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 | 篆刻中的“印里”与“印外”

本文来源于网络,作者韩天衡,1940年5月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号豆庐、近墨者、味闲,中国篆刻艺术家。专工篆刻,兼国画,以花鸟见长。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曾为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篆刻中的“印里”与“印外”

文/韩天衡

画画有写生,书法篆刻没法写生的。祖先给我们创造这门艺术,入门除了临摹学习,几乎再无第二条途径。有些大艺术家,也是在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和感悟之后才有“屋漏痕”、“折钗股”、“万物皆入书、入印”的超跨度的变通能力,初学者只能“印内求印”,印宗秦汉、隋、唐、明清流派印,在婴儿期不吃这口奶是不行的。

浙派创始人丁敬就说,周、秦、两汉、魏晋、隋、唐、元、明、清每一个时代都有特色,把印里的营养都吃遍了。邓石如开始了“印外求印”的观念,以篆书入印,他的印是有起、落笔的,其印不全是从印里来,是从碑刻里来的。

△是有留人处(韩天衡刻)

赵之谦的聪明在于,他所处的时代出土了很多前人未见的既古而又新的文字,他是非常敏锐而且擅化的人,善于将新出土材料直接用入刻印,所以五百多年的明清篆刻史,像赵之谦这样的百变金刚就这么一个。

一个真正的大篆刻家,绝对是有自己的一套独创的新理念,不见著述、不讲出来不代表他没有,这是我们研究篆刻史的人必须要敏锐感觉并注意的。

△可贵者胆(韩天衡刻)

之后的吴昌硕,从出土的封泥之中体会到了一些瓦甓之美,斑驳之妙封泥印不是平面的,而是有起伏的,富有轻重节奏感。线条亦不是光溜平滑的。而是有浮雕般的质感,吴昌硕感悟到这点,他高明的做印技巧是前无古人的。古人也做印,是将刻好的印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面,吩咐书童摇,以此达到做旧目的。而吴昌硕是理性的,带有很高的艺术内涵去做印,其印铃盖出来的印面效果,在平面纸具有浮雕般的质感。

搞篆刻的人,首先要在印里好好学习,日后再要到印外去好好参悟,这印里和印外是一个辩证关系。路不是已经被前人走完了,而是要靠你自己去发现。

△ 看尽江湖万千峰(韩天衡刻)

我年轻时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19岁那年当海军到温州,从船夫摇橹过程中发现自在入水浅,遂得篆刻中深入不如浅刻。此外,真正优质的长线条是由若干曲线组成的,比如用圆规画出的圆,那是缺乏趣味的。这与我们书法里的提按起伏同理,好的篆刻家要有很强的变通能力,要努力去发挥艺术的想象力。

刻印中有疏密的关系,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喜欢看古巴女排和中国女排比赛,男排只讲扣杀没有看头,女排比赛两强相遇,根据球路,则有站位换位和大密大疏、且出人意外节奏的变化,这不仅是看球,而是去关注全场瞬间千变的章法布局,我以为对刻印的布局就大有裨益。

△逃禅煮石(韩天衡刻)

古人的“计白当黑”、“积点成线”,虽然这些话经典,但我们更应该从生活当中去真正感悟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章法布局和线条挥运。比如以前我们部队拔河,绳子放在地上并不见力量,但拔河时,两队都拉着这绳子,此时绳子一会朝左、一会朝右,这富有张力和阻力,这有生命活力的绳子就等同于篆刻里最优质的线条。

所以搞印章的人更应该从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发现,在具有一定基础之后,这些就演化成为艺术中非常重要自我而独到的东西。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

  • 陈同法:谈谈边款刻制的两种特殊刀法

    边款与印面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两翼,各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表达不同的艺术信息,付诸不同的刻制手段. 就奏刀的动作而言,边款大多沿用刻制印面的常规刀法.但是,因为审美取向不同,刀法也需要有所区别.找出二者的 ...

  • #篆刻#吴昌硕七十五岁时刻过一方印,印面...

    #篆刻#吴昌硕七十五岁时刻过一方印,印面只有两字"祖望".此时的吴昌硕,真正到了"人印俱老"的境界. 仔细观察每一根线条,都劲力内含,他古朴劲健的书风促成了他古 ...

  • 韩天衡先生临摹的篆刻作品

    印谱印人印讯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韩天衡先生临摹作品 临印感想 对印人来说,认真地学习古代优秀传统是必须的.除了阅读.消化,临摹也是必不可少的.临摹不是去依样画葫芦,而是贵在体会其择篆 ...

  • 韩天衡篆刻艺术系列大赏(旧印)

    --转自上海韩天衡艺术馆 韩天衡先生是当代公认的兼擅书法.国画.篆刻.艺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的通才.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他的书法宽博.堂皇.雄浑:他的国画清奇.洁莹.恣肆:他的文章清新.思辨.深刻 ...

  • 篆刻中常见的几种印风

    中国篆刻是由古代实用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狭义的"篆刻"专指印面文字(或图像)的设计和刻制,是以铁笔"写"出篆文为主的造型(包括结构与线条)来表现审 ...

  • 张明:根植古印里,风从砚边来,他的篆刻空间古意盎然!

    今天,录斋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浙江籍青年篆刻家,张明. 与我们以往推荐过的篆刻家相比,录斋简单概括张明兄之特色如下哦: 张明兄印路广,无论明清流派,还是秦玺汉印,皆有涉猎,故印风面貌多样,你若往下欣赏便 ...

  • 篆刻中的流派印,用视频给你演示的明明白白

    王鹏老师刻"天行健" 篆刻艺术起于先秦,盛于汉, 衰于晋,败于唐.宋, 复兴于明,中兴于清 尤其是到了清代,篆刻名家辈出 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篆刻家 为我 ...

  • 如何更好学习篆刻中的肖像印

    传承技艺    勿忘初心 书画古迹 | 精品国画 | 传统经典 |现代艺术 肖像印虽然渊源有序,历史悠久,但是起歩较晚,到清朝中叶才出现几枚白描绣像印章,寥若晨星.历代篆刻大家大多数都在文字印章上有所 ...

  • 李刚田谈篆刻中的印文篆法

    篆刻,首先遇到的事便是每个字篆法必须正确无误. 我们先看一下文字发展变化对篆刻用字的影响.宋.元以后,文人动手刻印,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地追求发生在印面上的篆刻艺术,篆刻经过了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 ...

  • 与佛有因—篆刻中的佛像印

    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在篆刻艺术中肖形印是一支分流,佛像印又作为肖形印的一个分支,是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印人涉足佛像印的创作,给佛像印的创作带来了 ...

  • 一点欠安,全印皆失——韩天衡篆刻病印评改,先谈理论,再讲范例!

      韩天衡不重覆古人,也不重覆自我.以虚带实.治心为上,治技为下.唯学人有自我之见地,出人设想,其作方能以心制技,不落俗套,不囿旧格而显露出纯属自我的创造才能.治心为灵魂,而治技为身骨之说.一点欠安, ...

  • “印里读城”篆刻艺术展隆重开幕!!

    11月10日-14日 相约吉林 印里读城 - 吴晓光篆刻暨全国名家题书 吉林市名胜·老地名作品展 在吉林市博物馆开幕! 吉林市坐落于松花江畔,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吉林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