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叶氏家庙--汝城古祠堂
接着前往金山村西边的叶家,看叶氏家庙--敦本堂。
叶氏家庙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禾坪,外围就是稻田,估计以前是半月池,也即风水塘。
禾坪前立有旗夹石一对。
这是为“大清乾隆丁未科翰林院叶有声所立”。
叶氏家庙的外围倒是比较出乎意料,整一片高高低低的民宅,中间开有一个八字门。门楼地面略有抬高。
外门楼又称朝门,座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达70平方米。现在的朝门是由清道光年间岭南著名堪舆大师肖三四亲自堪形设定。
朝门有对联三幅,最外面檐柱一副是“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出始祖来自河南叶县,本系源出于崖州都督;另外两副分别为“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庐阳”和“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有一介绍牌上说金山叶氏始祖为明代弘治年间广东南雄的叶广信,其游学湖南路过金山时,发现此地民风淳厚,便决定在此卜居落户、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使得金山叶氏家族逐渐兴旺,贤勋辈出。叶氏后人为缅怀祖先功德,遂建家庙千秋祭祀。
就连天花的彩绘,也是如此浓厚的书卷气息,让人心驰神往。
又见精美的镂雕双龙戏珠户对。
朝门的拱形轩廊。
梁枋间的凤凰牡丹圆雕与腹板的巨大蝙蝠图案。
朝门后侧天花绘有八仙图案。
威武霸气的门神。
朝门后侧墙壁也有一方石碑,内容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敦本堂与朝门的题名碑记。
从朝门望进去,是一个鹅卵石铺成的院子,里面就是本次欣寻访的重点--金山叶氏家庙敦本堂。
叶氏家庙的大门,看起来并不是平常的那么高大。
金山叶氏家庙,又称敦本堂,始建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后清乾隆已卯年(公元1760年)、清道光元年(1821年)和民国十六年(1927年)多次进行了修缮。家庙座西朝东,砖木结构,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南北长23.9米,东西宽6.68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其堂号“敦本堂”,含敦本睦亲、敦本务实、盘根念祖之意。本,古时多指农业。《宋书·武帝纪中》:“公抑末敦本,务农重积,采蘩实殷,稼穑惟阜。”唐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诗:“读书业虽异,敦本志亦同。”清冯桂芬《序》:“阅其书:勤农桑,疏沟洫,重学校。大恉以兴教化、敦本厚俗为务。”所有的一切,就道出了“耕读”这个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优良传统。
再仔细看,这里面还隐藏了鱼跃龙门。
大门两侧墙壁各有石碑一通。
左侧碑记为立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内容大概是关于有人捐田重建宗祠的。里面明显可见到有“古人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字样,出自《礼记.王制》,内容是关于祭祀的礼制的。
享堂两侧墙壁保留有许多大跃进时期的标语图表,也算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见证了吧。
享堂屋顶的抬梁架,直来直去,甚为简单。
“敦本堂”开有三门,右门上挂“太守”匾。
中堂四扇屏风门,鎏金汇彩、雕刻精美。下面有红底黑字1991年“重修敦本堂暨朝门碑记”。
左侧小门书“鱼起鸢飞”。
右侧小门书“瑞气临门”。
入内是二进天井。两侧各开一小门,门额书“尊祖”、“敬宗”。
精致的白石质小香炉。
中堂四扇门后立面。寝堂楹联为:“世德作求笃宗盟以睦九族循循仁让规矩,彝伦攸叙肃家法而振三纲奕奕尹姑衣冠”。
上面绘制为龙吐水图案,下书32条报条,记载着叶氏子孙历代外出做官的姓名、官职等情况,以供后世瞻仰。
叶氏家庙咸正堂,始建于清代初期,清乾隆、嘉庆年间历有重修。家庙坐北朝南,硬山顶马头墙,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45平方米。
大梁有浮雕双龙戏珠加鲤鱼图案。
大门上悬三块牌匾,两块“孝廉方正”和一块“大夫第”牌匾。
入内就是天井与寝堂。
寝室两侧有楹联两幅。一副是“祖有功宗有德修先人礼典庆肇衣冠,圣可学贤可希启后代书香光生俎豆”,另一副为“清平世德源远长,介节芳徽甲第新”。中间字匾“万代隆兴”,左右分别为“承先启后”和“继往开来”。
墙壁上尚存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立重修碑记一方。
按资料,金山古村有祠堂六座,有兴趣的可以更深入一步。
下面就是其他几座祠堂的网上资料图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