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老南乡:过去河流塘坝里常见的野生鳖龟,如今哪里去了?
在我们烟台招远南乡农村,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储水浇灌用的湖塘堤坝众多,境内的大小河流也不少,因而在过去野生鳖龟经常看到,如今却是凤毛鳞角,一年到头也难得看到一回,这是为什么呢?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有一年的夏季,汛期上游的水库放水泄洪,村南大河里河水泛滥,顺势而下的洪流里,带有大量的鱼虾。这时候父亲和他的伙伴们,冒雨来捕鱼。用的是手工编织的小扣渔网,拉上来的不光有鲫鱼、鲤鱼、花鲢鱼,还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野生鳖。
把这只鳖养在院里的水盆里,第二天一看居然下了两枚小巧的鳖蛋,比鸽子蛋略小一圈,瓷白色为基调,透出淡淡的粉色,看起来娇嫩玲珑,格外养眼。那里我第一次见到鳖生蛋,所以觉得稀奇,到现在还记忆犹深。
门口的小伙伴们,蜂拥而来看稀奇,也是和我一样的心理。平时跟着大人到机井、水库边,或里去河里洗衣服,水里游动的鳖经常会看到,在我们当地农村素来有“鳖咬人,不松口”的说法,因而大人经常嘱咐不要捕捉,防止被咬到手,还是安全第一。
如今的招远南乡,野生的鳖龟己经很少见到了,首先是因为气候的变化。近几年的胶东半岛持续干旱无雨,以去年为例,全年干旱。机井、水库的水位快速下降,相继干涸。庄稼在地里干得打蔫,期盼中的雨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转眼就匆匆收场。这点毛毛小雨和旱情相比,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老百姓着了急,请来挖掘机在干涸的水库底部继续下挖,渗出来的水源,用潜水泵接上管子抽到地里去,连水库跟前的土地都浇不过来,更不用说那些离得远的。河里也早己经断流,干死的小鱼小虾,在裸露的河床上晒成了鱼干。
这种大形势下,野生鳖龟根本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哪还能有命在?其次是这些野生的鳖龟,完全在自然条件下自主觅食,生长速度缓慢。一只鳖一般3-5年才能长大,如果环境恶劣,甚至需要更久的时间。主要生活在河流、池塘等水流缓慢的地方,平时会在岸边活动,喜欢晒太阳,也就是农村老人常说的“鳖晒盖”。
野生鳖龟的生长速度比较慢,到了冬季会冬眠。只有当它的体重到达250克的时候,它的性腺开始成熟,继而才会繁衍后代。当大旱之年野生鳖没有了生存的地方,出现断层。即使以后风调雨顺,有侥幸逃过大旱之灾的,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恢复元气,继而生殖繁衍,因而近年见不到野生鳖龟,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前两年流经招远城内的金泉河,进行疏理整治。当河水抽干后,清理淤泥时发现以前河里常见的当地野生鳖龟,一只也没见到。倒是进口来的巴西小乌龟,数量真不少。
这种巴西龟个头小,身上带有鲜艳的黄色条纹,市面上卖的也不贵,十块钱二十块钱的,就可买上一只这样的小庞物。物美价廉,又好养活,孩子们喜欢缠着大人买,喜欢上个把月的,新鲜劲过了,就不想养了,随手往河里一扔就完事了。
这些生命力顽强的小东西,适应环境能力强,捕食能力一等一的好,争夺了有限的食物,这样的小环境下,有这么强劲的对手,本地野生鳖龟缺少食物,数量锐减,以至于疏理河道的时候,一只也没见到,也真是让人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