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前沿诗歌高地】周永文篇(6)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周永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宿迁市散文协会副会长。作品散见《雨花》《扬子江诗刊》《山西文学》《飞天》《朔方》《星星诗刊》《解放军文艺》《诗潮》《诗林》《绿风》等报刊,出版发行《周永文诗选》《周永文抒情诗选》《灵魂的修炼与飞翔》三部。现为宿迁市宿豫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宿豫文艺》执行主编。
中国诗歌报★与您结伴同行
1. 信仰人生(组诗)
文/周永文
胡继风去深圳讲课
他把野蔷薇的清香带到深圳
栽在铺满鲜花的红地毯上
让高楼林立的特区
多了一缕苏北的芬芳
城市与乡间的温差有多大
他的野蔷薇知道
他精心栽培的野蔷薇
随他攀爬过无数带刺的梦想
他相信在开花季节
小蜜蜂们都能采到甜蜜诱人的果实
他的眼神专注
专注到轻意就露出他曾经的园丁身份
他的语言灼热,一举一动
都让孩子们妙语出云帆高挂的向往
他的手势舒缓,挥去虚幻迷茫的泡影
舒缓到孩子们能自觉调整好
时间和角度,光线和重心
并用掌声贯穿其中
偶尔也用感动的泪水交一次听课费
终于,孩子们顺着他的目光
发现那些远方铺成的道路
就是自己脚上的石头……
王其成去遵义
这是一座收留过革命信仰的城市
从黑暗出发抵达黎明
是一双双饮风露宿的草鞋
把一座城市领进开国大典
领进盛世辉煌
王其成说只有草鞋没有尺码
它适应中国革命的脚
我知道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学教师
常把旅游当作备课
执意要让自己灿烂孤独的灵感
去驻守文字的高地
乌云压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先辈们必须选择一座城市停下脚步
全方位求证一次……
因此,真理让一代伟人的手势选择了遵义
一座城市的宽仁之心让中国革命
提前跳出炮火的包围圈
让那些当年苦大仇深的泪水
在一首老歌中醒来
告诉我不要小看一堆堆篝火
只要信念不灭
每一堆都能亮成黎明前的曙光……
曹志成在陕北
在延安王家坪的窑洞里
曹志成领唱陕北民歌
他抬起的每一个手指
都是黄土高原闪亮发光的金子
他落下的每一个手势
都是黄河大合唱里高昂的音节
他宏亮高亢的嗓音
比蓝花花更蓝花花
比信天游更信天游
当一场隔代的爱跨越时空
在窑洞里跑步接力
陕北呵,请记住一个来自苏北的汉子
满头白发,在王家坪的早晨
用歌声把一群老区的孩子领进中国梦里
让刚刚学会启蕊的花蕾
隐隐地芬芳出一朵朵山丹丹的魅力……
徐遵龙到韶山
无疑,徐遵龙的选择是正确的
早晨六点钟,他西装革履
最先把花篮送到领袖的铜像前
他知道领袖的名字与家乡的一条河有关
便高唱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潭
于是他从那张微笑慈祥的脸上
看到年轻舵手的一袭长衫
把湘江边的一条小船撑进南湖
撑过大渡河赤水河黄河
撑过乌江金沙江长江
最终把船撑进了金水桥……
他在韶山高唱《东方红太阳升》
唱着唱着便失声痛哭,他用感动的泪水
高歌领袖用一把油纸伞撑亮安源的天空
文韬武略最先得到煤矿一双双茧手的认同
他高歌从井岗山到延安的二万五千里行程
领袖一杆狼毫力透纸骨
每一笔激扬的江山
都是枪林弹雨里的战地黄花
终于,他看领袖把一串湖南的红辣椒
挂到陕北窑洞里,挂到杨家岭王家坪,
挂进中南海怀仁堂
挂出新中国世世代代的平安吉祥……
2. 父亲身上的膏药
从麻木到痛疼
从咬牙忍受到提心吊胆
多少年了
父亲贴在腰上的止痛膏贴
烧出一层厚厚的茧
从父亲身上撕下来的
是一缸缸疯狂劳作的汗水
是一道道田间地头的辙痕
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
哪里不舒服
到地里干点活出点汗即可
从不吃药打针
如今老了常常腰酸腿痛
要用膏药祛风散寒
父亲说时表情木纳
双手笨拙地比划着
不时掀起衣衫
让我看到一排排膏药
牢固地贴在疼处
象一排排连接骨肉的补丁……
一张张贴上去
隔天再一张张揭下来
一张一张,层层叠叠
一生揭下父亲多少疼痛呀
那天我惊奇地发现
从腰上揭下来的膏药带着血丝
知道困在父亲身上的病毒
已经透支了他体内的全部积蓄
我双手颤抖两眼潮红
为他揉搓时
他痛得咬牙切齿
但依旧闲不住身子
超剂量地贴上膏药
在小菜园里留下一排排
麝香味道的脚步……
3. 蜗牛
文/周永文
把家驼在背上
把青苔的岁月驼在背上
把生存的弧度和凌角
驼在背上
嗑开乡情潮湿坚硬的外表
在童心的纯静明朗里
蜗牛的春天始终爬行在
无获而返的饥饿中
那些阳光下幼小的杯盏
一生足迹斑斓
是我童心放养的
最小的家禽
还有随风善行乡间的谚语
还有随雨飘入民俗的乡谣
好心人,请抬高
你的脚步
请允许蜗牛用黏稠的触须
翻晒你内心的枯草
我的乡愁水土不服
被一首首思乡的明月滤尽胆汁
好心人,请允许我在泥泞中
弯下腰将乡谣一路铺在
蜗牛必经的村口
铺在乡愁易碎的疼痛里……
4. 豆荚剥出的黄昏
文/周永文
豆荚剥出的黄昏
晴朗的心事粒粒可数
剥开旅途的泥泞
剥开南风媚俗的唠叨
剥开蟋蟀的冷眼
剥开露水的叮咛
春天的结局近了又近
咫尺之间
我同时被乡愁剥开了
奔波一生的灵魂
我被豆角缠绵在乡情深处
语重心长的蛙声
无法与我作最后沟通
近乡的拘谨
从婶娘的一捧小蒜开始
我早已咽不下这些
土生土长的生辣
在炊烟蒸熟的期待中
我是母亲雨意充足的流云
我知道我的行囊很薄
经不住母亲目光的抚摸
在这乡村孤独的夜晚
我的思念负债累累
面对一叠叠信封上的吻痕
我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
精确计算出母亲
疼痛在风湿里的睡眠…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敬请关注中国诗歌报四大微刊: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天安门文学平台、中诗报朗诵中心平台、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平台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成员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袁海霞 冯俊英
总编办主任:杨立杰
总编办副主任:洁心 憬悟
驻各地主编(排名不分先后)
英子、踏雪飞歌、无名小卒、洁心、韩晗、胡冬梅、木木、怡凡、英杰、梅香寒林、憬悟、魂落秋砚、一蓑烟雨、聚散无萍、冲击天花板、贾成恒、董戈平、碧海孤帆、香雪、落笔清风、 舟儿、带刺的玫瑰、涟漪似梦、王才干、不倒翁、蒋江华、阿丑、梧丹梦、李巨、杨慧、静子、九月菊花、白向洋、牛仔很忙、胡石、柳汀、孤独松、王景安、沛彧、涓水
在众声喧哗中让我们的声音最响亮
在众说纷纭中让我们的信息最可信
中国诗歌报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投稿:1、投稿作品均须通过编辑审定后,方可在平台刊发。2、作品15天内没有采用的,说明作品文本不适宜刊发,请投往他处。3、优秀作品刊登在中国诗歌报纸刊。4、投稿统一邮箱为zgsgb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