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云拾贝之 | 诗化湛园

▲  湛园之桂堂
南花厅改称湛园,是武将云集到文士荟萃的转变,是刀光剑影到书声琅琅的飞跃,是意境、意趣的升华。南花厅是自在的,湛园是诗化的。冬雪夏雨,秋月春花,在文德武功的映射下,时而清旷,时而迷蒙;时而委婉,时而壮美;时而人影绰绰,时而沉默寂寥……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喟,让那些飘过湛园、散落天涯的花儿,寻得梦中的乡愁。从西云书院到大理一中一个世纪半的历史长河,朵朵浪花飞溅、涤荡时空;耀眼的群星,消逝了的、没消逝的,湛园都是他们魂牵梦绕的诗意栖居之所。

一、肇建南花厅:醉里挑灯看剑,抱定必死之心

同治十年冬,轰轰烈烈的杜文秀起义归于沉寂。
墙倒屋塌的大理城因大兴土木而热闹起来,杨玉科作为清廷平乱功臣,此时已到人生巅峰。钦赐黄马褂、赏头品顶戴、封二等男爵、号瑚松额巴图鲁、署云南提督。当安坐于大理城中轴线上的府第拔地而起,杨玉科仰视高敞壮丽的亭台楼阁,内心波澜起伏,说不清是功成名就的快意,还是山河破碎的悲凉。值此内忧外患、四方扰攘之际,苦心营造的家园恐难成终老之所,面对花园想必了无情趣,省事地命名为东花厅、南花厅、北花厅。
▲  杨玉科将军
男爵府第,既是家,也是国。辕门高耸,鼓角争鸣;飞马传檄,边患频仍。议事厅(今中天井)上寒光闪闪,武将林立,赫赫武功笼罩下的南花厅,虽为休闲宴娭之地,钟鸣鼎食,觥筹交错,却水波凝重,草木肃杀。法越事起,年近半百的杨玉科又将出征。回想戎马倥偬的一生,没有死于忠君平乱,恐要死于御侮疆场。也许,马革裹尸才是武者最好的归宿。醉里挑灯看剑,不禁热泪横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剑气所向,落英纷坠,已抱定必死之心。
▲  早期校园图
文以载道,武以宣德。武运长久不如文运勃兴,开化边疆、启迪民智,惟有办学一途。走了,不回来了,爵府、田产、盐灶、铺面,不要了,拿出来办学吧。杨玉科从容安排完身后事,大军开拔,山路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回望苍洱,他投来欣慰的最后一瞥:不经年,文献名邦定将人文蔚起。
光绪十一年,法军以重兵攻击镇南关,杨玉科开关搦战,高呼:“吾百战余生,今得死所矣!”中炮亡,谥武愍,妻牛氏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是非曲直,难以评说。同样苦撑晚清危局的李文忠公,有一诗颇能代表杨武愍公那一代人的心境际遇。诗云: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一百五十年的御辱图强,神州大地已是沧桑巨变。今年,公元2020年,审视自我,环视全球,“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言犹在耳!

二、宋湘种松碑:惜民族之多难,哀民生之多艰

不知何时何人将种松碑移驻湛园,这是我见过的安排文物最为妥帖的一例。种松碑诗书双绝的人文主义情怀犹如明灯,照亮着湛园的一草一木。假如宋湘在天有灵,也是深感欣慰的,仔细思量,作品能与不同时代的优秀学子对视、对话,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  种松碑(湛园内)
嘉庆十八年,宋湘万里南行,出守云南。实职曲靖知府,中间曾代理广南、大理、顺宁、永昌、楚雄等府及迤西、迤南道尹,他热心公益,广受赞扬。在吏治民生方面成就卓越,官声甚佳。留滇十三载,对云南的山山水水极其热爱,沿途触景生情,写下了不少发自肺腑、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
点苍山造林是宋湘热心公益光彩灿烂的一笔。在任迤西道尹期间,宋湘植柳于大理城西以防洪,又买松子3石,让百姓种于三塔寺后。数年后,听说松树已高盈一丈,葱翠成林,宋湘欣喜若狂,挥毫作诗三首抒发感慨。其一: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其二: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催。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其三: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
▲  种松碑碑文
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宋湘在梦中与世长辞。他一生安贫乐道,把俸禄大部分用于为民众谋福利,家徒四壁,清贫到死后无钱办丧事。其灵柩奉旨从湖北移归故乡梅县,寄厝于城西,无葬身之地达90年。直到民国六年,梅县父老乡亲捐款修墓,才得以安葬。2009年,我至宋湘故居瞻仰,念及至此,思绪难平,游人如织,唯我垂泪。
是的,多情应笑我,惜民族之多难,哀民生之多艰,叹命运之多舛。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先哲抱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情怀,给世人以大爱,予自然以赞美,华章墨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华文化五千年维于一系,延绵不绝,照耀着万里锦绣河山。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人文主义精神永远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明灯。

三、此心系天下:西云学子多才俊,文德武功冠滇西

从西云书院到大理一中,我们的校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弦歌不断,斯文在兹;不变的是读书人云集、人才辈出;不变的是我们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依。
▲  西云书院校门(早期)
▲  西云书院校门(80年代)
▲  西云书院校门(现在)
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多少西云学子抛头颅、洒热血,在历史洪流中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
为国求贤,广开文运,我们叫西云书院;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我们叫迤西高等学堂;教育救国,培养新式教师,我们叫师范学堂;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我们叫省立第二模范中学堂;为人民共和国培养建设人才,我们叫大理人民中学……每一次更名,每一次教学内容的转变,无不体现世界的大势、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觉醒;无不体现着面向时代、面向祖国、面向人民。
西云学子多才俊,文德武功冠滇西。科举时代,我们的人能高中解元;甲午战败,我们的人东渡日本,去看看人家如何维新图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我们的人远赴莫斯科,去看看别人怎样干革命;抗战爆发,我们的人拿起枪奔赴战场;解放战争,我们的人舍生忘死,为人民打江山;疫情肆虐,我们的人逆行险境,挽救生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的人、千千万万的人又在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可谓:“八千贤达芬芳四海;十万学生灿烂三迤。”
▲  文成武德(部分杰出校友)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我们的人著作等身,有学士、硕士、博士、院士,有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翻译家、科学家……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的人心忧天下,功在民族,有军事家,有少将、中将、上将,有志士、战士、烈士……可谓:“气冲霄汉,报国武功垂禹甸;光射斗牛,树人文德泽云滇。”
同学们,“学业盼成功,为明日,期乎明日;少年须努力,得今朝,失也今朝。”先烈先贤的事迹历历在目,我们在校的,有何理由辜负韶华、不肯攀登;我们毕业了的,有何理由随意懈怠、无所作为。

四、诗意的乡愁:玉洱银苍俊万里,白山黑水任奔流

国运衰微,民生凋敝;列强虎视,任人宰割。民族危亡之际,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多少西云学子告别银苍玉洱,踏上救国救民的漫漫征程。
一个孩子生下来,父母寄予多少美好的憧憬;一家人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滇西最高学府”,又寄予多少美好的畅想;一个懵懂少年负笈大理,又接受了何等的教育和熏陶,以至于背井离乡,义无反顾走上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艰险而光辉的道路。
王复生辗转东北、陕北播散革命火种,每当命悬一线时,他总是在心里默默哼唱儿时的祥云小调,怀念亲人和家乡。在日本侵略者的监狱里,他强忍着浑身的伤痛,向狱友回忆了美好的中学时光,深情讲述了苍山的壮丽、洱海的柔情,那是怎样的不眠之夜呵!次日,王复生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王复生、王德三是觉醒者、觉悟者,他们是孤独的、悲壮的;为了唤醒民众,献身成仁,铁血丹心可昭日月。
▲  王复生
2011年,我到牡丹江、哈尔滨等地寻访东北抗联的足迹,参观了依兰城战斗遗迹,到宝清县向周保中铜像献花。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惊异:“周保中是你们那里人呐?”“和你一样是白族呐?”“还一个学校呐?”是啊,人们不禁要问,一个从小讲白族话的人,到满大街东北话的地方干嘛?从祖国的最南端跑到最北端、离开银苍玉洱到林海雪原过苦日子、去拼命干嘛?为的是啥?
▲  周保中
毛主席评价周保中: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周保中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赋诗以明志,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浩然之气溢于言表。诗云:生世若许漫悠悠,几人搏得真自由。劝君别提往年事,昨日少年今白头。好花繁盛二三月,叶落枝枯八九秋。美酒佳肴难得醉,除尽丑虏方解愁。玉洱银苍俊万里,白山黑水任奔流。何时尽驱倭寇去,挥剑遥指渡瀛洲。每当在雪花飘舞、寒风刺骨的原始森林里被冻醒,周保中肯定会想起江山如画、稻浪翻滚的故乡。
▲  周保中之女回访父亲母校(图片来自“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公众号)
我们有幸生于斯,长于斯。火把和红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诗歌意象;银苍玉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诗歌意象;湛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诗歌意象。因为爱家乡,所以爱祖国;因为爱家人,所以爱人民。杰出校友的英雄事迹,我们难以企及,但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常怀一颗赤子之心,这是能做到的,是一定能做到的。

五、今生已许国:创业维艰苦千重,砺剑岂止十年功

创业维艰苦千重,砺剑岂止十年功。日月星辰不忍顾,风雨雷电大河东。这是战友罗荣怀讴歌歼10战机、讴歌宋文骢所作的诗。
▲  宋文骢先生
宋文骢,省立大理中学初25班学生,大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
宋文骢在这里读书时,这所学校已经存在了60多年。先烈的事迹鼓舞着他,先贤的教诲感染着他。时值烽火连天抗战岁月,他目睹了日寇飞机对昆明狂轰滥炸的惨烈情景,从此树立了报国强国的远大理想。受进步思想的感召,宋文骢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一名侦察员,出生入死,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英勇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宋文骢成为长春空军第二航校第一期学员,并在空军任飞机机械师、机械长。抗美援朝期间,他又目睹了美军飞机如入无人之境的狂傲、敌我装备的悬殊,更加坚定了为国铸剑的决心。
出于保密,宋文骢从此消失在熟悉的人群之中。搞了几十年的国防科技,父母兄弟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弟弟宋文鸿到沈阳探望他,见到满屋子的医学书籍,误以为哥哥已改行当医生。由于成就卓越,敌对势力对他暗箭频发,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后安,国家不得不对他加强警卫,重点保护。2009年10月1日,宋文骢受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当歼10战机在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幕,感动了中国。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他是歼10战机总设计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诗人刘纯羿女士被宋文骢的爱国情、报国志所感动,调寄鹧鸪天以咏之,词曰:少小离家别湛园,古稀拾忆古松前。从戎救国凌云志,逐梦飞天热血男。勤发奋,苦攻坚,丹心铸剑啸尘寰。铁鹰飒爽龙魂在,重器丰碑铭俊彦。
2009年的一天,宋文骢回到阔别63载的湛园,追忆青春年华和儿时趣事,哼唱起省立大理中学校歌:“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的期望……”
▲  宋文骢先生回访母校1
▲  宋文骢先生回访母校2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宋文骢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高深的学术造诣,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宋文骢把诗写在蓝天上,也把诗写在湛园里。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今天,西云学子,多得都无法历数他们名字的西云学子,像宋文骢一样,好比镶嵌在祖国各地的一颗颗珍珠,为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梦想,无私拼搏,接力奋斗,他们必将、必定续写更加壮阔的英雄史诗。

六、人民守护神:西行渡厄冬寒怯,白衣飒飒天下安

2020年,跨越冬与春,经历死与生。
新冠疫情突袭而至,来势汹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党中央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四面八方驰援武汉。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抗疫斗争。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又见西云学子的坚毅身影。
▲  施劲东在武汉1
▲  施劲东在武汉2
施劲东,白族,剑川人,大理一中高177班学生;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参加非典战疫;2013年春作为主治医师发现全球首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者;2016年赴新疆泽普参与肺结核防控;2018年赴西南边疆扑灭麻疹疫情;2020年提前终止意大利进修,带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50人医疗队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并坚守到最后。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施劲东和同事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脸颊被口罩勒出血痕,甚至溃烂,双手因汗水长时间浸泡而发白……在同病毒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他深情地写下了豪气干云的战歌。其一:汹汹新冠乱江汉,壮士五十学南山。西行渡厄冬寒怯,白衣飒飒天下安。其二:援鄂不怕征途远,雷神山下结金兰。四壁转瞬焕新颜,挥戈反日破新冠。其三:荆楚逐鹿吴天舒,残阳如血碧长空;繁星寄语月同天,黄家湖畔越乡思。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赤胆忠心。他把荡气回肠的诗歌写在雷神山上,也写在了湛园里。
▲  施劲东带领团队驰援武汉
千万人口大市关闭通道,只有中国敢于这样坚定决策,敢于这样主动牺牲;一声号令,一小时内举国动员完毕、全部就位,14亿人信心坚定,众志成城,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只有中国能做到;一声令下,党员先行、子弟兵先行,4万余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只有党领导下人民共和国能做到……此次,每个人空前感受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今天,当我们安享宁静之时,无比怀念为建立这个制度而奋斗的先烈张伯简、王复生、王德三、施介、周保中,仿佛看到了他们从遥远的天际,向我们投来欣慰的目光。

七、诗词咏湛园:大门楹联有佳话,泰斗合璧颂西云

杨玉科堆山凿池,苻花养鱼,肇建南花厅,本为血雨腥风过后营造的心灵休憩之所,然而从他捐产办学那天起,即注定了武者的故地必将变成文人的雅苑——湛园。
仅隔十七年,提督军门已成文人集会、敲棋醉酒之所。何处酒生香,西云有桂堂。秋风吹客醉,月夜照杯凉。酝酿纯炉火,扶疏映屋梁。与君削熊白,坐待熟鹅黄。这是贺宗章《湛园八咏》中的一首。光绪二十年,西云书院修葺一新,太和县令刘安科在湛园举办诗会,大飨宾客。席间,贺宗章吟成八首,以原稿刻之,留存至今。
▲  2019年8月24日云南省诗词学会众诗家聚首大理一中
2019年初,我到校友、文学家、诗坛泰斗、云南省诗词学会原会长张文勋家中拜访。期间,说到学校近期举行征联活动,张先生深情回忆起在母校的学习时光,欣然撰联,颂曰:银苍毓秀西云书院多俊杰;玉洱钟灵南诏故都盛文明。后受学校委托,我到著名学者、书坛泰斗、云南省诗词学会原会长赵浩如家中请墨宝,赵先生欣然应允,一挥而就。泰斗合璧,熠熠生辉,该联现高悬于校本部大门上。不几日,赵先生打电话对我说:他专门找资料看了看,为大理一中厚重的历史、璀璨的群星所折服,夜不能寐,也撰一联,颂曰:此地有银苍玉洱风花雪月、得山水之灵气,百年黉宫育才俊;是能承文献名邦礼乐诗书、继优良之校训,三迤学子奉中华。该联由赵先生撰并书,现高悬于分部大门上。
▲  校本部门联(张文勋先生题,赵浩如先生书)
▲  校本部门联(赵浩如先生手迹)
▲  校分部门联(赵浩如先生撰并书)
▲  张文勋先生(右1)
▲  张文勋先生撰联时情景(右1)
怀着对百年名校的景仰,2019年8月,云南省诗词学会众诗家来到大理一中参观,以深情的笔触抒写壮美华章。副会长周崇文诗云:五府三厅赖远谋,西云流韵写春秋。文经武纬育梁栋,自列黉门第一流。副会长马培祥诗云:苍山浩浩护贤楼,文脉留香消吾愁。人杰书中多有彩,黉宫学子四方求。副会长马昆华首尾嵌西云二字作联曰:西陆灿星辰,苍峰十九,山萦瑞霭;南邦重文献,学子三千,志奋青云。副会长孙继云诗云:长风颂高义,世代重人文。洱海波澜阔,苍山冰雪纯。星辰参北斗,才俊出西云。春雨灌桃李,南中谁与伦?此外,云南当代诗联名家周崇舜、李学彦、尹凤春、杨柏森、郭学谦、窦华、李琼华、赵嘉鸿均有吟咏,数量之大,质量之优,虽赫赫名胜犹不能及。限于篇幅,不再枚举。
▲  众诗人参观校园中天井
历经150年风风雨雨,湛园日臻完善,骚人墨客的诗词、楹联点缀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大理一中师生陶怡情操的理想之地。无疑,湛园诗联是湛园文学最闪亮的一笔。
▲  校园之古井
▲  校园之罗汉松
▲  校园之西云书院碑正面
▲  校园之西云书院碑背面
将散落于各种书刊的湛园诗联完整集纳、笺注,一直是我的理想,因俗务缠身而不能,犹夙夜在心。

八、光彩的符号:人生若得再年少,定回母校做学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班的教室就在湛园,时常碰到大理一中毕业生和曾在校任教的老师重游湛园。我至今还记得,有一位原在大理一中任物理老师、后为西南师大教授的长者,带着6位同事参观湛园,提醒我不要坐在石头上看书,凉。说,你们年轻的时候不觉得,老了就会落下毛病。他询问了其他几位老师的近况,讲述了湛园的一些逸闻轶事,非常生动。他还说,能在这里上学,你们是幸福的,你们现在不觉得,将来会总想回来看看。
工作以后,天南地北遇见大理一中校友,大家都不由自主讲起自己的中学时光,谈论校史,互相了解大理一中教学和建设的近况,都有重游湛园的梦想。
“三尺琼台,笑点满天星斗;百年花树,引来四海凤凰。”湛园深厚的人文积淀是其他中学所不具备的,至少是罕见的。西云荣光是一代一代师生拼搏奋斗挣来的,荣光照耀着我们奋勇前行。
“苍洱人文,涵养百年书院;西云校训,化为几阵风雷。”这是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朱籍为大理一中撰写的对联,说得真好。银苍玉洱是我们的故乡,大理一中是我们的母校。别人问我们,我们都会满怀自豪地回答:我是大理的。我是大理一中毕业的。
我们都是西云人,这是一生光彩的符号。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与奇花异木为伴,我们与火热青春为伴;更不要忘记,我们与良师益友为伴;我们与英雄史诗为伴。
中国是诗的国度,湛园是诗的校园。
湛园是诗意栖居的大地,是诗意栖居的梦境,是诗意栖居的乡愁。
“洱海涛声,梦回水击三千里;苍山雪色,气养人生二百年。”这是云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刘金保为大理一中撰写的对联。是啊,羡长江之无穷,叹人生之须臾,可惜,哪有二百年。此时此刻,读来有控制不住感情的味道。
当年,三年,我们曾是湛园的主人。时光荏苒,不觉间,离开湛园已二十四年。那些和我一起在湛园相伴的俊男靓女,在成为社会栋梁的同时,身材正在变形走样。当年曾给我无限滋养的老师,或满头银发,或步履蹒跚。唯有不变的是深埋在心中的湛园情怀。
我的恩师何贵荣先生曾讲起,1985年,他大学毕业分配时的三个选择,他说,再来一回,他依然选择到大理一中当老师。
我说,人生若得再年少,定回母校做学生。而且继续做他的学生。
▲  赵文宣校友赠联(左1赵文宣,右1何贵荣先生)

作者系大理一中高177班毕业生,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春城晚报副总编辑,云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作者:赵文宣

编辑:西云拾贝编委

(0)

相关推荐

  • 云南古代名人——窦欲峻

    窦欲峻(公元1764年-1837年),字仰之,号层峰,又号松溪,今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竹基村淑基小组人.清乾隆(1790年)已酉科选拔贡生,之后步入仕途,选授云南县(今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教谕,历 ...

  • 光绪年间滇西最大书院

    西云书院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原为清军将领杨玉科爵府,清同治十三年(1873年),以回族领袖杜文秀为首的各族反清起义被清政府镇压后,杨玉科便在原明伦堂.杜公祠.中和书院.崇敬书院以及57户居 ...

  • 林超民:云南名称的由来

    我们生活在云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云南"名称的由来.有人说,云南是因为它在云岭之南.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不正确的.云岭这个名称大约是出现在唐代.据<资治通鉴> ...

  • 这些云南老牌子被认定为“云南老字号”,你一定见过!

    每个云南小伙伴的心中 都有几个叫得上口的"老字号" 这些"老字号"们 经历时间的磨砺 依旧"响当当地"站立在人们的心中 近日,云南老字号专家 ...

  • 云南的书院

    云南的书院 段芸 书院是唐以来由各地方组建的独立教育机构,由地方官绅聘请饱学之士担任山长,主持书院工作并教授学员,所教内容主要以八股.试帖诗.策论.律赋等内容为主,多由地方官绅捐资修建,并置学产,以租 ...

  • 云南省造大清铜币丙午云二十文大云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云"二十文红铜币一枚,近未使用至完全未使用品

  • 云南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修建在龟壳之上,来此一定要吃豆腐

    云南省散落着大小不等30多个古镇古城,不仅风光优美,文化底蕴相当厚重悠远,大理.丽江更是举世闻名.在云南红河州有座比大理.丽江两座古城还要久远的古城,名为石屏古城. 石屏古城坐落于红河州石屏县,早在楚 ...

  • 知道大理最早的书院吗?闲游完苍麓书院,你就明白了

    大理苍麓书院,每次去苍山感通寺.寂照庵.感通索道等游玩,都会从其旁边经过,每次都充满了好奇和许多疑问.选了个空闲的日子,决定对其旅行参观.学习和拜访.一探才知道,大理苍麓书院是大理创建最早的书院,文化 ...

  • 通州西集宝华樱桃采摘园,果香不怕巷子深,樱桃鲜红欲滴引客来!

    又是一年一度采摘时,一树樱桃带雨红.西集宝华樱桃采摘已经开始,你是否也已经准备好放下城市的喧嚣一同去西集,去感受那里红彤彤的樱桃以及别具一格的农家情趣.. 北京通州西集宝华樱桃采摘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 ...

  • 北京通州西集长明樱桃采摘园,边摘樱桃边来场烧烤BBQ,品种超多

    北京通州区哪里采摘樱桃比较好?5.6月份,北京通州区种植的樱桃可以采摘了, 不知道去哪个采摘园好呢?通州的采摘园还真不少,有好多可以采摘樱桃很不错的地方,下面就推荐这处樱桃采摘,通州西集长明樱桃采摘园 ...

  • 张西云丨​父亲

    父 亲  文/张西云  父亲的脊背不再挺拔 他佝偻的腰身 就像悬挂在屋檐下那张陈年的弯弓 在暮色中静默 他再也没有力气把太阳 从东山背到西山 也无法挑起那根被他的肩头 磨成黑亮的桑木扁担 两只盛满泉水 ...

  • 散文天地•张西云作品‖总第922期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豆豆 文/张西云(山西) 豆豆是我家养的一只小泰迪狗. 在它到来之前,我们也养过一条小狗,名字叫小黑.小黑是一只普通的柴狗,抱回来不长 ...

  • 小说前沿·张西云、吕志荣作品‖总第907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作者简介]张西云.吕志荣.(排名不分先后) 小年 文/张西云(辽宁) 多年以来,我都不曾忘记那个小年. 那年我好像十三四岁.一进入腊月,母亲就让我的父亲到集市上去买染线的颜料,颜料 ...

  • 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揭牌启动

    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揭牌启动 苏君 张旭晨揭牌 宋奋吉 齐永刚 张延保出席仪式 1月7日上午,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揭牌启动仪式举行,市委书记苏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旭晨揭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奋吉,市政协 ...

  • 张西云丨我的三位老师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影响你,他们极有可能就是你的老师.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三位老师让我至今铭记在心. 第一位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她叫王喜英.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填写的资料中关于小学&qu ...

  • 苏州园林书法之一:云水相忘网师园

    在苏州园林中,我去得最多的当属网师园.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它地处姑苏古城的东南,远离闹市,不像拙政园.狮子林.留园一样毗邻繁华的商业区,地远心自偏,能够带来真正的城市山林的感受.其二,它和怡园一样,是苏 ...

  • 张西云丨就像一阵风

    就像一阵风 文/张西云 难道 真的就像那阵风 划过五月的清凉 没有一丝温度 不去惊扰世界 让那些蔷薇和丁香 依然静默 这里的风景 一点也不像此刻的心情 长在大树下的小草 还有多次用心讴歌的车前子 却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