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也学苔花一样开 ) 作者 吴位琼

也学苔花一样开

作者 吴位琼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名为《苔》的诗。这首诗看似平淡,文字也非常简单。仔细读来,却别觉一番滋味。
袁枚,清代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他是钱塘人,即今天的浙江杭州人。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一个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乾隆年间,袁枚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皇帝身边工作,负责起草诏书。后来他又在江苏的溧水、江宁等地做过县令,勤政颇有名声。
但是后来,他自己感觉做官也有让人痛苦的地方。因为他性情疏放,不愿逢迎,所以在三十三岁那年就辞官回家了。在江宁即今天南京的小仓山买了一处园子,命名为“随园”。他就在这个园子里边,写诗作画,收徒授课,一直生活到八十二岁去世。世人称之为“随园先生”。
纵观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的诗人名家们,既便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甚惑能诗善词的苏东坡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士途中或者在求士途的路上,被世态炎凉摔打得无招架之力。如苏东坡活了六十六岁都算高龄,比起清代的袁玫来,却是差了一大截了。
人道:言为心声。李白的豪爽其实从一句“将进酒,杯莫停"就可窥见一斑。而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也表露了其奔放洒脱的个性。但他们其实都还不算彻底看透功名利禄之人。将自己的前程命运全押在朝庭那个大宝上,再怎么洒脱和豪放,依然是逃脱不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哀。
而袁玫却不同了。他虽然也中过进士,虽然也做过皇帝身边的近臣,但他却没有那种舍我其谁的傲劲,他宁愿将自己归置于如青苔一样的“小”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们都知道,牡丹是真正的花中之王,众香国里第一枝。而苔花是什么?如果说它也开花,那样一种微弱的小花却几乎可以让人忽略不计。
可是,牡丹开花却是有季节的,犹其在严寒酷暑那样恶劣的环境中更是难以开花。而青苔却不同了,它们生命力之旺盛,常如蓬草一样繁茂,如蝼蚁一样普遍。
刘禹锡曾在他的《陋室铭》中有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句子。苔痕这样一种弱小植物,并不因陋室的简朴而失色,却反而为之增色不少。
也许只有经过了红尘繁华的人,才真正懂得清静淡泊的珍贵。看过了牡丹花开的人,再回过头来看那不起眼的苔花,内心是否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淡然呢?
其实象青苔这样不起眼的小植物,实在太普通太普通了。在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前,普通居民们房前屋后,几乎随处都可以找到。
那个叫袁玫的诗人,他之所以能在普通中发现生命的美,不仅仅是他的审美取向吧,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俯下身来,静下心来,真诚为弱小的生命礼赞,甘当它们中平凡的一员。
你说你有才气吧,可以攒一些力气写写诗,偶尔出出书。你说你不愿逢迎吧,那就在自己的随园里打开一扇门,让那些飞鸟蜂蝶拥进来与众花为伍,随意歌唱随意起舞随意穿林打雨。你说你害怕孤寂吧,那就让前后左右的邻居们来来往往,象踏菜园一样自由自在。
这才是一种真洒脱,这才是一种真境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在这样的幸福中做一个高级的採花人或垂钓者,岂不比李白的床前明月杜甫的城春草木苏东坡的千里婵娟美妙一千倍?
营造这样一种境界和幸福的始作俑者,乃自己的真胸襟也。如果袁玫在三十三岁风华正茂时依旧迷恋宦海,甚惑得陇望蜀,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是激流勇退,会有后来满庭芬芬的意趣吗?如果他不是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坚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会有八十二岁的高寿吗?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政坛还是文坛,对于袁枚来说,他都是有着十分重要地位的。仅就他和作品而言,他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见真正的成功,乃是入世的卑微与出世的抱樸守拙的有机结合,是坚守自我的生存底线与参与社会发展对立统一的完美体现。
袁玫,不愧为一代大师。他的这首哲理深厚的《苔》,如浩瀚的夜空里一枚闪闪发亮的星星,为我们点醒迷糊,照亮归途。让我深深明白了:不管生命浩大亦或弱小,也要学苔花一样开放。如此,才不辜负自己的过去将来,才会在飞速变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中,找到自己最真实的定位,从而从容淡定走在人生的旅途上。

作者简介:

吴位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

▼ 吴位琼
的原创散文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