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季氏篇(十)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二、释 解
老师说:“从政有位的君子,要在视、听、言、动上慎虑留心,在约礼守仁上谋事谨处,以彰显仁者行仁弘道以成德的道义。因此,君子的慎思慎行主要有九个方面:看时,要想着把幽隐的几微看得明晰通晓而不要笼统迷茫;听时,要想着将隐匿的曲折听得透彻了然而不要含糊粗疏;待人时,脸色要想着亲切温和而不要粗暴蛮横;体貌要想着恭敬端庄而不要轻浮傲慢;言语时,要想着诚恳忠实而不要造作虚伪;做事时,要想着敬慎勤奋而不要轻忽懈怠也;遇疑问时,要想着求问贤明而不要存惑猜疑;忿争时,要想着后患灾难而能反省控制自己;见到财利时,要想着道义而不要背道违义。”
三、释 字
《说文》:思:容也。从心囟声。凡思之属皆从思。息兹切。段注:䜭也。䜭也,各本作“容也”,或以伏生《尚书》“思心曰容”说之,今正。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心曰容,谓五者之德。非可以恭释貎,以从释言,以明、聪释视、听也。谷部曰:“䜭者,深通川也。”引“䜭畎浍歫川”。引申之,凡深通皆曰䜭。思与䜭双声。此亦门、扪也,户、护也、发、拔也之例。谓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至若《尚书大传》“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是谓不圣”,刘向、董仲舒、班固皆以宽释容,与古文《尚书》作“五曰思,思曰睿”为异本。详予所述《尚书撰异》。
《释名》: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
《玉篇》:思:息兹切。愿也,念也,深谋远虑曰思。
汉字“思”从心囟声。囟,即脑门,是主记识的器官。心与囟相合为思,会巧为思虑想像以深通事理之意。本义为思考,引申为想念、怀念、心情、情绪、思路、想法等义。
前一章通过“生知、学知”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君子之“知”的来源和君子求“知”的自觉。本章通过“君子有九思”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并把握君子在获得“知识智慧”之后,还需要拥有慎虑谨处、谋事行仁的弘道工夫。
老师说:“从政有位的君子,要在视、听、言、动上慎虑留心,在约礼守仁上谋事谨处,以彰显仁者行仁弘道以成德的道义。因此,君子的慎思慎行主要有九个方面:看时,要想着把幽隐的几微看得明晰通晓而不要笼统迷茫;听时,要想着将隐匿的曲折听得透彻了然而不要含糊粗疏;待人时,脸色要想着亲切温和而不要粗暴蛮横;体貌要想着恭敬端庄而不要轻浮傲慢;言语时,要想着诚恳忠实而不要造作虚伪;做事时,要想着敬慎勤奋而不要轻忽懈怠也;遇疑问时,要想着求问贤明而不要存惑猜疑;忿争时,要想着后患灾难而能反省控制自己;见到财利时,要想着道义而不要背道违义。”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君子有九思”的“思”。“思”是承接前章“知”之后的“思”,即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智慧”之后方能进行“思索辨析”。“思”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君子行仁弘道之“善”。因此,本章“君子有九思”是对从政的君子和臣相的教导。关于“九思”的次序,李炳南讲得清晰明了,他在《论语讲要》中说:“九思,有一定的程序,不能颠倒。……讲明动作次第,然后九思的意义便容易明白。君子待人接物,开头即有对象,这是第一步,名为'对境’。怎么知道有这对象,即由视听而知。眼看对方的形象,耳听对方的声音,皆是对境。视听确实,则第二步即是'表态’。态是态度,包括面部颜色与容貌而言。颜色有青黄赤白黑,如羞耻则面红,怒则面色发青。容貌属于肌肉动态,如笑则解颐,怒则张目等。表态就是表现自己的颜色容貌等态度,君子必须自省。然后第三步就是'出动’办事。动是动作,不外言事二者。言是言语,事是行为。事情办完之后,有无过失,必须预防,所以最后是'防非’。这是九思最后的三条,疑、忿、得。疑而不决,来自愚痴,忿恨来自瞋心,得来自贪心。这三条都是过失,必须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