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展播】数字农业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农业稳,天下安。然而,伴随着广大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趋势明显,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乡村振兴的“堵点”。我市审时度势、攻坚破难,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将“堵点”各个击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注入了强劲活力。

“数字+党建”破解谁来种地

金秋时节,走进周村区王村镇彭东村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各种瓜果蔬菜在五彩缤纷、立体无土栽培设施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道既可饱眼福又可饱口福的靓丽风景。

记者采访时获悉,占地30余亩的4个温室大棚,只有10人在管理,而且他们都不是彭东村村民,竟然都是来自附近平楼村的村民。“彭东村有适合发展数字化规模种植的土地资源,平楼村有种植瓜果蔬菜的经验技术,我们成立了'联村党委’,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携手助力乡村振兴。”该园区项目负责人、平楼村党支部书记丁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2020年,王村镇为了连片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解决土地撂荒和人才短缺等问题,引导平楼村、彭东村组建“联村党委”,注册成立淄博彭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物联网、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建设4座占地30余亩的高标准无土栽培数字智能大棚,用来发展有机西红柿、黄瓜、水果彩椒等瓜果蔬菜产业,产品一上市就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拿小西红柿来说,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数字化种植模式用人量减少三分之二,施肥、用水均可节约三分之一,而产量却能提升200%左右,市场价格高出50%左右,效益不是一般的好啊!”丁志强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我市聚力推动数字技术在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端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已改造农业企业、园区、基地88家,全市建成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数字车间23个,数字大田30万亩,数字农业已在鲁中大地全面开花。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的有力支撑,“联村党委”通过数字+党建引领,实现资源整合、利益共享,打通了乡村振兴路上人才短缺的“堵点”。

 “一张网”实现购种管收

轻点鼠标,打开张店区农舍云数字化农业园区的物联网,水肥药精准施用、农机智能作业、病虫害智能预警等便可全部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如何把地种好?“一张网”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数字农业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通信、传感互联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综合应用。目前,数字农业普遍是局部智能化控制,而我们力求通过系统物联网接入接口、数据共享挖掘分析、数据交换等,为种植户提供从购、种、管、收一体化全方位物联网服务模式。”张店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胡建说,数字农业投资成本高、操作流程复杂是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投入成本,减少操作难度,让数字更接地气,张店区成立了山东齐享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数字信息技术的同时,与相关设备生产企业合作研发数字信息设备,从而不仅大大降低了各种智能传感设备的价格,而且使用更具针对性、维护更加便利、培训更加实用。“我们目前主要开发的设施农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以改造占地4亩的蔬菜大棚为例,从配备各种远程智能控制设备到各种数据分析应用,4万元就能搞定,这个费用一般种植户都能接受,关键是全面解决了如何把地种好的问题。”

据了解,这只是我市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力度,我市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农大等18家一流科研院所,与阿里、中建材、中国供销、中化集团、京东等23家头部企业产学研合作,合作推进了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山东仓)、京东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华腾牧业、淄博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区等一批标杆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打造多主体互利共赢的数字赋能生态圈。

(来源:淄博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