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虽然皇位是抢来的,功绩却被誉为远迈汉唐!

01

引言

明代历史上有许多奇葩皇帝,但是有一个皇帝比较励精图治,一度将明朝的国力推向顶峰。没错,就是永乐大帝,我们熟知的明成祖朱棣。

02

北京王爷

要知道朱棣是明代的第三位皇帝,皇位本来是轮不到他坐的,这是怎么一回事,没错,这是他硬生生从自己侄子手里抢来的。

其实这时也有点奇怪,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就在公元1398年五月份,明代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离世,享年73岁。

下一位皇帝,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这就是建文帝。虽然朱允炆上位之后奉行的是仁政,但是对自己的叔叔不太厚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开始了削藩。

这个故事好像在哪儿听过是不是?汉武帝在继位之后,也这么干过,可是朱允炆没有这么顺利,朱棣派谢贵来监视朱棣,反而惹恼了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

朱元璋的儿子很多,一共24个,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虽说老朱的儿子比较多,但是燕王朱棣被称为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在他10岁那年,父亲登基称帝,他被封为燕王。到了20岁的时候,到了自己的封地,也就是现在的北京。30岁的时候,满身本事的朱棣就外出北伐,并且取得了胜利,这让他的父亲很是满意。

当时皇位本来是由自己的大哥朱标继承的,但是在哥哥38岁的时候,突然暴毙身亡。这件事让朱元璋的内心十分难过,就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立为皇长孙。可能这件事给老朱内心的打击太大,自己没多久就去世了。

03

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朱元璋就在北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是不是又觉得有点熟悉,汉代的八王之乱也是拿着这样的口号反对削藩。好家伙,朱棣连口号也没改,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不过虽然在汉朝时候虽然有过这样的口号,但是好在自己的老爹朱元璋也说过,是这本朱元璋留给自己家后人的《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书中写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诸王训兵以待。

就这样朱元璋以此为理由清君侧,起兵靖难。

朱允炆听说了自己叔叔起兵的消息,就派耿炳文率军攻打朱棣,想要将这次动乱掐死在摇篮里。耿炳文战败之后,黄子澄就建议派李景文率军攻打,这次人更多,直接拿出了50万的兵力。

朱棣长年带兵打仗,一路节节胜利。这时,朱棣身边的谋臣姚广孝也给朱棣出主意。这时南京正是空虚的时候,正是出兵的时候。一路打到了南京城,各地的官员见势,纷纷归降。

建文帝无奈之下,觉得自己没脸见自己的祖宗,活活把自己烧死了。这是《明实录》中的记载。但是《明史》中记载说建文帝失踪了,这就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朱棣自己登上了皇位,是为明成祖。

04

远迈汉唐

即位之后,朱棣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功业。

史书记载:明成祖以武平定天下。

这句话着实名不虚传,为了解决北方的边患,他五次北伐,使得瓦剌、鞑靼被迫称臣。在黑龙江一带,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还曾多次派兵巡视。还派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故而,后人称明成祖的功绩远迈汉唐是不为过的。

你以为朱棣只会打仗吗?他的文治也是相当给力。朱棣在统治期间还进行了一次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书活动,就是我们常听的编修《永乐大典》。聪明的明成祖知道自己得位不正,为了赢得士大夫的支持,朱棣就开展了这次规模宏大的修书活动。这样就笼络了读书人,使得皇位永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次修书活动对历代的古籍进行了全面又大规模的整理,聘请了姚广孝、解缙这些大咖来监修,一部两万多卷的大工程就此完成。除了《永乐大全》,国家还编修了《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四书大全》。

除了这些,明成祖还做了一件对后来影响很大的工程,那就是搬家。也就是把原来的首都南京迁到了自己的老基地北京。

你以为这只是朱元璋想回家了吗?其实不然,但凡在南京定都,基本上都没有逃过短命的结果,大家可以想想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南京国民政府。这个历史定律还不是虚言。

虽然河南汴梁也是定都的地方,但是无险可守,参考北宋灭亡的前车之鉴,就放弃了这个地方。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防范北边的鞑靼、瓦剌。这样一来,出兵、接收消息的速度也就更加便捷。这样一来,父亲朱元璋创下的功业就保住了。

在他统治的生涯里,也就是22年左右,在8000多天中,基本没有一天偷懒,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人。

就这样,大明王朝在他的打拼之下立住了,实乃明之大幸。虽有小瑕,但难掩大瑜。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