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体弱多病的孙思邈活到100多,他认为养生的首要是“养性”!

唐代医家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其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但后来身患疾病,经常需要请医生,于是,他便立志从医,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后来行医七十余年,被人们尊称为“药王”。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陕西药王山都会有热闹的盛大庙会, 游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以祈求平安、健康。作为百岁医家, 孙思邈有着一套完善的自我养生保健的方法。

孙思邈《养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穹足象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焉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欲无穷亡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烦除。

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月增辛不宜苦,秋辛可省但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嗜偏多病难。

春寒莫放锦衣薄,夏月汗多须换着。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

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色宜避,养精固肾当节制。

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欲知忌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脝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逸。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脘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拒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

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

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至中年早白头。

顶头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忏悔。

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身惜命兼惜气,请君熟记卫生歌。

养生即养性

即自己所习所行应符合本性。 “圣人所以药饵者,以就过行之人也;故愚者报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痾没齿终无悔心。”

善于养生的人,不应依赖于药饵金丹,而应最求善心与德养,否则只能是舍本求末。还应保持心态平衡,以养情志,故“凡心有所爱,不用所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均以恢复其本性为要耳!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还指出,说话要谨慎,吃饭宜清淡、节制,勿过饱,勿过饿,“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顾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醋则伤骨。”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在《千金药方》中,孙思邈对饮酒给出了“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的原则。在运动锻炼、生活起居方面,他指出“养生之道, 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注重按摩、导引、调气、房中等传统养生方法;另外,对住处、旅行备药、沐浴、口腔卫生等都一一提醒,深入日常生活之细微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