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苏庆龙|秋之吟
文/苏庆龙
窗外雨淋淋,风绕有回音,一壶香茗谁来品?寂静夜,写文。
说起来秋,我们会想到丰收,遍地金黄,硕果累累,有农民朋友的笑颜,有学子登科的喜悦,有付出艰辛的回报,也有情谊重逢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秋已不单单是季节的含义,也不仅是单一的一个汉字,不同的时间,地域与环境的用法也赋予它许多不同的含义。
就像当年秦皇汉武的千秋伟业;自古廉洁官吏的明察秋毫;让人神往的春花秋月夜;彼此相持的各有千秋;佳人思恋的望穿秋水;风卷残云的秋风扫落叶;家人团聚的中秋佳节;时有遇见的多事之秋;凄美哀叹的秋风萧瑟,等等,这一个秋,可谓是包罗万象,写尽世间喜怒哀乐。
许多时候秋又被定义在“愁”上。
如宋·刘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杨万里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还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古今名句数不胜数,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叹秋,愁秋呢?失意时遇到秋凉,会有一种无助的感觉,任遍地金黄,眼里没有一种美好,再伴点秋雨,内心更是忧伤。每个人都有潜藏在心底的寂寥,虽不能被秋左右,但能被秋激发,或许是独步小河畔,或许是据理力争时,或许是思亲怀乡中。
秋早已被人们融情于内,如其说是季节的代名词?到不如说是内心与情感的外现。看来本不相干的事物,却又环环相扣,有着千丝万缕。
又何尝单单秋是这样呢!别的事物甚至万物,哪个没有联系呢?大部分人都忙于生活与工作,不是他们不去考虑这种事物的联系,而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思索,又有多少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大部分人还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再比如高考的考生,选专业为了好找工作,而不是童年那会的愿望,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是自己变了还是社会变了?谁又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就像“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又有几人能做到?替代的无非是生活琐事。
结婚,生子、买房、上学……
当然少了这些也不能叫完整的生活。喧嚣灯火,觥筹交错,现代人是斑斓多彩的,有些人嘲讽古人的生活单调,跟现在比是单一许多,但是我坚信那时候的人不寂寞,他们应该比现在的人更能静心,追逐人与自然的和谐,比如《周易》《奇门遁甲》《河图》《洛书》《黄帝内经》这些经典,还有“经络”的起源,实在想不出古人是怎么创造的,就现代科学的发展程度,都难涉及万分之一,不得不感慨古人智慧的高深莫测,若能用之一二,不敢想象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任何事都不是无缘无故,比如现在开始弘扬传统文化,追古溯源,相信也绝非偶然。
本来吟秋,却吟出来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原来万物真的是一个本源。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是宇宙真理。
换了壶茶,继续品……
转自胶东散文年选
苏庆龙,菏泽市牡丹区人,1989年生,年少时难以解惑,取笔名三恨,回首凝望,付之一笑。 房地产从业者,工程师,建造师,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喜欢文学,历史、诗词,曾获过诗词奖项,有作品发表于杂志,微刊等公众号,唯愿书中耕耘,求静,静中求升华。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