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生盘缠丰厚,为何土匪不敢打劫?匪首:你看他们腰间绑的啥

在很多人眼中,土匪就是一群整天烧杀劫掠、为非作歹的乌合之众。当然一些真正杀人不眨眼的犯人在出逃后变成土匪,影响社会治安和民众安全,当然是不可被原谅的。比如《水浒传》中梁山上的那批“好汉”,在朝廷眼中就是一群贼子,当然北宋末期本就一个乱世,宋廷本身也和土匪一般无二,甚至比之还不如。

另外,不管是什么土匪团伙,还是有一定规矩的。现在我们看影视剧,就常会看到土匪这个角色的出现,他们打家劫舍、敲诈勒索、面目凶煞,但是他们一般抢的都是相对富有的人家、商队的马车,或是早就盯准的目标,受害者中很出现有考生被抢的情况出现。

说起来,古时参加科考的考生身上的盘缠可不少,更何况一些家里比较偏远的地区的书生进京赶考,身上没个几十两银子还真撑不到京城。如果考生出身寒门也没关系,朝廷会直接发放几十两白银给考生当路费,比如清朝时期就明确规定给广东地区的考生30两白银当盘缠。

除此之外,村里的乡绅、地主、富贵人家也会先提前送点钱巴结巴结,出身大宗族的考生也会得到家里一定量的资助,比如清朝毗陵唐氏的族谱中就明确指明参加会试的子弟会给予十二两银子。当然《范进中举》中连考几十年都没中的范进是个特例。

说白了,就是考生身上不差钱。而且一旦到了会考年,全国几万考生齐齐向京城赶路,随便抢十几个考生,那就是一笔巨额资金。而且大家的印象中,书生都是文弱的模样,土匪若是胆子再肥点,还可利用考生的盘缠发大财,但是他们一般不会抢,这又是为何?

首先还是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儒的传统,很多因为生计被迫成为土匪的人还是有良心的,他们不愿去碰这些盘缠。更有甚者在看到书生的时候,甚至还会主动拿出自己的“赃款”资助考生进京。

第二点便是江湖规矩,土匪想要干“长久”,就必须得立规矩,即使是乌合之众,土匪团体也都有不枪书生的共识。除了书生之外,行脚医、摆渡人、和尚、尼姑等人群,很多土匪也不会打主意。当然这些讲究只存在于讲义气和规矩的团伙,一些真穷凶极恶的歹徒还是有的。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并保证考生的安全,朝廷的手段也很刚硬。官府会给每一名考生发放特制的“奉旨会考”的旗子,考生将这面旗子别在腰间,就如同朝廷大员亲自护送。他们不管赶路到哪个地区,当地的官府还都要担当他们人身安全的责任。

土匪们遇到腰间插旗的考生,首先就要先掂量一下,是否要和官府的军队作对。为了一个考生就招惹上官府,明显是没有抢劫商队划得来的。此外,为了防止有人杀人越货,抢夺旗帜、冒充考生,官府还会发放上面写有考生的名字、户籍、容貌的“浮票”来作为考生的身份证明。

考生每经过一个地区和关卡,官道上都会有人记载他们的行踪,一旦考生走偏失踪,或是被土匪杀害,那么他的行程路线也会被立即查到,考生失踪的地区的官府就得承担重大的责任。

朝廷可以对商队的损失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对于考生的生命安全可是看得很紧的。更何况,能够进京赶考的人都已经是举人了,有功名在身。不仅朝廷对考生被劫是零容忍,考生自己多多少少都有关系人脉,惹到一个,就会惹出一群。只要不是亡命徒,正常人都会掂量一下其中的利弊关系,所以考生进京赶考还是很安全的,不用太过担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