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这盛世如您所愿——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Happy 

National Day

1953年 董希文《开国大典》

这是祖国的第72个生日,同样也是特殊的生日,一面是因为今年同样是党的100周年,一面这是疫情之后第二个国庆,我们当初以为能够快速结束的疫情变得日常化。无数的基层工作者与医护人员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他们也许并不是每一个都会被历史所铭记,但正是因为他们,中国的防疫、抗疫工作被世界铭记,中国会被世界铭记。

小编借着国庆节这个契机,以”开国大典“前夜为主题,一边给各位聊聊这场盛典背后的故事,同样也借此机会聊聊中国为何会在这场全世界的防疫中脱颖而出。

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研究中有两件资料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便是由中央档案馆推出的开国大典影像档案,这部影像是由俄罗斯联邦档案部门提供的开国大典影像为基础。另外一件便是董希文在1953年完成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这幅作品作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庄严时刻的历史写照。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想要聊开国大典的前夜,就需要从北平解放开始聊起。1949年1月15日,平津战役接近尾声,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和谈。22日,傅作义部队撤出市区接受改编,31日,解放军便接管了防务,2月3日举办入城仪式,北平和平解放。3月23日,中央机关正式进入北平,于是便有了那段著名的对话,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回答到:“我们应该都能及格,不要退回来”,最后毛泽东说:“退回来我们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电影 《建国大业》中的解放军进入北平

1949年7月7日,中央便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我们都知道任何大典都是要早早准备的,而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都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首先第一件事便是选址,自从国民党迁都南京以后,北平便失去了他的政治地位,变成了一个不管不问的老城。民国时期城内的垃圾不断增多,日积月累,垃圾成为了皇城地质的一部分,不同时期倒下的垃圾尽享一层层页岩一样,直至后来市区无法往高处堆放了,于是垃圾便上了房顶,上了街道,上了天安门广场。
于是北平市人民政府号召党政军民学商各界成立了清运委员会。从解放军入城到新政协开幕前,经历了90天的会战,北平市总共处理了20多万吨垃圾,清除了22万公方的面积,清理城市以后便需要为大会挑选场地,一套方案是天安门,一套方案是西苑机场。

1949年 修缮天安门场景(全景)

1949年 修缮天安门场景

天安门的好处便在于处于北平的中心,体现出建国者、军队和民众水乳交融的感觉,另外现成的城楼就是非常合适的阅兵台。但当时的天安门并不是现在拥有宽阔的路道,而西苑机场便有宽敞的跑道,更重要的是在西苑机场,毛泽东已经举行过一次阅兵。但最终周恩来认为天安门自古以来被赋予封建皇权的象征,而革命者选择这里作为开国大典的地址一来可以抹出掉天安门封建皇权的痕迹,同时也可以在新中国时期赋予其新的意义。

电影 《建国大业》中的西苑机场阅兵

选址确定下来之后,破败的天安门还是难以符合开国大典的条件。城楼需要修缮成主席台,天安门前的广场同时也需要修整。也是政府便在城楼底下竖起“建设人民首都”,于是各地的共青团员、青年学生都前往天安门,自愿参加义务劳动。建设局的工人随后也进入天安门铺设沥青路面,种植鲜花绿草树木,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国还不是基建狂魔,学生们没有工具的,便用手清理杂草,搬离碎石。在主席台的左右还分别修建了观礼台,为了检验观礼台的质量,筹备组还特意调来部队士兵在上面蹦蹦跳跳,以此来检验观礼台的牢固性。当广场逐渐修建完成是,大典最为重要的事便是一面崭新的国旗与一座由电力操控的旗杆。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也是第一次在天安门的升旗仪式”

看似简单的一面国旗,在那个战争刚刚结束的时代却十分艰难。9月29日,宋树信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便是缝制一面长5米宽3米多的特大五星红旗,此时天安门前22.5米高的旗杆已经立起。为了保证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旗的缝制必须加紧。可宋树信跑遍了整个北平市的布店都找寻不到做五星的布料,直到最后在瑞蚨祥的店里让员工翻了两个小时的库存才找到一块黄色绸布,但在缝制的过程中却发现黄绸缎的宽度根本不够,无法制作最大那颗五星,最终经由上级的同意只能通过拼接的方式来完成。
10月1日,毛主席在主席台按下电动启动按钮时,亲手缝制这面五星红旗的女工赵文瑞同时也在台下观看着国旗徐徐上升,与此同时旗杆修建负责人林治远也松了一口气。
在《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中小故事中,黄渤饰演的便是这个故事。电影的主题叫做前夜,也就是开国大典的前夜,梁昌寿发现旗杆的升降系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国旗升至顶端时整个升降系统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自动停下,而是将国旗直接卷入其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治远在助手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了22.5米高的旗杆之上。

电影《我与我的祖国》中的梁昌寿

虽然发现并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时间过于仓促,林治远同时准备了多种方案,就在十月一日当天如果这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林治远便准备手动断电。毕竟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天,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典礼不容出错。

阅兵

这应该整个典礼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真正通知到部队是9月2号,也就意味着战士们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这段时间参加阅兵的战士们平均每天要进行15小时的训练,每人要踢坏三双鞋。
在阅兵的队伍中,装甲车与坦克由于都是缴获的,所以只能够通过统一涂装让队伍看起来更加整齐一点。而接受检阅的飞机只有17架,这使得原本计划的四个纵队无法实现,无奈周总理只能让第一纵队在飞行多一次之后重新紧接着第三纵队飞行。
而且整个阅兵也在警惕着蒋介石政府的空袭,就在5月4日,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开幕。毛泽东同志亲临会场作报告,代表们对敬爱领袖的发言回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就在这一天上午,国民党空军突然偷袭了我北平南苑机场,共出动 6 架 B-24 型轰炸机,投下重磅炸弹 30 颗,毁伤飞机 4 架,倒塌民房 196 间,死伤 24 人。由于当时北平的防空体系尚不完善,人民解放军没有有效的雷达,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以超低空编队快速突防形式进入北平,在完成轰炸后又迅速逃离返航。
故,参加阅兵的每一个士兵都被要求,如果蒋介石部分空袭,都必须原地不动,防止误伤到参加典礼的民众。参与典礼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更是视死如归,如果飞机出现任何故障,也必须保证飞机不能落在建筑与民众的区域。

“新中国的第一发礼花”

下午 3 时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及政治协商会议全体委员在天安门城楼就位。随后,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而兴奋地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新中国的首都缓缓升起;与此同时,在嘹亮的军乐声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
就此,新中国便诞生了。
从北京的垃圾清理工作到天安门前自发地除草、清理碎石,从周总理的“一趟不够,就飞两趟”,到阅兵场上士兵与飞行员的视死如归。在这个新中国里,人人均是如此地热爱这份土地,热爱着这份革命事业。
人民跨越了着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前夜”,更有无数的人为此而献身。他们用行动表示了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从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开国大典是如此的艰难,可中国人民用行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
-END-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戴着镣铐的舞者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