信誉而做出人道主义努力的电影事业人士”的奖项。
吉恩·赫肖尔特与秀兰·邓波儿
而联合国为她塑雕像是为了表彰59岁的赫本于1988年开始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直至63岁逝世这几年间,都在为改善世界各地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而尽心尽力。
画面来源纪录片《奥黛丽》
在短短几年间,赫本不知疲倦地奔走于非洲,亚洲和中美洲,探访那些因各种原因而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她举办音乐会和募捐活动,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以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世界对儿童的关注,赢得公众和决策者的支持,不遗余力的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重要项目募集所急需的资金。
画面来源纪录片《奥黛丽》
1992年底,已经重病在身的赫本还远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危险的儿童。
赫本在非洲
她的爱心与人格就像她在电影中所饰演的众多形象一样,犹如天使在人间,受到所有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3年,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呼吁全世界所有的修女为她祷告,祷告之声传遍世界各地。
赫本在越南
因此,联合国将奥黛丽·赫本这种奉献精神称之为“奥黛丽精神”,并为她树立起雕像,而她也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时至今日,你能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名单中看到网球巨星罗杰·费德勒,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
大卫·贝克汉姆
钢琴巨星郎朗;
郎朗
影视巨星罗杰·摩尔,成龙,黎明,奥兰多·布鲁姆等等许多各界明星的名字,继续着“奥黛丽精神”。
奥兰多·布鲁姆
其实,赫本之所以在晚年倾心于人道主义事业与她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奥黛丽·赫本的美世人皆知,自不必多说,而这部纪录片的着重点在于讲述了她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本片导演海伦娜·科恩花了三年研究赫本的一生,她发现赫本所留在胶片中的美丽影像与她内心中的失落有着巨大的反差。
1953年电影《罗马假日》中的赫本
她被视为完美和优雅的典范,但本部影片的目的则是向观众们展现美丽背后真实的赫本。纪录片中,通过赫本后人的采访讲述到:
赫本的孙女,画面来源纪录片《奥黛丽》
赫本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因他父亲在政治立场上的错误选择,抛弃了妻子和6岁的赫本。缺失父爱让赫本变得很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
婴儿时期的赫本
采访录音中赫本谈到:(父亲的离开)是我小时候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它给我带来了创伤,并留下了巨大的烙印,使我终生没有安全感。他(父亲)在某天就消失了,母亲解释说他出门旅行并且再也不会回来了。母亲不停地哭,我只是陪着她,但作为一个孩子,当时我其实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奥黛丽·赫本
这件事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什么,可是我想真正遭遇过至亲的背叛和离弃的人,是最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辛酸和坚强。
学习芭蕾的赫本
后来,母亲把她送去学芭蕾,希望借助群体的环境能够让她变得开朗起来。
学习芭蕾的赫本
而赫本也就此与芭蕾结缘,并爱上了芭蕾,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学习芭蕾的赫本
但后来因为战争来临,她与当时的很多人一样历了流离失所,忍饥挨饿。而这时赫本受到了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
因而赫本也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之所以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不遗余力地为世界儿童奔走,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以及曾受到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
当战争结束后,赫本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芭蕾舞舞台上时,她已经因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身材削瘦,贫血,并影响了她的发育。也错过了练习芭蕾舞最重要的黄金年龄。
被迫放弃了梦想,但总还要养家糊口,于是赫本一边担任芭蕾舞兼职老师,一边做兼职模特,还参加歌舞团的表演,慢慢的又在一些小成本音乐喜剧中扮演些小角色。
1961年电影《双姝怨》中的赫本
直到那部《罗马假日》。
1953年电影《罗马假日》
1953年,电影《罗马假日》(9.0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彼时,23岁的赫本简直把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永不褪色的成年人童话。
1953年电影《罗马假日》中格里高利·派克与赫本
即便到了今日,不知有过多少人都曾幻想自己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那样,在如诗如画的罗马邂逅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哪怕只有一天,哪怕只是片刻。
1961年电影《蒂凡尼的早餐》
随后的《蒂凡尼的早餐》(8.1分)中,赫本饰演的霍莉,一边咬着面包,一手端着咖啡,在纽约的清晨,利用反光试戴蒂凡尼项链的那一幕又令全世界为之倾倒。
1961年电影《蒂凡尼的早餐》
再之后的《窈窕淑女》(8.2分)奥黛丽·赫本那冰清玉洁般的优雅气质,对一个出身卑微的卖花女的演绎,让电影成了永恒的经典。
1964年电影《窈窕淑女》
而除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本身外,赫本还为时尚界树立起一样样单品。电影《罗马假日》中她的清新短发;
电影《莎宾娜》中的无袖纯白刺绣长裙;
《谜中谜》中的经典圆框太阳镜;
《窈窕淑女》中的精致宽檐帽;
还有《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连身小黑裙……无一不是立于时尚潮头,风靡至今。
可以说赫本的各种造型,引领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淑女们的时尚审美。
而有趣的是赫本本人对这些是不屑一顾的。即便在她成名之后,她还总是抱怨自己的外在条件受小时候营养不良的影响:
我从不觉得自己美丽,我希望胸部不那么平,肩膀的线条不那么硬,我的脚那么大,鼻子也太大了。
赫本
看来,一代女神赫本对自己的童年遭遇是多么的耿耿于怀。
从童年时父母的离异,父亲出走,到自己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经历坎坷,挫败,再到事业的成功,婚姻的失败......但是,她却从未气馁。
永远对这个世界抱有感恩和爱。把每一个儿童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她从担任慈善大使到其生命的终点,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她的双脚走过多个受难的国家;
她的双手怀抱过无数个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儿童。
她也用募捐到的钱给无数个儿童带去了希望,教育和未来。
她曾说过,什么都没有孩子重要。
1992年11月,赫本被发现患癌,这让她经常饱受病痛的折磨。而据医生推断赫本在五年前,也就是她在投身慈善事业前便已身患癌症!所以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忍着身体上的病痛奔赴到各种艰苦环境当中的。
西恩·赫本·费勒,画面来源于纪录片《奥黛丽》
奥黛丽·赫本的大儿子西恩·赫本·费勒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母亲:
母亲的一生很成功,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而高尚的。她先选择了她的事业,然后选择了她的家庭。
赫本与两个儿子
等我们长大了,她又选择了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她选择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这个世界的善意。而有一种感情却伴随了她的一生,也影响了她的一生,那就是忧伤。
儿时的西恩与卢卡
赫本说:政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东西,我猜测政治的定义是为人民,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政治的意义就在为人类谋取福利,并对人类的苦难做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化的人道主义必取代如今那些带有人道主义作用的政治化行为,我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如果我能够让更多的人关心,能够为哪怕仅仅一名儿童大声疾呼,那我就足够了。
毕竟,她一直在说:什么都没有孩子重要!
全文完,如果您觉得写得还不错,那就关注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