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常说“雨天搬家,有财有势”。有经验的买房者也会选择下雨天去看房,平时看不到的问题,一场大雨就原形毕露。老洋房的考究,下雨天就更能看出他的细致。
永丰邨行号图(1949年)与航拍(2019年)对比
拜访永丰邨2号楼张秀芝老人有点意外,原本档案中的“张秀清”老人一直未寻到,恰好有个张秀芝老人也住在这里,会不会名字弄错了?透过永丰邨2号窗户,左侧为巴黎公寓(1923年),右侧为巴黎新邨(1912-1936年)带着疑问,我们和老人约定5月的下午时光。老两口听闻我们是为了老屋修复而去,遂带着我们查看墙壁裂纹和地板划痕,“10号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了”,窗台的两个小洞突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小洞是下雨时用来排水的。这些木头都很硬的,钉子都打不进去。”我们在《自忠路的豪宅基因》一文中提过,法租界对于复兴公园周边的建筑有着严格的规定,“以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为中心的区域,只准建造西式房屋”,如今永丰邨顶层阳台的檐壁设计仍保持拿破仑军帽形状结构。法式建筑除了在整体方面有严格把控外,对于细节也是精雕细刻的。比如肖老师指给我们看的窗框泄水孔,本来在窗户外端的下冒头处已经安装了一块斜势木板,以防雨水倒留屋内,在窗框下沿的边槽内又打了两个泄水孔。“老早2号楼是张家老爷子留给小女儿张秀清的,阿拉叔公拿金条抵来的的,我们张家和她们只是租客关系。结婚后朝北这间饭厅分割出来给我们住,文革时,张家女儿搬到4楼了,老早就走了,现在每年她们的后人偶尔还会回国住上一段时间。”通过4楼张秀清老人的旧居,楼梯拐角还有光明乳业的送奶箱2号楼,底层为厨房和佣人居住区,二楼为饭厅和接待区,三、四层为卧室。图为二楼饭厅的传递窗口,洋松木。张阿姨的父母,解放后考入铁道部,作为随军会计,跟着工程队转战福建、昆明、大凉山等地。上图为张阿姨父母(张伯鸿、陈丽华)文革期间在住宅外合影,背后围墙上的水泥护栏已经推倒加高,远处的阳台护栏已经填平封闭。如今,张阿姨的父母早已作古,张阿姨自己也退休多年,两位老人传承了父母走南闯北的个性,只不过这次走得更远。“退休后,我们跟团去了美国、新西兰、北欧、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除了非洲、南极洲,基本上都走遍了。”张秀芝、肖金虎老人在永丰邨家中,张阿姨以前是服装厂女工,肖老师曾在浙江象山石浦海军部队服役5年,退役后到上海舞蹈学校电教室工作。老人口中的张家,正是老早兴建永丰邨的义品银行代理人张瑞椿。据永丰邨6号居民王世杰回忆,老早刘海粟故居和永丰邨都是5号楼张家的。目前的复兴中路506号、508号、510号(震旦医学院化验所旧址)、512号(刘海粟旧居)、514号,重庆南路177号、179弄1-10号、181号、183号,民国初年隶属2174地块,都是比利时义品放款银行的。义品放款银行(Credit Foncier d'Extreme-Orient),成立于1907年,法比两国商人合资,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同年在天津设分行,起初叫天津法比兴业银行,创办人为八国联军法国军官。1909年起,开始在上海购买土地和房屋,1910年改为义品放款银行,1912年在上海设分行,以经营房地产押款业务为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日军接管,其房地产业务由日商恒产地产接手 。抗战胜利后,有关法律规定:银行不得专营房地产抵押贷款,义品银行因此改名“义品房地产公司”,收回房地产及全部经租业务,只搞房产经租业务,50年代后逐步退出中国。
早在1910年,义品放款银行已经在上海开展业务,由张瑞椿代理。《申报》的多则广告信息,也印证了老人的说法。在后来的财产争夺中,张瑞椿也登报确认了永丰邨的权属。义品放款银行:本行于1907年创设总行在比国京城内,实备股本银一千馀万法郎,中国分行在上海天津等处,专做租界内借欵产业押欵及包造各种房屋等项,本行辨事人员皆係妥实爲主倘蒙,赐顾者请本业主亲自来本行与理事人张瑞椿面议一切可也,行开设在上海英大马路口第20号门牌即华比银行楼上是也。载于《申报》(1910-04-13)张瑞椿紧要启事:本市重庆南路(吕班路)179弄即复兴中路(辣斐德路)转角永丰邨全部房地产非经鄙人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出让抵押。载于《申报》(1949-05-09)义品放款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美商中国营业公司(南京路发现老子招)一样,都是做抵押放款。用“出后门”(前门承押进来,后门转抵出去,实为中介。赚取佣金和利息差额)的办法大做抵押放款,外国房地产商放款除利率高以外,押价一般以押产折半承抵,有的只及产价3成,押期一般1-2年,逾期不赎,承押者有权处置押品,由于利息高押期短,被外国房地产商吃掉的房地产为数很多。义品地产公司仅1936年1年就吃进跑马厅公寓、林肯公寓、爱利斯公寓、三德里、三民坊等7处中国人的抵押产。清末大吏盛宣怀的100余亩房地产就是由其子孙押给中国营业公司而被吃掉的。他们都规定凡是向他们抵押的产业,必须由他们经租。义品经租房屋最多时,也达到7000多幢,中国营业公司在1932年经租房屋也达4000多幢。两者不仅业务相似,在很多地块都有交接,比如永丰邨旁边的松韵别墅(现松韵小区)、群贤小学就是中国营业公司的。兴许在永丰邨赏到甜头,其后,义品公司大量购进复兴公园周边土地,兴建了思南公馆(旧时叫义品村,思南路51-95号),汇聚了彼时大上海的各界名流。如今思南公馆已经修复作为商用,唯有永丰邨延续了原住民的痕迹。同属义品村的周公馆,外立面也是和永丰邨一样鹅卵石墙面也有记载说复兴中路512号刘海粟故居是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1848-1926,原名佩珍)兴建的,不过早期因为“人体写生课”,朱葆三在报纸上发表了给刘海粟的公开信,说他“禽兽不如”。想必在他手上,应该不会把房子借给刘海粟。抑或是朱家后人将房子抵押给义品银行?据说朱家后人曾在永丰邨3号居住过,慢叫再考证一下。(此处道契档案查不到,业主更迭暂难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