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 ·《母亲节的守候》(散文)作者:吴斌
母亲节的守候
作者 吴斌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翠绿仿佛还笼罩在一片雾中,一阵啾啾的鸟鸣将我唤醒,准确地说,是忘记关机的手机一阵“滴滴”的冒泡铃声把我吵醒。拿起手机一看今天是母亲节,难怪这么热闹。正在漱洗时母亲的电话打了过来,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平时没事母亲是不会给我打电话的。
母亲在电话里说,昨晚八点多钟,父亲在省城几年未见的表弟专程来看望他,她一激动,下床的动作过大,右大腿扭伤了,早上发现肿得厉害,让我和妻子赶快过去。妻子又赶忙给在中医院工作的女婿打了电话。
母亲的右腿肿得有碗口粗,这是相对她骨瘦如柴的左腿而言。坐在床上不能动弹,抬腿就疼。这时女婿带着医生和急救车也赶到了。
检查结果吓一跳,骨折。就那么不小心扭了一下。八十多岁的老人,脆弱的骨骼像一根枯树枝一碰就断裂。我开玩笑说,幸亏家庭物质条件还算好,不然的话,让您去“碰瓷”我们准能发几笔,母亲捂着大腿无可奈何地苦笑。
办完母亲的入院手续挂上吊针已快十点,看着手机里不断涌现的祝福,我也忍不住嗮了一张守候母亲打点滴的图片。哇,打探、问候、点赞的话语和表情包络绎不绝,孝敬的正能量散发的光照得我汗颜。坦率地说,如果不是母亲住院,我很少这样长时间陪伴她、照顾她。平时回家匆匆忙忙地拿点东西或几句寒暄就“逃之夭夭”,最怕听二老没完没了的絮叨。而我不耐烦的话语总是多于亲切的问候,发自内心的孝顺有多少很难说清楚,回家绝大部分是在走形式,像有时候在工作上的敷衍应酬。有时候回家还故作张扬,唯恐熟悉的人不知道我提着东西来省视过,或某大刊发表了我的作品拿回去炫耀一番,以为这种形式能抵扣“哀哀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建的住院大楼气派、设施完善,不亚于省城的医院,医患关系也很融洽。母亲的右腿植入一根钢钉吊在病床上作牵引,这样脚高头低地躺着至少要二个月,吃喝拉撒睡都得在床上。根据护士的建议,我们请了一个护工,二十四小时一百四十元。按照护士的嘱咐,大小便必须在床下垫纸尿布,身子必须经常擦洗,必须两个小时挪一挪屁股和后背……好几个“必须”都必须要我配合护工完成。
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外婆出生资本家家庭,但爱上了打工的外祖父,于是,与家庭决裂过上了平民的生活。母亲出生于1936年元月,最早参加工作补贴家用。下有二个妹妹,三个弟弟。六姊妹中已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先她而去,都是得的相同的病,终年都在六十五岁的年纪。她说尽管她命运多舛(父亲早年错划为右派,颠沛流离多年),但她的命硬,与脆弱的骨骼相反。近十年得了三次脑溢血都抢救过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她逢人必说的得意话。我说,您不仅命硬、瘦的皮包骨的身体硬,性格更硬。
都说照顾老人像照顾小孩一样,其实不然。小孩细嫩可爱,老年人形如枯槁;小孩的固执在于无知,老年人的固执源于自信;小孩的懵懂可以教唆,老年人的痴呆无法沟通;小孩善于模仿学习,老年人从不轻言改变。心灵的代沟无法弥合,照料的心态就相差甚远。去年的七月,母亲高血压住院。刚进病房,正准备挂吊针,她说要回去洗澡换衣服。我说,来医院的路上流点汗是很正常的,病房里有空调,过一会儿就好了,再说,洗澡了一出门还是要流汗的。她那爱洁癖的性格坚决不答应。我只得依顺她,以为顺就是孝。谁知她没有带钥匙,回到家里没有人,门卫说父亲到医院去了。估计是走错过了。我又将她拖回医院,又是一身的汗。好说歹说才同意挂完吊针再回去洗澡。这次好了,腿脚不方便还能咋跑。八十八岁的父亲也来到医院,一是给母亲送每天定时吃的降压药,二是煮了几个水饺权当是母亲的午餐。当父亲喂她水饺吃时,她说要先吃药,父亲递过几粒药丸含在嘴里又把插着吸管水杯放在母亲嘴边,她喝了一口就挑剔说这水太凉。父亲说,今天三十多度的气温有什么凉不凉的?但她坚持要喝热水。我只好去打热水。接着又说水饺的皮太硬牙齿嚼不烂。父亲这时也发脾气,什么皮硬,是你的皮(脾)气硬。二老就是这样不离不弃的磕磕碰碰几十年。
护工对我说,隔壁病房的一个乡下的老婆婆晾衣服时不小心摔跤骨折,手术后儿女一个都没有来,小儿子在外地打工脱不开身,大儿子在本地打拼,每天上午就通过外卖一次性将中晚餐送来,医药费、护工费定期打到医院的卡上,好像老人只是要钱。护工还说,我在外地的女儿今天都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祝我母亲节快乐,交代我不要太累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
护工最后的话,似乎觉得父母亲光吃饺子的生活过于俭朴。二老平时在家生活就很简单。一斤米饭要吃几天,有一年三十的中午吃完年饭,母亲晚上吃剩的一碗面条留到大年初一的早上接着吃,她笑着说,一碗面条吃了二年。单炒一碗菜嫌少,菜蒸炒多了又吃不完,有时候存放几天的荤菜都舍不得倒掉,拌上辣椒、米粉做成鲊胡椒。直到拉了几回肚子才引起重视。父母生活俭朴但并不小气,也舍得为儿孙用钱。那种俭朴和简单是缺衣少穿的年代给他们烙下的印记,是他们几十年节衣缩食存储的苦涩,是艰难岁月留给他们的习惯动作。他们不缺钱,缺的是亲人陪伴,缺的是一吐为快的对象,缺的是弥合代沟的粘合剂,缺的是子女真情实感的孝顺。
人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的身体我的衣食乃至思维都是母亲给的,我强硬的一面或许就是她的性格的复制品。俗话说:吃亏是福,指不定我坎坷的经历应该感谢她不卑不亢的性格,我痛定思痛后的哲思也许贯穿了她的遗传基因。当我烦她絮叨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以后儿女对我的厌烦?看着她枯瘦如柴的羸弱躯体,看着她疼痛难忍的痛苦表情,我此刻的孝顺丝毫不能减轻她的痛苦。我知道我的守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忏悔,像学生必须完成家庭作业一样,尽管起不了多大的报答作用,但是,作为儿子我必须做,就像护士早上交代的那几个“必须”一样。
手机上亲朋好友祝福母亲早日康复的话语还在不停地冒泡……
免责申明:
本平台部分图片来源和改编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作者简介
吴斌,湖北潜江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东风文艺》、《湖北法制报》、《湖北日报》、《长江丛刊》、《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若干篇。散文《乡下表弟》获“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著有散文集《思海悟洲》。《散文选刊》签约作家。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爱自然的热情,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良好品质,提升文学修养和对美好事物的认知理解,由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潜江德风学校文学社、厦门金牌橱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共同发起,将举办首届“德风·金牌”杯网络诗文赛,现向潜江德风学校中小学生征稿,同时也欢迎校外中小学生参加。
一、征稿时间:
2018年5月1日—2018年5月30日
二、征稿内容:
所有讴歌祖国、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反映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彰显明德、修德、立德、报德良好品质等内容的诗歌、散文均在此次征稿之列。征稿作品必须是未经发表或评奖的本人原创,杜绝抄袭。
三:征稿方式:
征稿作品需要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年级、指导老师。
电子稿件发至:907557420@qq.com 或者微信号 18972193058 。
四、组织机构:
成立首届“德风·金牌”杯网络诗文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具体名单分别如下:
组委会:
黄明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李祥富:潜江德风学校校长
吴希山:潜江德风学校副校长、书记
杜德武:厦门金牌橱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总经理
周忠义: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主编
张雪琴:潜江德风学校蒲公英文学社社长
评委会:
黄明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杨义祥: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主席;
梁文涛: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秀 夫: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秘书长;
郭啸文: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秘书长;
五、评奖方式:
通过网络投票和评委会集中评定的方式进行,网络评选与评委会评奖权重分别为40%、60%。
设诗歌比赛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
设散文比赛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
奖金由厦门金牌橱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友情赞助。
“德风·金牌”杯网络诗文赛组委会
2018年4月24日
不要错过
您的赞赏是对原创作者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