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女孩被体罚到吐血,竟是妈妈的一场炒作:最可怕的恶,是消费别人的善良

人性最大的恶,是消耗别人的善良。

现在看新闻,很考验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和社会经验。一不小心好心办坏事,自己就成了网暴的中心。

前几天,微博网友@小岛里的大海举报【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某班主任体罚6岁孩子送至吐血抢救】的长微博迅速登上热搜,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件发酵后,这位网友陆续发了多条微博,抨击老师的所作所为。

我给大家理理其中的几个要点:

1. 被罚孩子为一年级新生,从小患有哮喘,不能剧烈运动,家长多次跟班主任强调过。且有多条与老师沟通的聊天记录为证。

2. 孩子于2019年12月10日下午被罚跑10圈,放学后坐上车就开始大口吐血。

3. 孩子连续十几天发烧在40度以上,由于孩子对头孢过敏,只能选择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医院没有床位家长每天陪着孩子去门诊输液。

4. 12月底孩子双手控制不住地抖动,孩子从小师从名师学习小提琴,毁于一旦。

5. 许多家长反映涉事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其他家长敢怒不敢言,经常私下询问这个家长事情进展。

6. 涉事老师曾向家长索要了6万块钱的“照顾费”。

7. 家长各种维权手段都用过,全部没有下文,涉事老师依然在上课没有被开除。警方、学校有包庇之嫌。

8. 涉事老师半夜两点跟踪袭击家长头部面部,并威胁若继续维权就杀了家长。

通篇文章看下来,着实对班主任的行径表示气愤!

而女孩那件咳出血的外衣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一时之间,无数网友将该事件转发扩散、各大媒体亦争相报道。

而针对微博中“该事件已投诉半年无人问津”,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迅速成立了专案调查组。

可调查的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请看央视新闻关于这个事件的回应:

体罚吐血是编造、凌晨2点被老师威胁殴打也是谎言、宋老师6万元也是假的、血迹是化妆品和水、医院回应患者家属从未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症状、甚至还发现了雇请水军炒作……

除此之外,教育局也对教师体罚一事也做了查实,央视对该案件也有了进一步的跟踪:

2019年12月10日,老师因该女孩违纪而罚跑10圈,可直至放学被接走,监控显示女孩身体和精神都无异常。

而学校也早已于2019年12月12日暂停涉事老师的班主任职位,学校已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免去其品德学科科组长职务,该老师早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这位“恶意造谣”的家长呢?

有网友气愤为什么她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理。

就在刚刚,广州白云公安已对该家长进行刑拘,理由是因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社会影响力恶劣、涉嫌寻衅滋事。

对此,有网友评论:

惨还是小孩惨,一边被体罚,一边被亲妈消费。

这本该是一件网友们「为正义发声」的温暖故事,却因为刘女士的谎言,让热心网友们的善良和爱心变得一文不值。

在这种事情上消费网友的善良之心,等真出事的时候,还有谁会相信你?还有谁愿意帮助你?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2018年乐清男孩“失联”事件,两个母亲的方式如出一辙。

2018年11月的一个下午,11岁的男孩放学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准时回家,家人迅速报警并在朋友圈和网络上发布寻人的消息。

男孩的家长、老师、同学、亲戚朋友和许多陌生人,都纷纷发布失踪男孩信息帮忙寻找。

然而这个男孩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遍寻无果。

12月4日,这名失踪男孩被找到。

据媒体报道,其实男孩并没有“失踪”,是他的母亲因为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

为了测试丈夫对自己和儿子是否关心和重视,而将男孩藏了起来,自己制造了这起虚假的“失联”风波。

事情发展到这里,真让人哭笑不得。

家人、警方、志愿者、热心人士全力寻找,网络上的网友也一直在为孩子祈祷,希望他平安、尽快回家。

警方一共出警600余人,动用了搜救艇、搜救犬,还有多家公益组织参与,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没想到,这竟然是一场闹剧。

我们庆幸的是孩子并没有丢,可不幸的是,那些善良的人心凉了一半。

在《人性的弱点》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骗子和骗子是不一样的。有些骗子是利用人性的弱点骗,比如贪小便宜,比如爱慕虚荣。

还有些骗子是利用人性中的闪光点来行骗,比如善良,比如同情弱小。

某种程度上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可恨,危害性也更大。

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孩子失踪了,但人们已经变得冷漠,因为被欺骗过,所以已经不再相信、也不愿意帮助任何人了。

那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幸。

其实,另一个最受伤的群体是“积极发声的人”,特别是“网络大V”。

比如这次“哮喘女孩吐血事件”反转后,很多网民跑去大骂为此事发生的大V:

  • “人血馒头好吃吗?”
  • “你们这些该死的营销号。”
  • “你们就知道跟风蹭热度。”
  • “你们差点杀死了老师。”
  • “你们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唔真的是太难过了。碰上这种事发声也不对不发声也不对……

说实话,晓梦在那天晚上看到这条信息的实话也转发了,还@了很多姐妹大V一起转发声讨,甚至去联系这位妈妈是否需要法律援助。

结果……呵呵……

我们怕的不是「被打脸」,更重要的是,似乎这样伤害了无辜的当事人。

以前,我一直推崇村上春树的一句话:“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村上春树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不明真相的较量中,如果我们一开始应该选择站在鸡蛋一方,选择站在弱者的一方,这样才能为鸡蛋争得一个辩解的空间。

如果辩解的结果证明鸡蛋是对的,那我们为“好人没被冤枉”鼓掌。

如果辩解的结果证明鸡蛋是错的,那也无妨啊——坏人还是将受到惩罚,只是延迟了一点而已。

以前吧,我一直觉得“先站在鸡蛋一边”是一种道义,但现在我对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

因为我越来越难以分辨谁是弱者。

比如在这起“体罚吐血事件”里,是家长和孩子是弱者,还是老师是弱者?

家长和孩子看起来很弱,但因为舆论太宠爱孩子了,所以孩子和家长反而成了强者。

老师看起来是强势的一方,但老师最容易被污名化,所以在这个事件里反而成了弱者。

这样的反转事件发生得越多,我们就越难以分辨谁是强者和弱者。

我们看似在帮助弱者,但可能因此却“绞杀”了真正的弱者。

这场自导自演的网络版“狼来了”,伤害的不仅是一位当事人,更是摧毁了本来坚固现在却无比敏感的师生关系,以及这个社会对一个群体的偏见与构陷。

她消耗的不仅是公众的良知与信任,还有一个普通人在受到伤害时,被听见的唯一机会。

从此,可能所有微弱的呼喊都会被当做谣言,真正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即使吐血,也难以向这个社会寻求真正的正义。

在这个谁都可以用键盘和手机制造热点、引导舆论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难以接近真相,我们的信任也被消耗的越来越少。

可是我想,下次遇见这样的事情,我们还应该发声吗?我们还应该释放善意吗?

我想,大概还是会吧。

因为如果在「为永不犯错而从不发声的冷血路人」和「敢于发声却可能被设局下套的热心网友」间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后者。

只要初心是善良的,我们得允许子弹飞一会儿,允许树叶摇晃几下。

善良本身并没有错,即便是被利用的善良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们不是让这件事被看见了吗?

而这正是探寻真相的前提。

曼德拉说:

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也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如果有人在犯罪,那么他的罪行应该得到公众和法律的审判。

如果有人在说谎,那么他的谎言应该在质疑和纠正中被揭穿。

真相会在我们的不断犯错、不断质疑、不断推翻、不断重建中愈来愈清晰。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发声的同时,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容许不同的声音出现,不要对逆流发表言论的人群起攻之。

我们在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站在了“鸡蛋”这一方,就是维护了正义。

因为“石头”也有被冤枉的可能。

更何况,我们真确定自己能分清谁是鸡蛋,谁是石头吗?

任何事件发生时,我们都有发声的权力,甚至义务。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修正自己“判断”,去维护真相。

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判断”,党同伐异,排除异己。

还记得《我们与恶的距离》吗?

通过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受害者家属、罪犯家属、律师、舆论都站在不同的立场来讨论人性的善与恶。

其中,法扶人权律师王赦,在家人、社会都不理解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辩护,旨在了解罪犯犯罪动机,避免悲剧重演。

他的声音振聋发聩:

“他杀了人就应该死,但是不代表要民主法治要跟着一起陪葬。”
“你们都希望他死,媒体舆论也希望他死,但是民主法治是用来讨好人民、讨好媒体的吗?”

就算真的该死的人吧,他也应该跟我们有一样的人权,这是人人生而平等,均等的权利,保护这些人的权利是我的工作,是我想做的工作,是我喜欢的工作。”

“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你有标准答案吗?”

当我们允许有人为“施害者”说话的时候,并不以此表达自己有多“高尚”,也不因此承认自己有多“圣母”,而是在在恻隐之心之余,维护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

柴静说过:“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愤怒会带来力量,这种力量太过危险。

我们希望有一天,法律的力量、良知的力量,都是值得信任的。

而我们在需要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不需要再依靠激起群众的愤怒,不需要借助暴力去惩治暴力,更不需要在面对罪恶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吴镇宇儿子被“逼疯”,自曝有病:假装外向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苦?
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98岁赌王何鸿燊逝世 传承六代留给子女最贵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
24岁翼装飞行的大四女生遇难后,“为自己而活”真的对不起爸妈吗?你的孩子爱上极限运动怎么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