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规模的坑道爆破作战,徐帅疲兵弱旅,却赢得敌人无话可说
特种侦察连
2小时前
NO.1469 - 临汾战役
作者:鏖战时刻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自从有了战争以来,防守方的最大的倚仗就是坚固的城楼和城墙。进入现代战争以后各种各样的工事就更多了,战壕、碉堡、地下工事修的越来越坚固,越来越隐蔽,体系化更加成为了力量的倍增器,已经成为进攻方的噩梦。
为了对付防御工事也发展出了更多新的方法与武器,但在精确制导武器出现前,一旦碰到极为坚固的工事,并且因为各种原因直射武器无法使用,就需要一种特别的战法,那就是坑道爆破。
历史记录
▼
地下爆破战例中最有名的,是1917年第三次伊普尔战役期间的梅西纳山脊战役中的爆破,这是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爆破,远在海峡对岸的伦敦和都柏林都有震感,造成了德军两万余人伤亡。
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从红军时代就有使用坑道爆破的实例,在1948年的山西临汾战役中更是使用坑道爆破攻下了坚固设防的临汾城,让临汾城建城以来从未被攻破的神话破灭。
解放后的临汾
下面就详细聊聊坑道爆破在临汾战役的运用。
坚固的卧牛城
▼
临汾是晋南地区一座主要交通枢纽城市,古称「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其处于汾河东岸,形似一座巨牛卧于河岸的土坡之上,故俗称「卧牛城」,而且地形是内城高于外城,天然就易守难攻,所以有建城以来没有被攻破过的说法。自日军占领临汾后一直就进行加固城墙和各种工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的晋绥军又继续进行强化。
最终至临汾战役时,城墙底部厚达30米,城墙顶部厚达10余米可以并行两辆大卡车,护城壕宽达十几米,而且在护城壕的内侧坡壁上又修筑了各种明暗堡工事,只要想渡过护城壕必将笼罩在密集的弹雨下。城内各种碉堡密布,三步一垒五步一堡设防严密。所以当时守军号称这是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阎锡山
老弱一定是残兵吗
▼
当时解放军攻城部队的指挥员是建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徐帅自红军时期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川陕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军事才华非常耀眼。后来颇多坎坷,抗战中期一直在延安因病休养,长时间没有指挥部队。徐帅一直希望重返前线,但因考虑他的身体情况,中央没允许。
直到1947年初夏,因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已经没法给徐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中央决定安排徐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去他的老家山西工作。1947年6月徐帅到达太行地区上任,这时候正好是刘邓大军准备南下发动鲁西南战役,并接着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大反攻序幕的时候。
胡宗南
刘邓大军共计带走了四个野战纵队加上司令部机关共计13万余人,留下的部队主要是地方部队以及起义的38军等部队。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部队和补充兵力,成为徐帅上任后的首要工作,其中将原4纵队第22旅,太岳军区第23旅及太岳军区直属机关和第19、第20、第21军分区3个基干团合编成8纵成为徐帅在山西作战的野战军主力。9、10、11纵全部进入外线作战不归徐帅指挥。
此时的8纵尚未经过大战历练,战斗骨干少,经验缺乏,装备别说和蒋介石中央军或是晋绥军相比,就在晋冀鲁豫野战军里也算装备差的。就这样徐帅仍然通过借调友邻部队等方法,在运城战役中取得胜利,果然时宝刀不老,指挥能力不俗。这样,临汾就成为晋南地区阎锡山部唯一的据点了,始终威胁我军后方,所以必须先解决临汾才能无后顾之忧。
解放战争时期的徐向前
战役进程
▼
临汾守军一开始是胡宗南30师的一个旅,其他胡系都已逃回陕西所以一直催促阎锡山派部队来接防。最终阎锡山派66师前来,最终那个旅也没有走,加上逃过来的晋南各县的杂系武装人员,一共将近三万人。
阎锡山部的一个作战特点是野战拉跨,长于坚守,这一点日军也很赞同,抗战后期明知道阎部搞所谓曲线救国,投降的部队实际仍与阎有联系,但就因为他们善于防守可以解放日军主力出来而睁一眼闭一眼。
自运城胜利后,徐帅一直没有放松。以8纵仅有的2万余人肯定不能完成接下来的作战任务,所以1948年2月太行军区独立第1、第2旅和改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的华东1纵独立师合编为13纵。这个原华东1纵独立师的前身,就是名扬天下的「皮旅」。和当时还没多少大战经验的太行独1旅、独2旅比起来,历经中原突围,华东历次恶战的皮旅,自然是新成立的13纵核心战斗力所在。
2月3日组成以徐向前为司令员的临汾前线指挥所,统一指挥本军区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炮兵团和太岳军区8个团及晋绥军区两个旅,兵力总计53,000余人完成了对临汾的包围。
而当时徐帅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直射武器,尤其是攻城最有用的大口径火炮,所以根据现有装备情况决定采取「土行孙」战法,即以掘进坑道放置炸药摧毁守军工事的作战方法来达到作战目的。
临汾战役形势图
经综合考虑,徐帅决定集中兵力进攻城东。因为城西是汾河,城北城南是平原没有隐蔽物,城东是同蒲铁路和火车站,有几十节车皮可以掩护部队进攻。而阎军也考虑到这点所以城东也是严密设防。
3月7日战斗开始,首先夺占机场断绝阎军外援。接着开始拔除外围据点,一开始的进攻非常不顺利,刚打开的突破口很快就被阎军炮火覆盖,23日和27日第13纵队两攻东关未克损失很大只能退了回来。一时间下面各级指挥员有些丧失信心,纷纷想改变进攻重点。
徐帅在敌人释放过毒气的前沿阵地
徐帅专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统一大家思想,仍以城东为攻击重点,重新开始的进攻首先以开挖坑道向敌接近,为了有效避免伤亡采取坑道顶上盖门板,门板上面再覆盖厚土层的方法。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门板,当地政府积极发动群众近一个星期就捐献了10万多块,整个战役期间周边数百里的门板全部收集一空,最终达到14万多块,有效的帮助部队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经过接近十天的努力,4月10日8纵23旅所挖掘的东关外工事下的三条坑道同时爆破成功,23旅和13纵37旅在火力掩护下,攻占东关城墙外所有阵地,66师守敌大部被歼,其余逃向城墙下要求进城被弹压后只得依托城墙重新布防。
挖掘地道的解放军战士
临汾城的防御工事是相当坚固的,城墙平均约四丈高、六丈宽,城周挖了又宽又深的外壕,构筑了很多碉堡,火力可以互相支援,构成严密的火力网。城墙上设有三层火力口,壕底均筑有侧防工事,壕内沿还设水泥伏地碉。并且吸取外围失守的教训在护城壕内埋设了许多大缸专门有人监听地下声响,发现后就组织开挖坑道对我军的坑道进行破坏。
坑道站的特点是谁发现的早谁占优势,主要作战手段就是爆破,为了破坏我军坑道守军,守军甚至请空军出动重型轰炸机以重磅炸弹进行破坏。但三次轰炸的效果很一般,没有造成我军重大伤亡,而且挖掘进度也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只得作罢。
但有时还会有些收获,守军自以为得计,谁知其实是我军具有冀中地道战经验的指战员搞得上下层地道的作战手法。也就是上面挖一层掩护地道就让守军以为是破坏完成了,其实下面还有一层主地道那才是准备爆破用的。
5月1日,13纵从城东南调至城东,与8纵合兵一处准备一举突破城防,而城内守军在5月9日弹药即告不足,军心士气大为跌落。5月16日8纵地道挖掘及炸药装填即告完成,准备实施爆破。在战前徐帅为鼓舞士气宣布第一个攻进内城的部队会被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部队士气高涨,纷纷准备建功立业。
突破城墙的解放军
5月17日守军有可能发现了两条地道,为保险起见,我军决定提前发动总攻。19时30分随着两声巨响,东城墙被炸开两道宽约30余米的缺口,攻城部队立即冲进突破口。经过激烈战斗至当晚24时即全歼守军。守军总指挥梁培横下令由西门突围,过汾河不远,梁培璜即被俘。
战后总结
▼
临汾战役历时72天,以我军最终攻占临汾而结束。共计歼2.5万余人,使太岳和吕梁根据地连成一片,为进军晋中最终消灭阎锡山主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战斗中我军伤亡1.3万余人,伤亡率接近30%而且主要损失为一线步兵,可见战斗激烈程度。
临汾战役庆功大会
战后徐帅总结「损失很大,锻炼很大,胜利很大」,8纵23旅被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在建国70周年大阅兵中,临汾旅的战旗也光荣的通过了天安门。临汾战役以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坑道爆破载入史册,徐帅的军事才能也铭记在战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