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语文的主战场不在课堂
【教学反思二例】
其一 课堂关键问题
【小编观点】:黄厚福老师讲课是启发式教育,他的课堂有充分的讨论。
【课堂观察】:课堂上,黄厚福老师常常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毕之后抛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讨论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求答案,答案没有标准化预设,各种差异化的答案均能得到老师的鼓励或引导,按照黄老师的话说,“只要说得过去,就采用”。有时候,黄老师宁可采用不太完美的学生成果,也不会事先暗示或事后告知参考答案,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成果,有利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启示】:课堂讨论,这种教学策略并不陌生,但各个老师实施起来却差别很大。在我看来,问题设置决定讨论效果。一堂课,只有找准切入点,设置关键问题,才能有效激活文本阅读,“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二 为《西城子》点赞
【小编观点】:决胜语文的主战场不在课堂,而在课外。
【校园观察】:1703班印刷了班报,题为《西城子》(意为鄂西山城,恩高学子),设置有时政热点、大学专栏、阳光副刊等栏目。这份班报由语文老师谭本贡和班主任杨永智担任指导老师。
【教育启示】:语文教材充其量只是一本导游手册,要让学生真正领略文学风光和语文趣味,必须离开教材,奔向广阔的文化空间。比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教材中所说的豪放派词人,但是考试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考他们笔下的婉约词。李清照是教材中说的婉约派,但是她也有豪放之作。所以,只有尽可能多读一些作品,多作一些思考,多写一点东西,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懂语文。
新时代,新高考。如今的语文课必须要拓展,必须要鲜活,必须要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生活中的语文意识一旦觉醒,同学们定能感受到语文的多种功用和迷人魅力。
1703班推送链读:
【生活趣事三则】:
其一 河边散步
某日黄昏,河边散步,朋友问我,“你经常一个人走路不孤独吗?”
我脱口而出,“孤独啊,但我享受这种孤独,感觉挺好的。”
······(朋友无语良久)
其二 河边桃树
带水河岸一树桃,果实累累压了弯腰。
为何着一“了”字?词穷,无意作诗,特以“了”字消解诗句或者联句格式,然图文一发,网友觉出了诗意,纷纷点赞留言,其中,田建国借题发挥,言辞尤美:
小雨入满风轻摇,夜出施州思无调,欲问晴日归何处,带水河畔半树桃。
柳色青青人面桃,花开花落两不娇,春风当年无尽路,始到施南慰辛劳。
其三 每天看书
某日中午,与同事闲聊,她问我,“你是不是每天看书啊?”
我回答,“是的。”
“看什么书呢?”她追问。
“《考点突破》”
······(朋友无语良久)
说明:由于备考需要,我不得不每天阅读《考点突破》,挤占读书时间,一开始挺反感的,但读着读着居然感觉还不错,如果用一种研究和审美的眼光来看,简直是越看越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