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唐 杜甫 《漫兴九首·其七》今韵
33.唐 杜甫 《漫兴九首·其七》今韵
一君木子
漫兴九首·其七
唐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评析
《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漫兴九首·其七》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路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像似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不易为人所见;在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入睡安然。
注释
糁(sǎn)径:指散乱细碎的杨花落满在小路上。糁,指粹米或粹玉米碴。文中指杨花像小石碴铺在路上。
青钱:古代的一种青铜钱,文中比喻出生的荷叶点缀在小溪上,像重叠的青钱。
雉子:指小野鸡。
凫雏:指小野鸭。
韵译
散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碴像铺开的白毡,
点溪上的荷叶像一个叠着一个青铜钱。
只只幼小山鸡隐伏在竹根旁看似隐约,
沙滩上雏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睡眠。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大历五年(78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因759年-766年间曾居成都,故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