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龙蛇走,尘心欲却俗——诗歌基础知识尤其重要(改诗回复)
昨日深夜,收到一份咨询,求问者非常客气,而且是跨平台追踪过来,对写诗的热情很高。其实看到这样的学习者,我是很开心的,不说作品如何,至少态度是端正的,不知不要紧,只要真心想学,就是这条路上的后来者,也是正统诗词真正的未来。
不过看到作品,就会产生疑惑,这真的是跟随我学习之后的成果吗?个人一向有啥说啥,所以直接开问。
果不其然,这是一位有热情、想学习的古诗词爱好者,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格律知识,而只是在平时的文章中获取零碎知识点,并且自己强行领悟,所以才会有这样奇怪的作品出现。
正和我在专栏第一章中说过的一样,碎片学习虽然可以增长见识,但是对于水平的真正提高用处不大。
我为什么会疑惑?因为他对平仄格式有了解,也知道如何按照格式写诗,显然是看了我的一些诗词赏析中的格律判断在依样画葫芦,但是作品却明显违背近体诗的一些基本条件——这就是缺乏系统学习。
基础知识是需要系统学习的,而所谓的点拨、豁然开朗,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
我们来看他的两首作品。
文人
妙笔龙蛇舞, 青春欲拒俗。
文房高雅处, 论道有鸿儒。
文人
静坐空伏案, 书纸懒满桌。
常悲秋叶落, 不敢作诗说。
首先我们来解决他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我本按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写的,然而写出来四句都押韵了,这依然属于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吗?
我们看平仄格式,这显然是新韵作品,因为“俗”字是入声字,在平水韵格律诗中是不能作为韵脚的。在新韵下,整首作品的平仄是合乎仄起不入韵五绝格式的。“妙笔龙蛇舞”,仄仄平平仄,整体平仄结构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严合,所以不管它有多少其它问题,这都是一首合格的仄起不入韵格式的五言绝句。
那么,“四句都押韵”是不是问题呢?
当然是问题,而且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因为基础,所以是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押韵的概念——同韵母即押韵,这在现代诗、现代歌词,甚至元曲中是讲得通的。
但是,在唐诗宋词、格律诗和古体诗,也就是旧体诗格式中,这种押韵方式是错误的——平仄不能通押。
押韵是指最小单位中(二句),使用相同韵部的同声调的字重复出现,以产生断句节奏感。
而五绝属于古诗,又属于有格律规则的近体诗,所以它在首句仄起的情况下只有两种押韵形式: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
首句不入韵即“仄仄平平仄”,那么它的二四句尾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即“仄仄仄平平”,那么它的一、二、四句押平声韵。
关键要搞清楚一个基础知识点,在近体诗学习的初级阶段中,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只有平声韵字才能成为韵脚字,为了和韵脚区分开来,不押韵的仄声字(白脚)尽量不要使用发音类似的字,否则的话就是诗病——撞韵。
撞韵在我的格律诗专栏诗病一章中做过详细介绍,因此我才会问他是否读过格律诗专栏。他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已经明显到他自己都感觉不妥。但是我们看他的第二首作品,却依旧在第三句发生撞韵——“常悲秋叶落(撞韵), 不敢作诗说。 ”
这就不是不小心,而是完全没有概念,甚至认为这样才是对的,才有意思。
这就叫错得彻底。
撞韵
撞韵就是指格律诗的单数句用的仄声韵和整首诗的韵脚只是平仄之分,发音是一样的。
如著名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便撞韵了: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句“岸”字和整首诗的十五删部平声韵脚撞韵了。虽然问题不大,但是我们写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
正因为是小问题,所以容易被人忽略。其实我们把这首诗反复吟诵,应该体会得出来那种感觉。当然,这是绝句,不过对律诗来说,也是一样的。
以上引自本人的《格律诗第十讲:格律诗“一三五不论”的平仄变换原则、诗病示例以及出律拗救详析》。你看,我在这里说是小问题,但是如果对这一点完全没有概念,甚至在一首诗中前后两联、前后两首诗都出现这个问题,这就是不应该的基础知识缺失。
即便是多赏析一些古诗,也会发现没有这种写法。
所以这两首作品平仄格式虽然没问题,但是都撞韵了。第二首只有第三句撞韵,还勉强可以宽松对待,但是第一首两联全部撞韵,就属于微小问题积累成大毛病,一定要进行修改的。否则的话,诗虽然是诗,而且也是合格的诗,但是在吟诵的时候必然会感觉不对劲。
要不然也不会来提问吧,肯定是自己读着有问题,才会心生疑惑。
过不了吟诵这一关的诗,都不是好诗。
那么,要如何修改呢?
先从格式上来看,我们不管内容如何。
第一首既然两联撞韵,我们将单句的尾字改成发其它声的仄声字即可,这没有什么难的。
妙笔龙蛇走, 青春欲拒俗。
文房高雅地, 论道有鸿儒。
撞韵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我们念两遍,还是会发现打口,如第二句“青春欲拒俗”。这是什么问题?“欲、拒、俗”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u”,虽然有平仄变化,但是就像绕口令一样,你的嘴型保持一个状态发音,肯定容易嘴瓢——这种同韵母在句中连续出现,并且和韵脚相同的问题,叫作“挤韵”。
这依旧是个小问题,影响吟诵性,但是不出律。和撞韵一样,就是典型的“谈毒不谈量,都是耍流氓”的诗病。三个字挤韵,毒就很重了,必须修改——这个我们就要结合诗意去改了,放到后面再说。
第二首五绝在格式上,第二句中的“纸”字失替出律(诗人自己发现了),其实换掉就好了,问题不大,也有字可换,我们用“信笺”的“笺”字代替。同时将第三句的撞韵也通过换字处理掉,“落”字,咱们使用杜甫老先生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下”字。
静坐空伏案, 书笺懒满桌。
常悲秋叶下, 不敢作诗说。
这同样是一首仄起不入韵的五绝,平仄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再来通读一遍,是不是比开始感觉好多了?
我们以第一首为例,再来看看文法、诗意有没有修改的空间,顺便去除挤韵问题。
首句,写书法随性,第二句写心性高洁,第三、四句写交游皆鸿儒。
有没有问题?可以说成诗思路是没有问题的。通过行为(书法)、心思(拒俗)来体现诗人的文艺青(中)年属性,并以此引出后两句对“谈笑有鸿儒”的期望。
问题还是集中在第二句上。“青春欲拒俗”,表意模糊不清,音律重叠拗口。我们用尽量少的改动,来将这句诗理顺——注意,这种结构上的混乱并不是“诗家语”。
诗家语并不意味着晦涩难解,那是为了平仄和押韵变化的特殊结构,在语义上会有打乱,但是不代表不顺畅,同时,诗家语打乱结构的目的就是发音更顺畅。所以这里纯粹就是写作问题,不要用诗家语来自欺欺人。
我们使用“却”字(推却、拒绝)来取代“拒”字,解决挤韵问题。“青春欲却俗”?还是表意模糊。不知道诗人为何在这里使用“青春”,是不是代指“年华”呢?这种思维结构不符合逻辑啊。
如果要强行解释为年华正好,我却想免俗,当然也可以。
但是写诗,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有诗人自己看得懂的作品,可以说毫无意义。
那么,我们这里选用符合语言逻辑的主谓宾结构,将模糊不清的“青春”替换成干净明了的“尘心”——“尘心欲却俗”——我的心想通过书法等文艺手段来避免堕入尘俗。
解决了第二句之后,第三句的“高雅”这个词最好也换掉。名为“高雅”,其实是个大俗之词,虽然它的意思和低俗相反,但是太流于形式的词会破坏你一心追求的高雅。
说高雅者不高雅,切记。
我们使用“清雅”替换成“高雅”。第四句就不改了,有化用刘禹锡《陋室铭》句的意思,有拓展,还不错。
妙笔龙蛇走, 尘心欲却俗。
文房清雅地, 论道有鸿儒。
这首作品就算是修改完成了。从格式上来说,因为本身平仄关系没有问题,就解决了“撞韵”和“挤韵”的问题,然后稍微做了字词通顺、修辞方面的调整,还是以诗人本意为主。
再说一遍,像这位朋友这样通过零星积累平仄知识,激发创作兴趣,是可以的,但是会走很大的弯路。
在你的灵感、诗思、平仄关系都已经到达一定认识的时候,写出作品却缺乏基础的知识垫底,那就是沙滩上面起高楼,坍塌起来一塌糊涂。
关键是你自己还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只知道不顺口,不爽。所以建议真心想学习的朋友还是从基础学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打好地基,后面的问题,就可以靠着灵感来迎刃而解。
世界上所有的顿悟,都是建立在漫长的渐悟基础上的。
当然有灵光一闪的仙人指路,但是你总得自己先打磨成一块璞玉,仙人的指法才能照亮你的内心对不对?
至于后一首作品,主要问题也是出在第二句,因为不是规则问题,这里就不详解了。留给这位朋友自己思考,也留给大家思考。
记住,诗是吟诵体。当你吟诵不通顺的时候,音律上就一定有问题。
诗以言志,当你要表达的意思,读者不能正确接受的时候,表达上就一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