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记方剂19-清脏腑热:芍药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本节课所涉及的三个方剂都是治疗热性泻痢的常用方,学好本节,有利于我们今后对于类似疾病的诊治。
芍药汤:黄连、黄芩、大黄、当归、芍药、槟榔、木香、甘草、肉桂
简介:出自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的《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刘根据《黄帝内经》的“溲而便血,气行血止”的精神,提出“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疗原则,从而创立此方,用于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者,其脉弦数,舌苔黄腻。
1)巧记法:
秦香莲当官,大吵要郎(黄芩、木香、黄连、当归、官桂、大黄、甘草、芍药、槟榔)
2)汤头歌诀:
芍药芩连与锦纹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 枳壳加之效若神;
3)方解记忆法:
本方是应用刘完素行血调气治疗湿热痢疾的医学思想的代表方。方中应对湿热,用三黄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行血用芍药、当归;调气用槟榔、木香;最后用甘草和之,比较特殊的是还有一味肉桂。肉桂,药性辛热,少量用在此方,配在一众苦寒药中是为反佐,可防止苦寒伤中与冰伏湿热之邪(可参考泻黄散中防风的用法),此为一也。此外,它与行气调血诸药搭配,从气的角度说可以温阳化气,从血的角度说可以活血通络,此为二也。最为关键的是古籍药典早有记载肉桂可主泻痢,现代研究也表明其内含的肉桂油对多种的细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其中包括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这才是肉桂应用在此处的特异性。
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简介:此为《伤寒论》的一首经方,本科大纲并没有做要求,它与芍药汤的比较才是重点。
1)巧记法:略
2)汤头歌诀: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皆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3)方解记忆法:
同样用于热性下利,本方与后世的芍药汤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方用单味黄芩清热,芍药汤拓展为三黄;本方用芍药、大枣育阴养血,芍药汤用芍药、当归;最后它们都用甘草调和诸药,并与芍药组成芍药甘草汤治疗腹痛。二者不同点在于本方所治的热性下利以少阳热为主,体现在口苦、发热、腹痛等症状;而芍药汤的下利是典型的湿热痢疾,其病情更加严重复杂,症状多了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所以需要加入更多的调气、行血、燥湿之品。可见,从黄芩汤到芍药汤,中医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白头翁汤:黄连、黃柏、白头翁、秦皮
简介:是《伤寒论》厥阴病篇,治疗热毒痢疾的代表方。它所治之泻痢比芍药汤证还要严重----热毒已陷入血分,在清热解毒燥湿的同时必须凉血才可止痢。所以,芍药汤主治湿热并重、气血不和之痢疾,下痢赤白相兼;白头翁汤主治热重于湿、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这是二者在病机和症状上的区别。
1)巧记法:
白头翁擒二黄(白头翁、秦皮、黄连、黃柏)
2)汤头歌诀:
白头翁治热毒痢 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 赤多白少脓血医;
3)方解记忆法:
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更能入血分来凉血止痢;黄连、黃柏清热燥湿;秦皮即可辅助二黄清热以治本;又具收涩之性,以止泻痢,治标。
四味药,看似简单,但重点难点在于为何此方要用黃柏而不是黄芩。这里留作大家思考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