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3
第 七 章
免疫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概要发表
第一节 免疫病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一、西医西药的优势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近 年来, 发展迅速, 免疫学的传统概念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 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除临床免疫学外, 还建立了许多新的学科, 如分子免
疫学、 遗传免疫学等, 为临床的病因、 诊断、 检查、 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对许多免疫病西医有特异性抗体的检查或某些物理方法检查而能明确诊断, 并建立
了统一的病名、 统一的诊断标准。 许多免疫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如红斑狼疮、 类风
湿关节炎、 白塞病等, 但在诱发因素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 大多数的免疫病不能作病
因治疗, 不能治愈, 但避免了诱发因素就可以预防和减少发作。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皮质激素) 的研究进展, 治疗和抢救了大量的急性发
作和病情活动的免疫病重症病人。 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消炎作用, 能控制血管炎和结缔组
织炎; 能抑制体温中枢而迅速退热; 能减少炎性渗出, 消退积液; 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而能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能抑制亢进的免疫反应, 使胸腺缩小, 脾淋巴结减少, 血中
淋巴细胞减少。 与抗生素同用, 可迅速控制细菌感染的炎症和中毒反应。 皮质激素的应
用, 使大量的免疫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和重症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明显地降低了病死
率。
免疫抑制剂( 、 非甾体抗炎药( ) 和抗疟药的临床研究发展迅速, 对
长期存在而不易消除的红斑、 蛋白尿, 剧烈的关节疼痛肿胀, 对许多病人有较好的即刻
疗效、 短期疗效, 有些能控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在解决免疫病的一些急症重症难症的问题上, 西医西药占有很大的优势。 免疫病的
许多并发症, 如出血、 高血压、 心动过速、 高血糖、 低蛋白血症、 心衰、 呼衰、 肝衰、
肾衰、 尿毒症、 酸中毒、 休克、 心肌梗死、 脑梗死、 昏迷、 继发感染等, 及时的检查诊
断, 合理的使用西药, 能使许多病人得到迅速的及时的处理。 并发症的死亡率因此而大
量减少。 并使自身免疫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 、 西医 西药的不足
许多免疫病是慢性的终身疾病, 需要长期的甚至是终身治疗。 西药皮质激素、 免疫第 224 页
抑制剂、 非 体抗炎药、 抗疟药, 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和各种毒副反应。 必须减量, 一
旦停药, 又会出现病情反跳和复发。 其远期疗效还不尽如人意。
西药的耐药性常影响疾病的远期疗效, 长期应用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功能抑
制、 减退, 甚至皮质萎缩。 一些慢性免疫病, 病程较长, 多次反复, 如慢性狼疮性肾炎
长期蛋白尿, 皮质激素加量后病情并无好转, 却增加了毒副反应, 减量病情却要反跳。
类风湿关节炎、 哮喘、 顽固的荨麻疹、 银屑病、 白塞病等都有这种情况。
西药的毒副反应常制约了西药的长期应用, 皮质激素会引起的骨质疏松、 骨坏死、
抑制儿童的生长发育, 还会引起更严重的毒副反应, 如应激功能减弱、 并发或加重感
染、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心肌梗死等, 常导致病情加重甚而引起死亡。 免疫抑制
剂、 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 也有许多毒副反应, 如白细胞下降、 消化道反应、 影响肝
肾功能、 妊娠畸胎等, 使药物不得不停用。 西药的毒副反应迫使许多病人会去寻找别的
方法治疗。
三、 中医中药的优势
( 一) 中医界正在形成一支免疫病临床和科研队伍
免疫病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中医界在老一代中缺少一支免疫病方面的专业专家队
伍。 在近一二十年中, 当代中青年中医承担了免疫病方面的学科建设。 他们吸收了中医
的精华和老一代的经验, 也吸收了西医的精华、 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现代的研究方法, 来
为中医的临床和科研服务。 对中医治疗免疫病的临床、 科研、 中药方面, 已经开展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 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一支从事临床免
疫病的中医专业专家队伍正在形成之中。
(二) 双相调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中医的传统是平衡理论, 正常生理功能有阴阳平衡、 水火平衡、 气血平衡、 五脏平
衡、 升降平衡、 虚实平衡、 内外平衡等。 失去平衡就会出现疾病状态。 治疗上要进行调
节, 中医中药能够双相调节, 使人体内的失衡状态得到纠正。
在免疫病方面, 中医的双相调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双相调节免疫功能 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 使低下的细胞免疫上升。
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 皮质功能失调, 有阴虚者, 有阳虚者, 补阴补阳, 阴阳
平衡都能提高皮质激素水平。
双相调节血管通透性 既能消除血管壁炎症, 降低通透性以使消炎、 消肿; 也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进瘀血吸收。
双相调节血液粘稠度 既能抗凝血、 抗栓塞, 又能促进循环, 加速血流。
双相调节平滑肌功能 既能舒张血管平滑肌而能扩张血管, 舒张支气管、 胃肠
平滑肌而能解痉止痛和平喘; 又能收缩胃肠平滑肌, 而能通气, 除胀解闷; 收缩血管而
升压。
双相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能使兴奋的抑制, 抑制的兴奋, 或者先兴奋后抑制。第 225 页
这样能 使人白天精神 振奋而夜间睡 眠良好 。 因 而能改善激素 兴奋影响睡眠 的副反
应。
其他 双相调节尚有调节心率快慢, 升压与降压, 升糖与降糖, 升脂与降脂,
活血与凝血, 通利与固涩等。
采用双相调节的方法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的中药还有很多。 效果可能缓慢, 只要持
之以恒, 就能把人体调节到症状消除, 疾病缓解, 重新建立正常的免疫功能, 正常的内
分泌功能, 正常的内脏功能, 正常的血管和循环功能等, 达到消除病症, 健康长寿的目
的。 双相调节是中医中药治疗免疫病的基础。
(三) 中医中药在免疫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 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经验, 在风湿痛、 发热、 低
热、 关节炎、 血管炎、 皮肤红斑、 紫斑、 慢性腹泻、 血液细胞减少、 肝病、 肾病、 咳喘
痰饮、 哮喘等, 许多免疫病及其临床表现, 有些可按照辨证论治, 有些可直接的对病对
症治疗, 都有很好的疗效。 这是中医中药很可贵的优势。
在近 年中, 中医中药在风湿病、 免疫病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有些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许多治疗法则, 如养阴、 清热、 益气、 补肾、 活血、 祛风等; 许多
方剂如白虎汤、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犀角地黄汤等; 许多中药如生地黄、 忍冬藤、
黄芩、 知母、 龟甲、 黄芪、 灵芝等。 这些法、 方、 药的研究应用, 使临床疗效取得很大
的进展。
(四) 实验研究的进展为中医中药治疗免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二三十年中, 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 在调节免疫功
能, 抑制免疫、 提高免疫方面; 在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方面; 在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方
面; 在抗关节炎、 消炎止痛方面; 升高血液细胞方面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对中医临
床应用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使中医的临床经验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 如龟甲补肾, 因
它有提高皮质激素水平的作用; 土茯苓治疗口腔溃疡, 因它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丹皮治
疗皮下瘀点, 因它有抗血管炎、 抗栓塞的作用; 白鲜皮、 黄芩治疗皮疹、 皮炎, 因它有
抗过敏作用; 女贞子治疗血虚头晕, 因它有提高白细胞的作用等。
临床上能够依据辨证用药、 辨病用药、 对症用药、 还能够依据药理用药, 将这些都
结合起来, 能使中医的治疗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的境界。
过去数十年中, 一些高水平的西医, 在中医理论研究、 新的中成药研究开发、 中药
现代研究等领域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推动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中医现代化可以是西学中, 也可以中学西, 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学西。 以中医为主,
将现代科学装备自己, 对中医中药进行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同时吸收西医的精华, 使
中医学走上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 临床上掌握中西两门医学知识, 既进行西医的诊断,
又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 选择中医和西医的最佳治疗方案。 这将会使中医的整体队伍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理论和临床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而不仅仅是开发一些中药制剂和中
成药来补充西医西药治疗上的不足, 成为西医西药的一个不太重要的辅助治疗部分。 过第 226 页
去的废医存药的消极影响才会自然的消除。
( 五) 中药远期疗效好, 生活质量好
许多免疫病是慢性病, 有些是终身疾病。 有的要长期治疗, 有的需要终身治疗。 这
只有中医中药能够做到。 中医中药能使这些慢性病逐渐的控制、 好转, 缓解。 中药一般
起效较慢。 即刻疗效和短期疗效不如西药, 但服用中药一段时期后, 疗效就渐渐的产
生, 而且会越来越好。 如红斑狼疮病人, 经中药半年至 年的治疗后, 不但能将泼
尼松(强的松) 减量而停用。 而且效果会渐渐的积累, 使病情好转而缓解, 完全缓解。
我们手上已经有一批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 长期服用中药而长期缓解, 已达
年以上。 不但重新建立了正常的免疫功能, 而且病人的体质也同步的好转、 康复,
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进行正常的工作, 正常的生育。 有的孩子已健康的上学。 许多病人
生活质量提高, 有的已到了老年。
有病人将中药和西药对免疫病的治疗作了一个比喻, 乌龟与兔子赛跑。 开始阶段,
西药疗效快, 一段时间后, 西药出现了毒副反应, 减量后病情要反复, 疗效就停顿了,
好不了坏不了。 中药在开始治疗阶段短时期内看不见效果, 时间长了, 效果会越来越
好。 二三年以后, 中药已经缓解了病情, 而西药还在病情反复。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但
不全是这样的。 总的来讲, 西药近期疗效好, 而中药远期疗效好。 西药远期疗效好的也
是有的。 西医对远期疗效的随访研究也是非常重视的, 而且比中医观察得更系统更仔
细。
许多免疫病, 如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哮喘、 慢性肾病、 过敏性紫癜、 结节性
红斑等有些可以单用中药治疗, 有些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最终将西药停用。 肿瘤手术
后康复和预防复发, 提高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中药也有很大的优势。
(六) 中药可以长期服用, 终身服用
中药的绝大多数是很安全的, 没有明显的不良的毒副反应。 可以长期服用, 甚至终
身服用。 这已为二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我的临床有慢性免疫病人已经服用中药长达 年之久, 身体健康, 而且从没有引
起过不良反应。 检查心肺肝肾功能、 血液细胞、 补体、 免疫球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 平
时很少感冒感染, 说明已经重建了正常的免疫功能。 他的门诊病历, 一年服 帖中药
以上, 已厚厚的一大本。 这在中医的病案史上, 那么长时间的积累, 可能是仅有的。 至
于 年以上的病例就多了, 年以上是大量的。 这说明长期服用中药, 只要药证
相符, 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 并且每剂药要注意保护脾胃, 让病人长期服中药胃肠道是
舒服的, 决不可把胃肠功能吃坏了, 让病人看到中药就恶心。 高明的医生可以将病人原
有的某些胃肠道慢性疾病一起治愈。
因此, 可以这样说, 长期的、 慢性的、 一辈子的免疫性疾病, 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
可能一辈子服用西药, 但可以一辈子服用中药。
有少数中药有明显毒副作用, 有即刻的, 也有远期的。 这些药是不能长期服用的。
即使有一些不舒反应, 也要立即进行调整。第 227 页
四、 单用中医中药治疗免疫病的适应证
单用中医中药治疗免疫病是有一定适应证的。
对许多早期轻症免疫病是可以单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的。 不要过早地使用激素。
有不重的内脏侵害, 而有关抗体滴度不是强阳性, 是可以单用中医中药治疗的。
某些免疫病目前西医尚缺少有效治疗方法, 中医虽慢, 但长期治疗, 有些能缓
解, 有些能改善症状, 有些能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能延长生命。
有些免疫病预后较好, 一般情况下或在短时间内只要没有合并症, 不会演变成
重病, 如斯蒂尔病、 盘状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肠病性关节炎、 过敏性皮炎等, 可以
采用中医药治疗。 如病情发生了变化, 则另当别论。
在许多情况下, 中西医各治疗一个部分, 这个部分是单用中医药治疗。 而不是
中西药物重叠治疗。
五、 中医中药的不足
( 一) 当代临床中医师对免疫病的认识亟需重视和提高
免疫病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古代中医书籍中缺少有关的记载,虽然在辨证论治方面
古籍中的内容可以借鉴, 老一代中医留下了一些医案和知识, 但都不是系统的。 因而当
代中医对免疫病的认识, 包括理论、 诊断、 治疗、 研究等方面, 还需有一个普及知识和
提高的过程。
(二) 中医对免疫病的临床缺少规范
中医病证名称、 分证分型、 疗效评判等, 虽然初步有了一些, 但缺少公认的、 权威
的。 如类风湿关节炎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就提出了历节、 顽痹、 尫痹等名称。 杂志刊载
的论文上, 分型、 疗效标准等也是不统一的。 中医的病证名称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随意
性、 主观性, 这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规范和统一, 这将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但其
任务是大量而复杂的。
(三) 中医对各种免疫病认识的发展不平衡
对常见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要多一些, 而对许多不是常见的免疫病的临床
知识还刚起步。
至于哪些病需要提高免疫, 哪些病需要降低免疫, 哪些中药能提高免疫, 哪些中药
能抑制免疫, 还需要有一个深入研究和普及知识的过程。 理论上缺乏阐述和系统整理,
临床上更是模糊不清。 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免疫病还是个空白, 今后中医教学方面要加
强和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 四) 中药起效缓慢, 常常缓不济急
虽然中医有许多治疗急性病的理论和方药, 但有些免疫病在急性发作时, 中药不如第 228 页
皮质激素能迅速地控制病情。 如果病情单纯, 预后较好, 没有合并症, 而且不会影响生
命, 中药可以观察数天, 能起效, 就应坚持使用中药而不用西药。 如果病情复杂, 不及
时控制有演变成重症的可能, 甚至会影响生命, 就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的重症的的治疗和对症处理是中医的薄弱环节, 如止血、 止痛、 酸碱平衡、 体
液平衡、 升压、 降压等, 西药可起即刻效果。 这些措施对免疫病而言是辅助治疗, 可以
直接使用西药。
(五) 中药、 中成药的研究、 开发和更新换代, 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研究得较深的如雷公藤、 青风藤、 黄芪、 丹参等, 都是作为单味或单体来研究和生
产的, 品种很少。 对中药的复方、 小复方的研究、 开发, 风湿病有一些; 免疫抑制药、
抗过敏药还没有。
有些抗风湿中成药是地方上的中医专家鉴定的, 没有得到风湿病免疫病专家的参与
和认可, 缺少权威性。 个别中成药的处方用药, 其诊断依据、 疗效评判、 毒副反应等方
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不够严格。 说明这些中成药的研究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 需要有
一个深入研究、 更新换代的过程。
希望临床、 科研、 生产三方面能加快结合的步伐, 能开发出中国自己特有的促激素
药、 免疫抑制药、 抗血管炎药、 抗过敏药, 并且是疗效好、 毒副反应小的单体、 单味或
复方中成药。
六、 中医西医治疗免疫病优势互补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基础是结缔组织炎、 血管炎、 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 免疫功能紊
乱、 体液免疫亢进、 免疫复合物积聚。 由此而产生充血、 水肿、 瘀血、 栓塞、 坏死、 高
敏状态等病理改变, 造成全身各部位、 各系统、 各脏器的损害, 从而发生各种各样的病
变和症状。 西医的治疗方法是用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非 体抗炎药、 抗过敏药以及
各种对症治疗药等, 以消除炎症, 控制病情。
( 一) 皮质激素方面
对免疫病之重症和活动期而言, 大剂量皮质激素药的应用, 泼尼松每天从常规治疗
量 口服直用至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地松龙) 每天 冲击(静脉滴注) ,
能使血浆内的皮质激素含量一下子提得很高, 达数倍至数十倍之多, 足以能够达到控制
病情的水平, 在短期内使病情缓解, 炎症吸收。 皮质激素的应用, 使许多免疫病的急性
发作期、 活动期和重症的病例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抢救, 使许多免疫病的病死率明显下
降。
就在皮质激素取得疗效的同时, 其毒副作用也同步出现, 就必须减少皮质激素。 但
减少到一定量时, 有部分病人病情会出现波动和反跳。 这时, 激素的剂量加还是减, 常
常使医者处于两难境地。 以后病情发作一次, 剂量加大一次, 剂量越用越大。 时间一
长, 甚至会出现加量没有效、 减量就反跳的尴尬情况。
许多免疫病是终身疾病, 大部分病人不可能一辈子服用皮质激素, 大剂量皮质激素第 229 页
和长期服用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继而皮质萎缩、 严重萎缩。 病人血液内
的皮质激素含量很低, 比治疗前、 比正常人还低, 病人应激功能低下, 变得非常虚弱,
常常由于感染而危及生命。
中药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大多数是补肾药。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 或直接提高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从而提高体内皮质激素含量, 但
其作用比较弱比较慢, 口服中药不可能像皮质激素那样一下子使血浓度提高数十倍之
多, 要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临床观察, 大概需要 个月方能起效, 服用的时间
越长效果越好。 经过 年时间, 能使大部分病人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
正常, 就能将泼尼松缓慢地减下来。
皮质激素和中医中药的作用有一个时间差, 一个在前, 一个在后, 一个抑制免疫,
一个促进肾上腺功能, 所以要有一个较长的联合使用期, 使肾上腺皮质功能逐渐恢复,
体内皮质激素含量逐渐提高。 中药与皮质激素两者结合起来, 可以优势互补。
(二) 免疫方面
自身免疫病是由自身抗体所造成的损害。 免疫抑制剂能直接地将抗体和免疫复合物
抑制、 降低, 从而减轻和缓解了病情。 除了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外, 如环磷酰胺、 骁悉
治疗肾炎蛋白尿,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 氯喹治疗红斑等, 在部分病人中有较好较快的
疗效。 因而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病风湿病的临床。
免疫抑制剂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一般是可以使用中西药物予以消除的, 但有部分病
人会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不得不停药中断治疗。 待疗程结束后, 有部分病人的病情会
出现波动和反跳。 这些是免疫抑制剂的局限性。
免疫抑制药不但是抑制了体液免疫, 同时也抑制了细胞免疫, 两类免疫均受到抑制
而低下, 病人会变得很虚弱, 容易感冒, 容易感染。 而感冒感染又常常诱发和加重原来
的自身免疫病。
中药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有增强免疫的中药, 有抑制免疫的中药, 有双相调节免疫
作用的中药。 如果较多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就能有意识地进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既
能使体液免疫下降, 并且不影响细胞免疫, 或者使细胞免疫上升, 使病人重新建立正常
的免疫功能。 这要有一个较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 大约要 个月左右, 甚至更
长。
中药的免疫抑制药, 有的只抑制体液免疫, 如忍冬藤; 有的能抑制细胞免疫, 如土
茯苓、 决明子; 有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抑制, 如白鲜皮、 广郁金等。 中药的免疫
增强药, 有的能增强体液免疫, 如天花粉、 炙鳖甲; 有的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都能增
强, 如黄芪、 人参等。 中药尚有既能抑制体液免疫, 又能增强细胞免疫, 具有双相调节
的作用, 如生地黄、 玄参等。
不要简单地认为免疫病就是用中药来提高免疫功能, 因大多数的免疫病是由于体液
免疫亢进,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 西医也主要是使用抑制免疫的方法来治疗的, 目的是为
了解决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血管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才能同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大
多数免疫病是不宜使用增强免疫功能的方法来治疗的。第 230 页
中医中药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对许多免疫病有很好的疗效, 因而能够独立使用。 中
药也能与西药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 以使免疫抑制剂增效减毒。
西药免疫抑制剂的疗程较长, 从数月到数年。 疗程结束后, 部分病人的病情有不同
程度的好转。 不论免疫抑制剂有效无效, 病人还必须进行继续治疗。 这就需要长期服用
能调节免疫的中药, 直到病情完全缓解, 疗效巩固为止。
免疫病治疗的方向是使病人重新建立正常的免疫功能, 即正常的细胞免疫功能和
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我们的临床有这样的病例, 红斑狼疮病人, 长期服用中药后,
停用了所有西药, 病情已经完全缓解。 他们身体健康, 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和工作, 很
少感冒感染; : 以下, 其他有关抗体全都阴性, 免疫球蛋白( 球蛋
白、 细胞亚群、 补体等均在正常范围。 这说明这些病人已经重新建立了正常的免疫
功能。
临床上那些使用增强免疫为主的方法来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糊涂观念和做法, 必须得
到纠正和禁止。
(三) 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方面
对于急症重症过敏性疾病, 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药物。 对于一般的慢性的反复发作
的过敏, 并不是激素能够完全解决的。 西药的一些抗过敏药, 其疗效和副作用都有一定
的局限性。 中医有许多抗过敏和抗变态反应中药, 如黄芩、 地肤子等, 其疗效虽然不如
激素快, 但其抗过敏作用并不比氯雷他定(克敏能) 等抗过敏西药差。 并且许多能抗过
敏的中药, 同时还具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如当归、 细辛、 麻黄等。
许多慢性过敏性疾病能及早地使用中药, 其疗效是明显的。 中药由于受到剂型的局
限, 一般情况的过敏, 服西药比较方便。 在西药效果不明显时, 病人才会改用或加用中
药。
变态反应是免疫病的重要机制, 对于抗变态反应, 除了皮质激素外, 目前尚缺少有
明显疗效的西药。 中医有许多中药, 如灵芝、 防己、 丹皮、 当归等, 不但具有抗变态反
应的作用, 并且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如灵芝、 甘草等尚能调节免疫功能, 己、 秦艽等
尚能消炎止痛, 丹皮、 徐长卿尚能抗血管炎、 抗栓塞, 当归、 女贞子等尚能促进造血。
这些中药的抗过敏和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是治疗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
重要机制, 是中医的一大优势。
( 四) 抗血管炎、 抗血栓栓塞方面
对于急性血管炎皮质激素能较快取效, 尤其是对第一次发作, 疗效更好。 但是对于
慢性的反复发作的, 皮质激素的剂量和副作用会越来越大, 而效果会越来越差。 到疾病
后期, 皮质激素反会促进纤维化而加重病情。 目前西医除皮质激素外尚缺少抗血管炎的
有效药物。
中医对血管炎的治疗, 传统采用凉血化瘀的方法。 以犀角地黄汤最为有名。 其中生
地黄、 丹皮、 赤芍以及徐长卿、 槐花米、 当归等中药, 均有抗血管炎的作用, 能抑制血
管内皮炎症和血管通透性。 治疗血管炎是中医的长处。第 231 页
活血化瘀以抗血管内栓塞是中医的特色。 许多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 加速血
流、 抗凝促溶、 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如当归、 川芎、 丹皮、 赤芍、 丹参、 生地黄、 参三
七等。 可以长期使用, 没有副作用。 地龙、 水蛭的抗凝抗血栓作用更加明显。
西医的抗凝药是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 对血凝和血栓有很好的疗效, 可以长期使
用。 但使用过量会引起出血。 在 时, 抗凝血药肝素能起抢救作用。 如 病情有
所好转, 尚需继续治疗时可使用中药, 如丹参注射液等。
保护血管、 抗血管硬化、 抗纤维化是中医之所长。 首乌、 蒲黄、 当归、 山楂、 参三
七、 槐花米、 丹参、 落得打等药就有这方面的作用, 可以与维生素 、 维 生 素 同时使
用。 保护骨质、 抗骨质疏松、 抗坏死的中药有接骨木、 川断、 参三七等, 可以与维生素
、 钙片类同用。
( 五) 消炎止痛方面
非甾体抗炎药( ) 的止痛效果是快速的。 对关节痛、 神经痛有时是必须使
用的。 但常常是治表不治本, 数小时药性过去后, 仍然疼痛。 理论上有消炎消肿的作
用, 但疗效慢, 副作用多, 临床上效果常不明显。 西医常与免疫抑制药联合应用, 其消
肿止痛, 缓解病情的短期疗效是很好的。 如双氯芬酸( 扶他林) 与甲氨蝶呤同用治疗类
风湿关节炎, 部分病人效果是明显的。 但减量和停药后, 病情又会反复。
中医有许多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药, 如川乌、 细辛、 羌活、 防己、 秦艽等, 对关
节炎有很好的疗效。 并应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以及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中药一起使
用, 如忍冬藤、 黄芩、 金雀根等。 这类药很多, 中医临床实际上已经在有意无意地应用
着。 如能明确地使用, 疗效会明显提高。
中药的止痛效果不如西药快, 其止痛作用也不如西药强。 中药西药联合应用一段时
间, 取长补短, 取得疗效后, 再将部分药减掉, 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继续治疗或交替使
用, 是可以使风湿病完全缓解并巩固疗效的。
( 六) 对症治疗方面
对症治疗中药西药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只要有效都能使用。 但中药西药不要重
叠使用。 宜各治一个方面。 如肺间质性炎症继发感染, 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用中药来
止咳化痰。 又如单用中药治疗红斑狼疮, 对白细胞减少, 可用中药制首乌、 女贞子,
也可用西药利血生、 鲨 醇等来治疗。 再如老年病人同时患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 骨
关节炎、 关节肿痛, 可以同时使用中药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 别嘌呤醇以降尿酸,
以止痛。 临床是复杂的。 为了提高疗效, 中药西药的具体应用, 尚需不断地
探索提高。
中药远期疗效好, 能治本。 对免疫病风湿病的治疗, 如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将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调节作用的中药, 与具有能提高激素水平、 消炎止痛和能抗变态反
应、 抗血管炎的中药等组合在一起使用, 疗效是能提高的。 对慢性的、 不太重的病人,
是可以单用中药治疗来控制的。
对重症的、 急性发作的、 病情复杂的免疫病、 风湿病在中西医治疗上, 要分 个阶第 232 页
段。
首先是用皮质激素等西药为主来控制病情, 以中药配合处理一两个临床表现,
这是以西药治疗为主的阶段。
待病情转化为慢性活动期时,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疾病。 中药和西药同时
使用一段时期, 以使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稳定, 将激素和各种西药逐渐减撤至维持量或停
用, 这是以中药为主的西药减撤阶段。
最后可以单用中医中药长期治疗该免疫病, 这是单用中药治疗的阶段。
中西医综合治疗, 是要有目的地优势互补, 但不是重叠治疗, 也不是用中药可有可
无地来锦上添花。
(沈丕安)